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正>魅力无穷的果酒业果酒是以水果为原料发酵而酿成的酒。我国较常见果酒有山葡萄酒、猕猴桃酒、沙棘酒、刺梨酒、五味子酒、黑加仑酒、越橘酒、红豆酒、野刺梅酒、龙葵酒、荔枝酒、金橘酒、金丝枣酒、蜂蜜酒、哈密瓜酒、西瓜酒及广柑酒等。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事实上能够酿酒的水果非常丰富,从苹果菠萝到芒果樱桃都可以被制成果酒。营养学家指出,与白酒、啤酒相比,果酒的营养价值更高,对健康的好处也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成熟度不够的芦柑榨汁后,果汁含柠碱较多,酿出的果酒常带苦味,降低了质量。在芦柑打浆榨汁后,立即用140目尼龙筛过滤,除去滤渣,可取得脱苦效果。高级芦柑酒要求澄清明亮。新酿造的果酒不够澄清,作者筛选了澄清剂及其适宜用量,按果酒重添加0.1%硅藻土加0.04%琼脂效果显著,果酒澄清度最高。芦柑酒在陈酿及贮藏过程中,因产生美拉德反应,使酒色逐渐变暗,失去光泽。本文采用10ppm Sncl_2为褐变阻滞剂,可延缓酒色变暗。果酒贮藏1年,能保持中度琥珀色,酒液明亮,酒味清香醇和。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颁发了制酒业的"四大转变"政策,即"粮食酒向果酒的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的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的转变"。开发果蔬酒一方面完  相似文献   

5.
以自选的凝胶包埋固定化SN S07酵母为发酵剂,探讨柿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固定化包埋菌数为5.8×106cfu.mL-1凝胶,固定化细胞活化培养液采用66.7%麦芽汁和33.3%柿汁混合液,活化时间24 h;果酒发酵优化条件为固定化酵母加量为10%,20℃、pH 4.0条件下发酵时间8 d。对获得的不同批次柿酒产品进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酵母固定化发酵柿酒的各项指标一致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果酒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柿酒的质量标准,可为柿酒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果酒中二氧化硫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酒酿造中的二氧化硫控制是重要的食品安全研究课题.该文综述了二氧化硫在果酒中的主要作用、存在形式、对酿酒酵母、酒类酒球菌等活力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果酒中的二氧化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颁发了制酒业的"四大转变"政策,即"粮食酒向果酒的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的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李西波  李晓茹  刘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92-4092,4110
以市售新鲜草莓为原料,经榨汁,将汁液发酵、陈酿制得酒度为13°(V/V),总酸为4.5~7.5mg/ml的甘甜草莓酒。加入一定量的优质食用酒精,将酒度调至16°~18°,符合国家果酒标准。  相似文献   

9.
郑平 《农村新技术》2011,(10):48-48
番茄酒(西红柿酒)是以番茄为主要原料酿制的果酒。番茄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营养价值与番茄果肉相似,是一种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史前到当今,酒的酿造经历了从自然酿酒发展到人工造酿酒,以及现代化工艺酿酒的过程,原料庞杂,品种繁多,好酒层出不穷,名酒各领风骚。酒,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养生保健、三农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酒的选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餐桌上的酒品从单一的"白酒"增添了"黄酒"、"米酒"、"啤酒"和"果酒"等,"白酒"不再是餐桌上的一枝独秀。而且"果酒"本身崇尚天然与健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一种成分简单、降酸效果好的模拟酒培养基,为后续的苹果酸-乳酸发酵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时段酒酒球菌31 MBR和SD-2a在A、B、C、D4种模拟酒培养基中的L-苹果酸、L-乳酸质量浓度及pH值和OD值,研究不同培养基中L-苹果酸的降解效果。【结果】酒酒球菌31 MBR在A、B、D 3种培养基中的降酸效果基本一致,在第4天时L-苹果酸的降解率分别为90.75%,89.47%和91.92%,在C培养基中降解率稍低,为79.99%;SD-2a在B、D 2种模拟酒培养基中的降酸效果基本一致,第4天时L-苹果酸降解率分别为94.32%和91.49%,而在A、C 2种模拟酒培养基中降酸较慢,第4天时的L-苹果酸降解率分别为51.24%和69.21%。液相色谱分析表明,酒酒球菌31 MBR和SD-2a在A、B培养基中培养,均能够获得分离效果较好的色谱图。【结论】A培养基适于酒酒球菌31 MBR的苹果酸-乳酸发酵,B培养基适于酒酒球菌SD-2a的苹果酸-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12.
枣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发酵,二是浸泡,三是调配。也可将三种工艺结合,取长补短,生产特色枣酒。发酵型枣酒是高档果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色泽紫红悦目,口味醇香浓郁(按含糖量可分为干红枣酒、半干红枣酒、半甜红枣酒和甜红枣酒),  相似文献   

13.
枣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发酵,二是浸泡,三是调配。也可将三种工艺结合,取长补短,生产特色枣酒。发酵型枣酒是高档果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色泽紫红悦目,口味醇香浓郁(按含糖量可分为干红枣酒、半干红枣酒、半甜红枣酒和甜红枣酒),  相似文献   

14.
郭磊  茶滕娇  杨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32-333,344
[目的]为国内青梅果果酒的生产和青梅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产自云南的青梅果实为原料制作发酵型青梅果酒,通过分析原汁含量、糖度、酵母接种量和pH值对青梅果酒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其生产工艺。[结果]青梅皮渣的脱臭效果最好,脱臭后的青梅酒无刺激性气味、有果香而不苦。发酵阶段的最优生产工艺:原汁含量为50%,发酵初始糖度为23%,初始酸度(pH值)为3.3,酒用酵母的接种量为1.5‰。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原汁含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初始酸度。发酵原酒和浸泡原酒比例为7:3时,产品的风味特征比较理想。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酒精度、菌落总数、致病菌数等理化指标值均满足了GB/T15038-2006的要求。f结论f该研究为发酵型青梅果酒的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桔子酒酿造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新鲜无核桔为原料酿制桔子酒的工艺,探讨了取汁方式、菌种、主酵温度对桔子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新鲜无核桔经压榨取汁、接种1号酵母、在23 ℃主酵,经过滤、澄清、陈酿后所得果酒口味醇厚、独特。  相似文献   

16.
<正>果酒虽然是占国内酒类市场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果酒营养价值高,差异化特色明显,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十分良好。目前我国的果酒产品需要有核心技术和价值,果酒企业要想发展,既要做好品牌宣传,还要保证果酒的色、香、味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加强在工艺和酒种方面的安全控制。走访之前知乎上面有一个提问,问的是"有哪些好的果酒值得推荐?",答案是不胜枚举,有人说是荔枝酒,有人说是苹果酒,也有人说是树莓酒。  相似文献   

17.
枣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发酵,二是浸泡,三是调配。也可三种工艺结合,取长补短,生产特色枣酒。发酵型枣酒是一种高档果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色泽紫红悦目,口味醇香浓郁(按含糖量可分为干红枣酒、半干红枣酒、半甜红枣酒和甜红枣酒),其生产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咖啡酒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易产生氧化褐变、表面起膜、二次沉淀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咖啡原酒中加入0.07%~0.10%明胶静置15-24h,再按100mg/L加入抗坏血酸,经0.4~0.5mg/mL壳聚糖和冷热处理后成为璜处理咖啡酒液。咖啡原酒中加入焙炒咖啡豆增香2个月后再蒸馏,将蒸馏的馏分与预处理的咖啡酒液进行勾兑,所得咖啡酒液清亮透彻,酒香和咖啡番协调,日感醇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适宜提高抗坏血酸的台量和适度降低果酒中的多酚可提高咖啡酒的抗氧化性,改革咖啡酒增香措施可预防咖啡酒液袭面起膜,并提高咖啡酒的稳定性;采用壳聚糖澄清后再经冷热处理,可提高果酒透光率。  相似文献   

19.
青梅甜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梅查为原料加工成果汁,利用酵母发酵酿制成的低度饮料酒,为提高果酒质量,符合市场需求,调配成甜型酒。工艺条件的改进,使得青甜酒更具有新鲜感和醇厚感。  相似文献   

20.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与配方、果酒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静置澄清和成分调整、控温发酵、倒酒净化与过滤、调配、装瓶。果酒品种包括:红葡萄酒、白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