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常成螨和若螨混合发生,刺吸茶树叶片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不同色泽的锈斑,严重时造成落叶,树势衰弱,是茶树主要害螨之一.30%强力清园剂为30%矿物油·石硫微乳剂(登记证号PD20101198),是天然矿物源农药.2009年开始磐安县引进30%强力清园剂进行田间防治茶橙瘿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橙瘿螨是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茶树,减弱树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茶橙瘿螨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害虫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供试农药:克螨特,由省院植保所提供;乐果,作为对照农药,购于社口,是三明厂1982年生产的40%乳剂。试验的茶树害螨是:茶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Nietner)及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Watt);先用前者进行克螨特不同浓度效果测定试验,然后对前者及后者进行防治药效试验。1983年试验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普特丹(Plictran)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杀螨剂。其通用名称为三环锡(Cyhexatin),化学名称为三环己基氢氧化锡。 1981~1986年在浙江、安徽、四川省进行的普特丹防治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和茶跗线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普特丹具有对茶树上多种害螨防治效果高,残效期长,对害螨的捕食性天敌杀伤力较小等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茶橙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对茶橙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楼云芬,洪北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是我国主要的茶树害螨。茶橙瘿螨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等,作者曾作过研究和报导。近年来在进行生活史的饲养基...  相似文献   

6.
灭螨灵对茶树害螨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害螨的种类多,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对茶树的为害严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茶树上防治害螨见效最快的防治方法。然而,目前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多为杀虫剂,对害螨的防治不很理想,再加上长期连续使用已使害螨产生抗性,天敌数量下降,害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为害日益猖獗,因此,目前茶叶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合于茶树上应用的杀螨剂品种。灭螨灵是一种杂环类杀螨剂,对瘿螨、跗线螨、叶螨等害螨的卵、幼若螨和成螨均有良好的效果,且速效性好,残效期较长.并兼有杀虫效果。1992~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浙江省温州农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茶园开展了24%螨危悬浮剂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螨危悬浮剂3000~5000倍液防治茶橙瘿螨效果良好,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即达81.08%~99.37%,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100%,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适用于防治茶橙瘿螨,建议使用浓度为5000倍液.3000~5000倍液施用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8.
茶叶害螨对茶树的为害性仅次于小绿叶蝉,在福安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瓜螨和侧多食跗线螨等,据笔者近年调研,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茶橙瘿螨在龙井茶区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a Watt)的分布地区甚广,北至山东,南至海南均有发生和为害,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螨。有关该螨发生规律曾经有过报道,然而,近年来,由于采摘制度和采摘方式的变化,致使某些趋嫩性强、虫体小、年发生代数多的茶树害虫的年种群消长动态发生变化,例如;在龙井茶区,茶橙瘿螨的第一发生高峰延迟。本文拟就茶橙瘿螨在龙井茶区的消长特性及其防治对策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0.
氮与茶橙瘿螨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宁 《福建茶叶》1996,(1):31-32,30
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是茶树的重要害螨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主要茶区,目前除采用化防外,还没有其他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本文就氮与茶橙瘿螨发生的关系提供防治该螨的参考。一、不同抗螨性品种间氨其酸含量的差异从生产实践发现,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相同的生态条件下所受茶橙廖螨的危害是不同的。除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外,不同抗螨性品种新消必然存在着化学组成的差异。通过对6个抗性表现不同茶树新消中主要含氯化合物一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品种新消中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感性品种,其组成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经磁化处理后,可使大豆出苗势增强,出苗期提前,降低株高,早熟1-2d。还有提高结荚率、提高产量的效果。其中磁化时间20min,增产可达15.2%。  相似文献   

12.
孟英 《北方水稻》2004,(2):16-18
在30℃、20℃、15℃条件下,进行穞生稻、上育427、松97-98、牡丹江19、东农416的发芽试验,结果在15℃穞生稻的芽率仍高达91%,表现出很强的发芽能力;另外模仿秋翻整地,将穞生稻、上育427和松97-98分别放入地下10、20、30cm越冬,第二年春季正常播种、插秧,结果安全越冬后的穞生稻芽率和长势明显好于上育427和松97-98,两个试验均证明穞生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为黑龙江省培育高抗寒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WU Xue-ting(School of Aircraft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0)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9.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嗪草酮及其混剂对马铃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嗪草酮(metribuzine)是近年来开发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它能有效的防除大豆田及马铃薯田的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阔叶杂草[1]。嗪草酮的用量和土壤条件决定其除草效果,同时影响它对作物安全性。嗪草酮对大豆个别品种敏感,而且往往在低洼地多雨潮湿条件药害加重[2,3]。在我省低温、冷凉条件下,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