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兴隆林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兴隆林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的育苗地选择、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立枯病的防治等幼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樟子松作为常见的造林植物,应当对其造林技术和育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造林过程中,应当对林地进行合理管理,并且对樟子松进行科学的培育。要选择高质量的樟子松种子,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对幼苗进行科学的护理,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灌溉与施肥。  相似文献   

6.
前言:作为松科大乔木的樟子松幼苗年生长量少,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蚀,相对比较,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因此,本文主要从樟子松入手,对樟子松的特点以及幼苗培育技术进行概述,帮助培育者更多地了解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从而促进樟子松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党川林场樟子松育苗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樟子松容器小苗及大苗的培育、移植技术,为小陇山林区推广培育樟子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合于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的实生繁殖技术。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区进行樟子松种子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用种子育苗,节省地,出苗整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幼苗越冬前需埋土保护,出苗量大且苗壮苗齐,存活率远远大于通过外地调运来的幼苗的存活率,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先锋树种,耐寒、耐旱、耐贫瘠。探讨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大量培育樟子松苗木是治理毛乌素沙漠及绿化西北地区的迫切需要,快速成功的培育樟子松优质种苗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是固沙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育苗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在沙地培育樟子松苗木的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经过反复研究本文主要从育苗地的选择、施肥与改土、种子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地的管理、苗期管理及越冬保护八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樟子松的育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是改善沙化地区常用的造林树种,拥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的特点。但是由于樟子松的种植环境差,樟子松幼苗的抵抗力较低,因此树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樟子松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主要研究樟子松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地处我国陕西省最北部,多为沙地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上世纪五十年代榆林市引入樟子松,经过多年培育实践,樟子松种植已经为榆林市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该地区绿化先锋树种。本文以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就如何进行樟子松在榆林地区的育苗技术培育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未来樟子松育苗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为榆林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子午岭北部干旱多风地区樟子松育苗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樟子松在子午岭自然条件下的育苗方法,包括整地做床、种子处理、播种、病虫害防治、幼苗期管理、起苗等方面内容.以为子午岭北部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樟子松生活的特殊性,在对樟子松进行育苗培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本文对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深入探析,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展开探讨,结合樟子松成长阶段的生活习性,对樟子松的种植以及栽培技术提供有关讨论依据,望给研究带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育苗地的选择在鸡东地区沙地上培育樟子松苗木,选择适宜的土壤播种或移苗是培育优质高产苗木的先决条件。根据樟子松苗木的先决条件。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物学特性,育苗地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呈中性或微酸性,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二、施肥与改土为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施用足够数量的肥料,苗木才能生长得好,达到预期出圃的标准,否则苗木生长细弱,根系不发达,不能适应沙地造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是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因此,如何培育樟子松的苗木是进行其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本文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及大苗培育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因此,如何培育樟子松的苗木是进行其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本文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及大苗培育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期间部分幼苗出现紫红色的问题,对樟子松苗圃地正常苗处土壤和紫红色苗处土壤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樟子松幼苗出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磷.低磷地块部分幼苗生长正常是因为该处土壤砂粒含量高,透气性好,微生物活性强,这都有利于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自东南向西北含盐量逐渐上升,而樟子松适宜于弱酸性至弱碱性土壤上生长。西北荒漠区除了严酷的气候条件外,土壤含盐量及pH值高,严重制约着樟子松的本地化育苗和造林林木的生长。经试验研究:樟子松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仅影响着幼苗的存活,也影响着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龄移植换床苗地土壤全盐量应以0.5%、种子育苗以0.4%为界限。在影响樟子松幼苗移栽成活率的盐离子因素中,HCO3-为主导因子,其次为SO42-和Mg2 、Ca2 、K Na 、Cl-。并随着樟子松苗龄的增大,耐盐性增强,但对其林木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