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壁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制备组合,并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性能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最佳制备组合为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4%,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2%,芯壁比为1∶1,成囊pH3.5,成囊时间80 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芯壁比阿拉伯胶质量分数成囊pH壳聚糖质量分数成囊时间。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剂外部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外壁光滑,杂质较少。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缓释性能好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微胶囊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明胶为囊壁材料,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豚草提取物植物源农药微胶囊剂,设计正交试验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最优配比方案为明胶质量浓度5 g·L-1,芯壁比1:2,搅拌速度200 r·min-1,乳化时间90 min。其中,四因素对成囊影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明胶质量浓度>搅拌速度>乳化时间>芯壁比。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图片可以看出,微胶囊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微胶囊中位径为20.55μm,大部分粒径大小分布在18.23~33.31μm间。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缓释效果优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3.
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物质,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探讨原位聚合法制备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制备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的适宜条件为:脲醛树脂预聚体制备时间1.0~1.5 h,尿素与甲醛质量比1.0:1.5~1.0:2.5,芯壁比1:2,成囊pH1.5~2.5,成囊时间60~90 min,搅拌速度200~4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封率与载药量均达到80%以上,微胶囊外部形态规则,表面较光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微胶囊化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壳聚糖和阿拉伯胶的聚合物为囊皮材料,制作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大小均匀、排列有序、杂质极少;豚草提取物易降解流失,而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囊皮材料起到缓慢释放和保护的作用,药效更加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5.
《林产工业》2021,58(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以虫胶溶液、水性涂料为芯材制备自修复微胶囊,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W_芯∶W_壁、W_(乳化剂)∶W_芯、W_虫∶W_水、W_(乳化剂溶液)∶W_芯质量比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产量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的影响较大。当W_芯∶W_壁为0.8∶1,W_(乳化剂)∶W_芯为3∶100,搅拌速率为600 r/min,W_(虫胶)∶W_(涂料)为1∶1,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9∶1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形状和尺寸。将该微胶囊加入水性涂料,随着微胶囊浓度的增加,漆膜的色差和光泽度逐渐减小。随后对漆膜的拉伸强度、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10.0%时,漆膜的修复效果明显。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时,漆膜综合性能较好。研究结论为木质家具自修复涂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同芯壁比的微胶囊形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将微胶囊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量加入水性涂层,对涂层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性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水性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对涂层各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少。划痕实验表明,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通过水性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探讨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可能性,为后续涂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包颖  苏景波 《吉林林业科技》2020,49(3):14-19,37
本文采用微胶囊化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的聚合物为囊皮材料,制作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分布有序,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大部分成圆形,极少部分成椭圆形,整体杂质较少,基本包覆完全。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显示,豚草提取物质被成功包覆于囊壁材料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效率和有效载量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水性丙烯酸涂料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求芯壁比(质量比)、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形貌、产量和包覆率的作用,进行了 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性能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芯壁比.为了进一步优化微胶囊性能,以芯壁比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素独立试验,发现随着芯壁比...  相似文献   

9.
以漆脂为芯材,采用不同种类的壁材进行复配,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漆脂基脂肪粉,以乳化能力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漆脂基脂肪粉的制备工艺:壁材为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4∶1,质量比,下同),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8∶2),乳化剂添加量为3.5%(以芯壁总质量计,下同),阿拉伯胶添加量为2.5%,壁芯质量比为2∶1,乳液含总固形物3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液的乳化能力为94.2%,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率为83.4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结构初步形成; GC-MS检测发现乳化和喷雾干燥对漆脂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漆脂脂肪粉含有68.329%的棕榈酸、19.245%的油酸和8.673%的硬脂酸;扫描电镜和粒径分析显示漆脂脂肪粉呈球形,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分布在1~5μm;加速氧化储藏试验表明经过微囊化包埋处理30天后,漆脂的过氧化值(67.8 mmol/kg)明显高于漆脂脂肪粉(27.2 mmol/kg),说明微胶囊包埋能够有效减缓漆脂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功能性产品上的应用,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为壁材,杜鹃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同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热重(TG)分析仪等对花色苷微胶囊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4∶1(g/g),进风口温度165℃,进料流量500 mL/h,此条件下,花色苷微胶囊包埋率为(89.28±1.05)%。SEM显示花色苷微胶囊呈较均匀的球状颗粒,粒径为4.0μm,结构紧密,无裂痕,不易黏连。FT-IR分析表明杜鹃花色苷包埋在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形成的薄膜中。TG分析表明花色苷在197.7℃,质量明显下降,而花色苷微胶囊在237.5℃才有明显质量损失。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受光照、温度的影响,杜鹃花色苷微胶囊保留率明显比未包埋的花色苷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讨W_芯∶W_壁、乳化剂浓度、搅拌速率、陈放时间和W_(乳化剂溶液)∶W_芯对制备微胶囊的产量、包覆率、修复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确定微胶囊合成的理想工艺水平。根据产量、包覆率和修复率的极差和方差结果,得出当W_芯∶W_壁为0.8∶1、乳化剂浓度为1%、搅拌速率为400 r/min、陈放时间32 h、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8∶1时,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达到理想。此研究以期能够为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价值,为后续研制自愈合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水性涂料微胶囊,并将微胶囊按不同质量分数加入水性涂料中,研究不同微胶囊质量分数对木器表面水性裂纹涂层性能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微胶囊芯壁比分别为0.30、0.45、0.60、0.67、0.75,加入水性裂纹涂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4.0%、7.0%、10.0%、13.0%、16.0%,结果表明:微胶囊芯壁比为0.67时,微胶囊分散均匀,粒径在3μm左右,呈粉末状,包覆效果最好。当微胶囊加入面漆的质量分数为4.0%时,漆面性能较好,附着力为二级,光泽度在60°下为10.9,抗冲击力为15 kg·cm,色差为1.0,硬度为H,对微裂纹愈合程度较佳。  相似文献   

13.
木器水性涂料因其安全环保特性逐渐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影响木器表面涂层的性能与使用寿命。通过微胶囊技术对木器水性涂料进行改良,包覆含有修复功能的芯材材料,可以实现木器表面涂层的自修复功能。氟树脂性能优良,并且可在常温下固化。本研究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氟树脂和水性涂料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氟树脂微胶囊,并探讨了微胶囊对木器表面水性涂层光泽度、力学、色度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芯壁比为0.75时包覆效果最佳,微胶囊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时漆膜中颗粒物团聚现象最少,表面最光滑;漆膜光泽度随微胶囊添加量升高而降低;微胶囊的芯壁比和添加量对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影响较大,对抗冲击力影响不大;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4%~10%时对漆膜耐老化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7%时椴木表面水性面漆漆膜综合性能最佳,此研究为氟树脂微胶囊应用于木材表面水性涂层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及解决植物源农药易失活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物质、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制备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结果表明:制备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最优配比方案为尿素与甲醛质量比1.0:2.5,芯壁比1:2,酸化时间1 h,乳化时间80 min。制得的微胶囊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无杂质、包覆完全。微胶囊中位径为18.56μm,大部分粒径分布在19.34~32.09μm之间。豚草提取物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缓释效果优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当人体食用足够量时,可以有益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已被作为辅料添加至食品中,但添加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高温失活或者在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银杏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微胶囊,得到包埋率高的微胶囊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复合壁材质量浓度、菌液与壁材比例、Ca Cl2质量浓度、固化时间等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壁材质量分数为2.5%,菌液与壁材体积比为1∶2,Ca Cl2质量分数为5%,固化时间为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也较好,并且适宜在低温下贮藏。上述结果表明银杏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松香改性新型微胶囊壁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 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17.
随着薄木饰面板在家具、装修领域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人造板的游离甲醛释放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关注,现有的甲醛捕捉剂一般只能在短期内发挥效果,而对人造板甲醛的长期释放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人造板甲醛释放的长期性问题,以尿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备微囊型甲醛捕捉剂,探讨不同乳化剂及芯壁比制备的微囊型甲醛捕捉剂对饰面人造板甲醛控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芯壁比为3∶1,乳化剂用量1%、壁材质量分数3%、搅拌速度1000 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芯材负载效果最好,负载量达到36.24%、负载效率为8.05%。采用该微胶囊以2%的质量比与脲醛树脂胶黏剂混配进行饰面板贴面热压时,得到的薄木贴面板的甲醛释放量相比未处理饰面板降低了37.9%。经过20 d后,微胶囊对其饰面板甲醛的释放仍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饰面板的甲醛释放量为0.99 mg/L,仅为未处理饰面板的56.9%。说明用微囊型甲醛捕捉剂对饰面人造板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对饰面板中的甲醛进行控释,而且在长期的放置、使用过程中也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速释型生姜精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选用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和大豆蛋白作壁材,采用三因子单形重心设计确定最佳壁材组合,并对喷雾干燥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确定生姜精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心材、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和大豆蛋白的质量比为4∶ 3∶ 9∶ 4,总质量占乳化液质量的25%;3次均质条件分别为:20MPa、6min,30MPa、6min和40MPa、6min;进风温度160℃.  相似文献   

19.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20.
非洲育亨宾树皮中盐酸育亨宾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星点设计-T型关联度分析法优化非洲育亨宾树皮中盐酸育亨宾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子,利用星点设计的3因素5水平试验设计影响因子为因子序列,盐酸育亨宾得率为对象序列,采用T型关联度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盐酸育亨宾得率的影响因子主次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工艺为:pH值9的90%乙醇重复提取3次,在液料比分别为10∶1、8∶1和6∶1(mL∶g)条件下回流提取,提取时间分别为2.5、2.0和1.5h,产品得率为8.76%,盐酸育亨宾质量分数为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