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种子企业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方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龙文军 《中国农垦》2011,(12):36-39
跨国种子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2000年后开始以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大举进入国内种业市场,牢牢把握育种核心技术,立足中国本土研发、推广农作物种子;市场推广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精细化营销。跨国种子企业在华业务的迅速扩张,已经对我国种业市场和种子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对跨国种子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引导和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跨国种子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他们在2000年之前主要进入中国非粮食种子市场,2000年后开始大举进入玉米等粮食种子市场.跨国种子企业以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种业市场,他们牢牢把握育种核心技术,立足中国本土研发、推广农作物种子;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推广深入到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精细化营销.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业务的迅速扩张,已经对中国种业市场和种子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对跨国种子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引导和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但种业大国却不是种业强国。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各方面扶持力度,提高市场集中度、培育优势种子企业,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子。中国种企不仅进入了全球种子市场第一梯队,还雄心勃勃地开启了“扬帆出海”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王超 《北京农业》2009,(9):14-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种业正处在历史的一个交叉口上。2007年种业发展形势可以概括为:多数大型种子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育繁推一体化中型企业效益不错,参试品种和审定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基层经销商种子市场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6.
正由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发起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28日正式成立,吹响了我国加快迈向种业强国的号角。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目前种子市场价值600多亿元,种子企业超过6000家,但大而强的种子企业却凤毛麟角。种子基金的问世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将如何助推我国迈向种业强国?财政支农方式的创新之举继日前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宣告成立,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种子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凝炼崇高的种业人精神、树立美好的种业形象为主要内容的种业文化建设,是我们种业战线同仁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创造价值是种业文化的灵魂,也是落实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种业战线上的具体实践和推进种业发展新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种业持续发展、服务三农、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北京东部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已吸引了30余家中外知名种子企业进驻。北京正力图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种业硅谷"。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面积3万亩。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种业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30余家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相继入驻园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亿元左右。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悉数落户中国,它们看重的正是中国种子市  相似文献   

9.
郑风田博客之一:国内种业岂能“武大郎开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和,央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生产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种业已经进入市场化阶段,种业企业数量减少,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育种方法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种业企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不高,种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发展,必须加强自有产权品种的合作与选育。本文对光明种业有限公司在域外种子质量体系建设及种源创新实践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发展中的种业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11,(20):54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重点种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兼并,做大做强,中国种子协会于6月11-12日在京召开了中国种业融资暨兼并重组研讨会。50家重点种子企业、有关省种子管理部门、中信证券、金  相似文献   

12.
顾鑫 《北京农业》2012,(2):11-12
正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对于种业安全乃至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已经是老生常谈,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中国本土种子企业可以奋起直追。然而,本土种子企业在育种方面正遭遇套牌泛滥、科研院所定位不清,影响创新热情以及中小企业创新受遏制等一系列困局。如果不能切实破除困局、提升育种能力、培育出本土的优势种子,实际被外资控制的合资种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北京农业》2011,(7):54-54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重点种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兼并,做大做强,中国种子协会于6月11-12日在京召开了中国种业融资暨兼并重组研讨会。50家重点种子企业、有关省种子管理部门、中信证券、  相似文献   

14.
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我国蔬菜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蔬菜种植面积生产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000万公顷.占全世界蔬菜播种面积的30%以上,蔬菜生产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蔬菜种业的繁荣,每年蔬菜用种量大约在8万.10万吨.蔬菜种子的商品市场价值约在25亿元左右.蔬菜种子市场随着蔬菜生产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蔬菜种子的生产、经营格局也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蔬菜种子市场逐步放开,尤其是2000年12月1日《种子法》出台后,蔬菜种子行业全面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时代。蔬菜种子市场经营与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种子用量小、种类多;种子经营规模小但利润大:市场准入门槛低但市场风险高。蔬菜种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蔬菜种子市场经营与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又带来了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我国蔬菜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9月25日下午,种业高峰论坛在长春会展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就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种子法》修订进展及中国种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讲解和阐述。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人大农委法案室和全国农技中心专家就规范种子企业发展,降低监管成本,减小种业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为种子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专家建议,目前我国种子企业进入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球19.91%,位居第二位,但巨大的市场并没有孕育出强大的种业.与世界级的同行相比,我国的种子公司规模偏小,科研能力不强.随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把经营范围从花卉、蔬菜种子扩展到全面进入玉米种业,中国种业及粮食生产安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正>蔬菜可能是来自荷兰的品种,粮油可能是来自美国的品种……目前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种子公司已经超过70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公司已经控制了中国种子市场70%的份额,甚至许多品种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对于目前自身种业发展严重滞后和对国外品种过度依赖的现状,国内种子企业如何与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的更好融合,从而谋求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对我国粮食生产敲响了严厉的警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种业巨头纷纷进军国内市场,本土种业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水平偏低,监管能力较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吉林省种业经历了从农民自留自用、专营统供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下一步亟待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新格局,以突破国外品种的合围树立起民族种业的大旗。我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规模已达500多亿元。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大田作物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不少媒体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我国种业市场的规模已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50亿元左右,专家预计,随着种子商品化率的提高,未来潜在市场总额将达到900亿元。"树大招风"。中国种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着实诱惑了不少国际种企来华"谋生"。据统计,目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扶持重点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经农业部同意,中国种子协会开展了“2006年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认定工作。经过企业申报、省级初审、指标评价、行业互评、专家评议和媒体公示等程序,认定工作已经圆满结束。这是继2003年全国种业五十强评选后,中国种子协会开展的又一次大型行业评价认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