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核桃举肢蛾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主要危害果实。1.危害状。幼虫蛀食青皮,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并充满虫粪,引起总苞变黑腐烂,幼果脱落,核仁干缩。2.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色彩趋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2014年通过调查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对不同色彩的趋性.[结果]核桃举肢蛾在山阳县元子街镇李家塬村1年发生2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底至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核桃举肢蛾成虫对黄色具有一定的弱趋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核桃举肢蛾的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于2005-2011年在林州市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对核桃举肢蛾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分析了气候条件及不同生境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成虫种群在林州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分析表明,冬季最低温度、4月中旬降雨量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降雨量是第2代成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生境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危害率不同,深山沟谷和阴坡地带发生最重,被认为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芜菁蛾线虫控制核桃举肢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Steinernema fltiae Beijing)防治核桃举肢蛾(A tri-jnglans hetuihei Yang)的研究表明,线虫寄生核桃举支蛾结茧幼虫的温湿度范围;湿度20-35℃、土壤含水量8%-16%,温度为25-30℃,含水量在13%左右致死速度最快;残虫在1-7cm土层对举肢蛾具较高侵染力;田间喷施剂是9-13万头/m^2防治效果达54%-77.2%,最佳剂量为11万头m/^2;在5-6月举肢蛾幼虫化蛹,羽化前,8月老熟幼虫脱果期,土壤湿度适宜时,采用喷雾法或泼浇法,树盘土壤施用线虫县浮液1-2次,可控制核桃举肢蛾危害。  相似文献   

5.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的发生规律,筛选防治核桃举肢蛾的最佳药物及浓度,进行了核桃举肢蛾生活史的系统观察及树冠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1 a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为4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在7月上旬。采用毒死蜱1 000倍液、苦参碱500倍液和乙酰甲胺磷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从核桃举肢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第一代成虫期喷1遍药,第二代成虫期喷2遍药,2遍间隔10 d,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在82.9%~89.0%,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上的主要果实害虫。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的特征特性、生活史、生活习性,开展了章丘区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南市章丘地区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3代,每代发育历期40 d左右,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壤1~2 cm、枯枝落叶下等处结茧越冬,幼虫危害期在12 d左右。  相似文献   

7.
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习性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而湿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十分明显。依记录仪结果分析,到6月中旬当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时,核桃举肢蛾成虫即会出现,且发生时期相对集中,每年成虫发生期出现的时间早晚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提早或推迟;同时也确定了发蛾高峰期在7月6日左右。在左权大部分地区,树冠第1次喷药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7月12日前后。  相似文献   

8.
目前,危害我县核桃的主要病虫害是核桃举肢蛾和核桃枝枯病,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食青皮和核仁,在青皮内纵横蛀食,使青皮逐渐变黑,故群众称“核桃黑”,发生严重时能使核桃果实大量变黑脱落;核桃枝枯病是以病菌侵染一、二年生的弱枝,从梢顶开始向下蔓延,直到主干,使枝条枯死。  相似文献   

9.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食核桃果实的种仁。幼虫在核桃青皮里纵横蛀食,使青皮变黑或皱缩,果仁发育不良,被害果实变黑,故称核桃黑。被害果常提早脱落,有的幼虫早期钻进果壳内蛀食种仁,使核桃仁枯干。有的蛀食果柄,破坏维管束组织,造成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陕西商洛核桃产区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指出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且以第一代危害为主。提出防治核桃举肢蛾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消灭越冬幼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核桃举肢蛾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一、分布及为害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吕梁市汾阳、孝义、临县、交城等几个核桃主产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脱落(俗称黑蛋),是影响全市核桃产量、质量的主要害虫,全市每年产量损失达20%左右。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其发生数量与树下荒芜程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两株球孢白僵菌对核桃举肢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62-665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着核桃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寻找新的生物防治途径,于2014年8月从山西盂县核桃产区收集受核桃举肢蛾钻蛀的虫果进行解剖观察,发现在核桃举肢蛾钻蛀的初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核桃果实受害症状呈现不同的特点,包括果皮黑斑、果实内幼虫蛀食果肉形成的坑道和蛀孔的大小、排泄的虫粪量、幼虫的体色和体长。在虫果内核桃举肢蛾的幼虫数量平均为6~7头,最多的可达13头。利用球孢白僵菌的2个菌株TST05和FDB01的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为1.0×108个/m L)对新脱果的核桃举肢蛾老熟幼虫进行了感染试验。结果显示,2菌株对该幼虫均具有很好的感染和致病效果,感染第2天就表现出染病症状,随后虫体表面出现菌丝,最后完全被菌丝覆盖;第8天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8%和84.4%;致死中时分别为4.743,4.934 d。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农技服务》2014,31(8):126-126
<正>【核桃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提倡使用无公害农药和多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年核桃采收后应加强核桃园的清园管理和用白涂剂进行涂白处理。现在,根据我县核桃生产的实际,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一、主要虫害防治1.核桃举肢蛾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又名核桃黑。有的幼虫早期侵入硬壳内蛀食危害,使核桃仁枯干。有的蛀食果柄间的维管束,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14.
核桃举肢蛾J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找国北方核桃的主要害虫, 1985年丹凤县核桃举肢蛾大量发生,虫果率达59%,减产43%。我国自1953年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已发表论文川余篇,对该虫的生活史习性和树上化学防治研究较多,但对该虫的入土过冬规律,树盘地面防治没有系统研究。我们从川既年开始在丹凤核桃产区对举肢蛾幼虫脱果入土过冬规律和地面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核桃是我国重要栽培的经济树种,也是洛南县栽培的优势树种,栽培面积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病虫防治工作不重视,防治也不到位,致使核桃果实主要害虫核桃举肢蛾、核桃长足象、桃蛀螟等害虫为害严重,严重影响核桃生产和核桃产业的发展。1核桃举肢蛾1.1危害及发生规律。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在土壤潮湿、  相似文献   

16.
细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梢小卷蛾是华山松和云南松的重要梢部害虫.调查其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分布、危害及生物学特性发现,该虫在昭阳区大山包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梢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恢复活动,蛹期4月上旬至6月上旬,5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中旬为产卵盛期,10月中旬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分布及为害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吕梁市汾阳、孝义、临县、交城等几个核桃主产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脱落(俗称黑蛋),是影响全市核桃产量、质量的主要害虫,全市每年产量损失达20%左右。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其发生数量与树下荒芜程度成正比关系。二、形态特征成虫:小型黑蛾,雌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3毫米,雄虫体长5毫米,翅展11毫米。触角丝状。下唇须呈牛角状向前突出,弯向内方。复眼朱红色。小盾片舌状向后突出,披银白色鳞片,形成近半圆型白斑。在前翅距翅基1/3处有近长椭圆形白斑,近2/…  相似文献   

18.
慈溪市蔗扁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在浙江省慈溪市1 a发生3代,危害植物有14科25种,以幼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上旬到8月中旬,9月上旬到11月,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活动,需补充营养。幼虫7龄,室内可以用生番薯Ipomaea batatas片为人工饲料进行饲养,幼虫有相互残杀习性。在幼虫期,用10%可湿性吡虫啉粉剂7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蔗扁蛾,效果较好;用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 000倍浸泡受害巴西木0.5 h防治蔗扁蛾,3 d后平均死亡率达97.1%。  相似文献   

19.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是取食核桃果实及种仁,对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危害严重的重要害虫,给核桃产区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文详细论述了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具体的防治技术,以期在生产实践中为有效控制核桃举肢蛾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严金娥 《北京农业》2006,(12):29-29
1.深翻扩穴在果实果采收后至落叶前,即每年的9月上旬到10月底进行深翻,扩大树盘,刨松树冠投影内的土壤,由树干基部内浅外深向四周翻,深度为30~50厘米,同时捡出土中的核桃举肢蛾幼虫,集中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