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云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青云山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等因素,以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改造措施和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仙岛湖风景区原生植被破坏后,土壤流失,母岩裸露,植物景观效果差。笔者以造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为基础,提出了仙岛湖风景区绿化的思路和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配置、绿化技术措施,对指导仙岛湖风景区的绿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水电站开发建设是国家"十四五"时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重视水电站风景区景观设计是水电站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阐述了水电站风景区相关概念,在简要分析了水电站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原则,从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方面对水电站风景区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进行概述,从植物、文化、大坝、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水电站风景区景观设计策略和建议。针对植物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策略包括:消落带植被筛选、构建基塘工程、岛屿营造、营造季相变化等;文化景观设计策略包括:建设展厅展示水利文化、利用地域元素表现地域文化;另外,工程景观设计策略包括:创造不同的观赏方式、附属建筑精心装饰和丰富色彩变化等。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策略则有:道路分级、组织不同的游赏方式等,以形成多变有趣的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杭州西湖风景区夏季观花植物的种类和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西湖风景区夏季观花植物景观应用形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为园林建设中的夏季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中山陵园风景区流徽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保持环境中历史信息的延续性、发挥原有资源优势、交通控制、植物配制、活动空间等方面探讨了中山陵园风景区流徽榭的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根据《河南省植被区划》,按植物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生态地理分布,将风景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丛)、14个群系,23个群丛,供风景区绿化规划和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2006~2008年期间,对钟山风景区南麓地区的野生植物做了线路调查,共收集被子植物标本217种,隶属于57科143属。钟山风景区南麓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变化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其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且植物多为南京的本土植物,也是园林植物开发利用的直接或间接材料。此外,由于该地区作为旅游风景区,野生植物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对此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对大王岭风景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王岭风景区现有药用维管植物共123科33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药用植物24科37种,被子植物99科301种(其中双子叶药用植物有83科251种,单子叶药用植物有16科50种)。其中有何首乌、天冬等9种贵细药用植物,有桫椤等4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整理出大王岭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并对大王岭风景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荫生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荫生植物园共分为7个区,分别展示龙舌兰科、姜科、竹芋科、天南星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百合科的植物。根据风景区景观要素和荫生植物的自身特点,以展现荫生植物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为主,创建集观赏性、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风景区植物群落改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与园林及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以园林学和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观点,阐明自然风景区植物群落改造的必要性和在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植物群改造的原则和方法,可供自然风景区建设和植物群落改造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亚敏 《广东园林》2008,30(3):45-48
苏仙岭风景区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风景优美,是人们游憩休闲、登山健身的良好去处。由于2008年初的严重冰冻灾害,风景区的植被遭到破坏。针对苏仙岭风景区的现状问题,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结合自然更新,采用一些人工修复措施,进行植被恢复,以实现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造景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到其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景观四时变化、活用植物配置手法、注重生态功能应用等四大特色,并对今后水生植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江门市区的白水带风景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景观资源。本文对其现状与特色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就如何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现有的野生植物景观、营造及优化风景区植物生态景观提出了具体的构思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惠州市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群落生长状况,加强西湖风景区的绿地景观建设,采用样方法对景区的33处绿地和12条景区道路的园林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惠州市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共有13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6科7属9种,被子植物58科108属129种。2应用频率和重要值较高的植物有红花羊蹄甲、细叶榕树、木棉、樟树、桂花、棕竹、红背桂、大叶油草、沿阶草、蜘蛛兰、白蝴蝶等。3经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平湖景区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菱湖景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较低。因此,应加大对菱湖景区的改造,营造具有复合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风景区竹亚科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迄今已知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11属49种及变种、变型。本文分析了这11属竹类植物分布区类型,并简要阐述了各属种的地理分布与生境,最后讨论了该风景区竹亚科植物区系与其它省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条件。介绍了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体现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设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初步规划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文中根据史料概括介绍了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植物景观的历史风貌及延续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多,逐渐提高的人工植被及硬质铺装数量增加了斑块破碎度,但并未使植物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得到提高。文章在对东湖风景区核心区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各景区斑块现状,并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植被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风景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白云山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使白云山在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的同时受到了较大的人为干扰,致使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主的白云山森林景观功能下降而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以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为例,依据以下3点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实践:遵循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以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发挥为目标;"适地适树"与"适意适树"相结合。林分改造后的白云山风景区的景观、生态、经济效益均获得显著提升,取得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楠溪江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初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楠溪江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因素,提出楠溪江流域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分源头区块、中下游区块、村镇(四旁)区块和恢复人文景观及地方特色森林景观4块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