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7):43-44
超级稻Y两优1号是一种新型的杂交水稻品种,此水稻具有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的优势,具有非常大的推广空间。本文以超级稻Y两优1号在福建省南安市的种植为例,讲述了超级稻Y两优1号的一些具体种植表现,以及具体分析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朱秀红 《吉林农业》2013,(3):131-131
超级稻Y两优7号农艺特征优秀,不仅抗高温、耐低温,而且产量高、米质好,是难得的水稻优良品种。文章从超级稻Y两优7号特征特性说起,主要介绍了这种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期望能够给各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60-61,63
通过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使安徽省每个县(市)主推水稻新品种缩小到3~5个,不断提升我省水稻单产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徽两优6号超级稻、新两优6380、广两优4号、徽两优3号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性状好,可作主推品种在沿江地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5.
华南型超级稻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穗型和多穗广适应型超级稻品种选育取得成功。今后华南型超级稻研究提出"丰产、抗病、优质、广适"的综合提高,引进新抗源,加强抗性,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加强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根系研究,提倡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水平 《吉林农业》2010,(9):118-119
为了更好地促进黄山区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在黄山区太平湖镇进行了丰两优系列超级稻的测产试验。选取了Q优6号、新两优6号和丰两优4号等三种参试品种,通过分析和比较测产试验结果,提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超级稻高产栽培品种,给出了这些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赵磊  胡燕  吴文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43-44,161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安排了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等20个水稻品种参加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农业部日前新确认10个品种(组合)为2018年超级稻品种。其中3个品种为"四川造",分别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的内香6优9号、泸优727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种的蜀优217。农业部对超级稻认定标准为产量达660kg/667m~2。内香6优9号是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现场测产验收平均834.6kg/667m~2,刷新了成都平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对水、肥、气、热的要求较高,栽培方法与普通杂交水稻不同,其中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尤为重要,选择“中浙优一号”作为供试品,探索超级稻最佳栽培密度,为超级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07,(1):10-10
2006年8月25日,云南省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再次传出特大喜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选育的Ⅱ优4886超级稻,经省内外知名同行专家严格的金蚯现场实割验收1.161亩,计算出超级稻Ⅱ优4886亩产高达1279.7公斤,打破了他本人选育的超级稻Ⅱ优28。于2005年现场验收1.15亩,创下的亩产1229.97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也刷新了他选育的超级稻Ⅱ优6号,在2004年现场验收1.07亩,单产1219.9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间杂交组合和优质高产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技术体系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由更高产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在安全成熟条件下,群体库容充实度在3个产量等级间因种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而群体库容实际充实量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以足量大穗构成群体安全大库容(安全成熟的群体高颖花量),通过保持正常的充实度(即保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概况,分析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总体趋势是面积显著增加,单产成倍增长,总产量不断提高。同时,从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育种、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水稻育种概况。  相似文献   

14.
在保山市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超10.5 t/hm~2技术集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2013—2014年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面积29 891 hm~2(2013年面积14 931 hm~2、2014年面积14 960 hm~2)产量超10.5 t/hm~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了良田是基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和良态是保障的配套集成技术,旨在为推进我国水稻超高产理论与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寒地超高产水稻品质,以黑龙江省10个直立穗型和32个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具有较高的穗粒数是其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的主要原因。直立穗型品种糙米率显著高于弯曲穗型,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弯曲穗型,其它品质指标与弯曲穗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选育与推广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了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能,80年代日本人率先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始于90年代中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已经成为稻作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1)新株型育种理论;(2)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高产育种的一大方向;(3)籼粳亚种间杂交是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路线;(4)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选育超高产组合。并指出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1)超高产和优质的统一问题;(2)不能实现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3)超高产与抗性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贵州超高产杂交稻生育习性和种植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在简述杂交稻生育习性基础上,经过汇总、筛选、归类及模型分析,将贵州省当前主栽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分为多穗、兼用和大穗3种类型,并建立了不同类型产量因素及互作项的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高,理论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误差小。围绕数学模型提出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挖掘贵州水稻超高产潜力,从理论到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控制氮肥总量的条件下,设计了6种不同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技术,2005年和2006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东风镇研究了杂交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以获得超高产。结果表明:以基蘖与穗粒肥比例为6∶4和5∶5产量最高,分别为11704 kg/hm^2和11824kg/hm^2,成穗率和氮素当季利用率也最理想;同时采用精确施肥技术水稻产量为12081 kg/hm^2,比采用常规施肥技术2年平均增产13.93%。进行精确施肥技术大面积示范,也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rice yields across China were explore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genetic basis of the erect and large panicle super-high-yield plant type model for breeding japonica super rice were analyzed mainly on the panicle type, number of large vascular bundles (LVB) in the panicle neck, and the panicle type index (PTI). In the production point of view, we suggested that, for the breeding of super-high-yield japonica rice, the erect panicle types with more LVB numbers in the panicle neck and superior upper grains in the secondary branches would be the key factors. The information has potential significance in the rice breeding and productivity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throughout the rice production area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20.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 mm,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CK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胞间CO2摩尔分数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至T5处理(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灌浆期旗叶各项光合指标协调,净光合速率最高,成熟期其产量最高,并达到超高产水平;进一步增加灌水量,小麦旗叶衰老加快,净光合速率降低,产量下降,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