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果类蔬菜冠层下微环境及其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丽 《蔬菜》2014,(4):68-71
在连栋温室中,以秀珍菇为试材,将其套种在茄子、番茄、甜椒等果类蔬菜冠层下,研究了不同果类蔬菜冠层下的微环境及其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栋温室中果类蔬菜冠层下的微环境与温室大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且相对稳定;果类蔬菜可为秀珍菇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连栋温室菌菜套种可提高温室空间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食用菌和蔬菜代谢方式的不同,利用传统双孢蘑菇砖砌菇房前留有的空地,搭建与菇房相通的温室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形成一种菇房种菇、大棚产菜的菇菜共作方式。在当年12月到次年2月份的冬季,菇菜共作方式菇房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日间温度平均11℃,最高达到18℃,昼夜温差在3~6℃左右。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6%~97%,平均在88%左右;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在500~2 0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平均为1 100毫克/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光温室菇菜间套作栽培模式进行的优化研究,提出了越冬茬黄瓜(或番茄)行间套种鸡腿菇(或双孢蘑菇)、丝瓜、扁豆套种草菇(或高温蘑菇)、秋冬季温室后坡堆叠式栽培平菇、黄瓜-黄背木耳-草菇轮作栽培、豇豆-鸡腿菇-鸡腿菇轮作栽培5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  相似文献   

4.
刘滨疆  雍红波 《食用菌》2002,24(3):40-42
当前设施食用菌生产发展越来越快 ,但是设施食用菌生产的病害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解决设施食用菌生产中的病害 ,一直是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所研究的课题。随着空间电场促进植物生长理论的发展及依此理论开发的 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在温室无公害蔬菜、大棚葡萄等果蔬生产中的成功应用和迅速推广 ,食用菌安全生产的空间电场环境调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已开始在设施食用菌安全生产中应用。现简介如下。1 环境安全型菇房的基本要求  在菇房食用菌安全生产中 ,获得好的质量和高产的基本要求是出蕾迅速…  相似文献   

5.
189番茄架下套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室内的栽培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温室内高棵作物架下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菜菇不同生物学特性,在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影响主栽作物(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菜、菇双效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面积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卢木庚 《食用菌》1996,18(1):29-30
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很大。为此,应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食用菌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些发达国家已对蘑菇、金针菇通过人工控制条件,实现了工厂化周年生产。我国近年来在利用室内菇房进行周年栽培食用菌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对于在室外条件下,仅作过一些如菌林间作、菇菜结合、菌粮套种或单一季节的栽培尝试,尚未进行周年连茬栽培的系统性研究,整体效益不是很高。我们根据菇耳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通过用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和技术组装配套,建立周年连茬栽培模式,使之在一块土地上能够四季出菇,提高了食用菌的总体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菇房的生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调控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根据蔬菜温室效应,分析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参数的最佳参量值,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实现对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根据控制参数进行反馈调节,实现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与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控制的合理性较好,对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挥甘肃省河西寒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生产出的蔬菜品质优、口感好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挖掘露地瓜菜种植效益,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助推农业增产增收,在酒泉市肃州区不同村镇示范推广了瓜菜轮作、间作套种等多种栽培模式,其中"南瓜—大白菜套种"模式因合理安排露地蔬菜错季播种,实现了"瓜菜"间作套种高产高效生态种植。该模式通常5月上旬南瓜育苗,5月下旬移栽, 6月下旬,在南瓜植株间等距直播大白菜;南瓜8月中旬成熟上市,大白菜9月上中旬可上市,每667 m~2收入达10 000元,较以往单种南瓜增收4500元,经济效益良好,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有效助推农业增产增收,而且实现了科学种植,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了蔬菜高品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辉德 《食用菌》2011,(5):65-65
雾化喷头广泛适用于花场、草坪、绿地、厂房、温室、农业节水灌溉等。笔者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制作了食用菌菇房喷雾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出菇期间喷水增湿问题,达到了创造了"雨濛濛、雾沉沉"的小气候出菇环境梦砘缤纷灾?的菇房喷雾装置在菇房喷水增湿中效果不错,它的使用一是能充分地提高菇房湿度,提高出菇质量,二是能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鄯善县共种植蔬菜温室4 500余座,其中进行套种的温室有1 350座,面积5 000余亩。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县温室间套作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出当地常见且效益较好的6种套种模式类型。套种温室比不套种的温室经济效益高,因套种类型和作物的不同,高出单作温室2 500~10 0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但产量高低不一,也有失败的。除了菌种和基料问题外,大部份是由于温湿度、光照和氧气不足造成的。因此,菇房设计和建造应引起注意。我们在河南省农科院及温县微生物所协同下对一些地区食用菌栽培的环境(房舍、棚架)进行了调查总结,提出菇房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许襄中 《食用菌》1989,(4):27-29
我们于1986~1988年进行了菇、菜露地栽培模式研究试验,初步探讨了丝瓜草菇间作和大白菜平菇轮作两种高产栽培工艺。菇、菜露地栽培,是以蔬菜轮作制为基础,间、套和轮作食用菌的一种新的栽培形式。我们所采用  相似文献   

13.
曾晓萍 《食用菌》2016,(1):52-53
正近年,江苏省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业三新工程,推进农业新优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在全省涌现出一批蔬菜高产高效新模式。其中菌菜轮(共)作模式的生态、高效优势尤为突出,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笔者介绍在江苏省已经成熟应用、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三种菌菜轮(共)作高效模式,即日光温室黄瓜—草菇轮作、日光温室菌菜共作、草莓——食用菌立体套种高效茬口模式。经测算,这三种模式的纯效益均超过1.5万元/667 m~2,  相似文献   

14.
菌菜群体栽培,国内尚无系统报道,为开拓食用菌新的生产途径,我们于86年进行本项试验.结果表明,菌菜群体栽培,可改善蔬菜传统的栽培结构,有效地利用营养、光能、土地、空间、水源和空气等,发挥间作,套种优势,使食用菌和蔬菜双丰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有华丽侧耳8603、香菇8001和沪耳1号.蔬菜品种有黄瓜、花椰菜、韭菜和西红柿.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按常规配方制作。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6.
陈建辉 《蔬菜》2004,(12):38-39
日光温室是蔬菜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为此,我们设计了5种菌菜间作套种模式,并进行了试验和优化,经济效益均提高1.5倍以上。现将这5种模式作一介绍,以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得出2012~2013年度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园茄一年一大茬,西红柿、黄瓜、豇豆(架豆)、西葫芦等一年两茬,园茄套种黄瓜、园茄套种西(甜)瓜等种植模式,天园紫茄、绿剑、保罗塔、东方长茄等品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在临泽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9.
茅盛浩 《食用菌》2005,27(2):54-55
菇房(棚)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场所。其设施直接影响到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来选择不同类型菇房(棚)设施。现将笔者近年来使用过获得较好效果的三种类型菇房(棚)设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陇中地区高原夏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中国蔬菜》2006,1(10):47-48
陇中地区高原夏菜主要供应7~9月南方蔬菜夏淡季市场。近年来,以甘蓝、大白菜为主的几种套种栽培模式在当地普及应用,既不影响主产品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两种套种模式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早熟甘蓝套种韭葱(蒜苗)1.1品种选择甘蓝选早熟品种中甘11、中甘15号、中甘17等,韭葱(多以商品名蒜苗供应市场)以地方品种为宜。1.2壮苗培育甘蓝种子用50℃温水浸种30min(分),逐渐冷却后捞出晾干备用。根据定植期,一般甘蓝提前30d(天)左右在塑料大棚或温室中育苗,时间为2月上旬~3月上旬。苗床土配制以大田土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