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草莓栽培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于 1998— 1999年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业试验场合作研究期间 ,对日本草莓主产区进行了考察 ,现将其栽培现状简介如下。1 栽培品种  日本最早记载大果草莓的书籍是 182 8年出版的《本草图谱》,草莓最初是从荷兰引种到长崎县栽培 ,1872年和 1875年 ,三田育种场和新宿植物御苑从欧洲、美洲国家引入一些草莓品种 ,此后又相继引入Excelsior、 Marshall、 Docteur Morere、 Sharpless、Monarch、 Victoria等品种 ,其中 Excelsior和 Victoria成为栽培初期的主栽品种 ,2 0世纪 30年代 ,促成栽培已在日本温暖地区开始盛行 ,主要品种为 Vi…  相似文献   

2.
雷芙蓉  孙莉 《蔬菜》2008,(3):9-10
2004年8月,新疆和静县园艺技术推广站从河北保定市引进了4个草莓品种,在温室大棚进行栽培试验示范.通过在和静县和静镇温室大棚种植3年来的表现,卡姆罗莎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耐贮运的特性.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为中熟品种,适合温室栽培,是当前草莓生产中值得推广的优质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3.
美德莱特四季草莓自1997年从加拿大引入我国,经几年引种观察,该品种表现四季结果、果大味美、果硬耐运、极丰产、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该品种的引进推广,将改变传统的草莓种植模式,实现草莓周年生产,能补充夏、秋季草莓市场的空缺,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恒  代汉萍  谭昌华  雷家军 《中国果树》2005,(4):19-20,i001
枥乙女是日本枥木县农业试验场枥木分场1990年用久留米49号与枥峰杂交,1993年选出优系枥木15号,1994.年申请品种登录,1996年正式定名为枥乙女(Tochiotome)。该品种果形漂亮、果实大、品质优、耐贮运,适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在日本是取代主栽品种女峰最具竞争力的品种,近年来已成为日本的主栽品种之一,在日本最大草莓生产县枥木县,该品种的栽植面积已占该县草莓面积的90%以上。目前,枥乙女也成为韩国的草莓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佐贺2号是日本佐贺农业试验研究中心于1991年以大锦与丰香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1998年在日本审定命名为佐贺清香。其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丰香,将成为取代丰香的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2000年本站将佐贺清香引进试栽,经3年试验观察,佐贺清香适宜在我地区栽培。东港地区称佐贺清香为佐贺2号。2003年12月27日,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雷家军博士来东港实地考察了该品种,认为佐贺2号是国内所引进品种中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之一,有望成为我国草莓产区的主栽品种之一。1果实经济性状该品种果实大,一级果平均单果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地农户种植大棚草莓的面积逐年扩大,其中大部分农户都选用丰香二号品种.该品种草莓香气浓,味甜,果大且空洞少,较耐贮运.现将其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太原地区栽植草莓的历史较短,2000年以前仅在市郊有零星栽植。2001年以后,草莓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与保定等老产区大致相同。目前,太原地区草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栽品种较少,难以满足人们对草莓的消费需求。为此,我们引进草莓新品种红太后,并于2003—2006年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初步认为该品种适应性强,果个大、整齐,果实硬度大,耐贮运,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力强,易管理,综合性状优于目前当地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可在山西太原地区推广应用。1试验设计2003年春季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引入意大利育成的草莓品种红太…  相似文献   

8.
吕鹏飞  张庆  俞庚戌 《中国果树》2005,(6):15-17,T0001
草莓是浙江省奉化市主栽果树树种之一,主栽品种丰香,大多采用保护地栽培,该品种退化严重,对白粉病抗性弱,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从国外先后引进许多草莓优质品种,但这些品种存在不抗高温、夏季育苗困难、产量低等问题.为此,我们从1998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选育出草莓新品系奉冠1号.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地农户种植大棚草莓的面积逐年扩大,其中大部分农户都选用丰香二号品种。该品种草莓香气浓,味甜,果大且空洞少,较耐贮运。现将其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书香草莓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草莓新品种,2009年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入保定,连续4年观察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高产、耐贮运、商品价值高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目前已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日本年产草莓鲜果20万t,草莓成熟期98%集中在11月至次年5月,6—11月夏、秋季草莓主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每年进口量约5000t。进口的草莓品种硬度大,能满足长途运输,但糖度低、品质差,而日本自产草莓鲜果非常受市场欢迎,价格高,因此,适宜夏秋季栽培的四季草莓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的开发在日本越来越受到关注。1四季草莓品种育种概况1·1育种历史四季草莓品种的选育远远晚于一季草莓品种,四季草莓品种选育始于1954年福岛县的大石俊雄育成四季草莓品种大石四季成1号。大石俊雄是日本四季草莓育种的先驱者,在大石四季成1号的基础上,于1967年又育…  相似文献   

12.
专利草莓品种──赛奎利赛奎利(Sequely)系我国从美国新引进的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草莓品种,是国家草莓资源保护圃引进2000多个草莓品种中唯一带专利、有独特性状的,为国家涉外宾馆的特供品,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株丛茂盛,生长势强,叶勺形肥...  相似文献   

13.
草莓适应性强,具有结果早、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目前,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草莓生产发展很快,但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不多。江苏省金坛市草莓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为丰香和明宝,露地栽培的品种主要是宝交早生和硕丰,这些品种各自有其缺点,并且种植已十几年,出现了果形变小、产量下降、抗病性差等问题。近年来,从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国家草莓种质资源圃引进了红珍珠等草莓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从中选出优良品种红珍珠。该品种来源于日本,具有果形大、品质佳、产量高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金东区前贾村因贾谊后代定居于此而得名,当地于1984年引进草莓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全村400多亩(26.67 hm2以上)土地中有90%种植草莓,年销售额约3 000万元,人均收入超2万元,"前贾草莓"远近闻名[1],是全国著名的"草莓专业村".当地种植的草莓品种为红颊,该品种植株高大,休眠浅,果形漂亮,果大,最大单果质量100 g,果实糖度高,风味好,丰产,较耐储运,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草莓品种.现将金东区前贾村红颊草莓大棚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前,韩国草莓产业以日系品种为主,到2018年韩国国产品种占有率在95%以上,在满足本国草莓消费需求的同时,大量出口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研究各地的草莓市场特点,培育专用的出口品种,强化出口草莓的安全生产;保持流通环节草莓的新鲜度;成立草莓出口综合组织,政府扶持统一协调,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草莓新品种—美德莱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山东农业大学罗新书教授自加拿大引进大果型、中日照草莓新品种“美德莱特”。在泰山植物组培中心和澌我达园艺新品种试验苗圃进行脱毒快繁和试栽,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单果重28.6g,最大单果重87g。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2.8%,最高达16.3%,能四季开花结果,丰产、稳产、扰性强;露地栽培均宜,美德莱特是当前草莓生产中更新换代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和保证草莓长期稳定的发展,现将我所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搜集引入的部分国内外草莓品种经过试验、观察初步认定适于我省栽培的优良品种介绍如下、便于生产者引种试栽。戈雷拉:荷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株形小,  相似文献   

18.
索非亚是我国新引进的草莓品种,经中国农科院草莓课题组栽培繁殖并观察其生长结果表现,认为是一个优良的草莓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繁殖力强,春栽一株母株,当年可分生匍匐茎子苗150株。果色艳丽,果个特大,据中国农科院草莓课题组资料,一级序果平均重29.5克,单果重75克,特大单果重可达137克,是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大棚菱角—草莓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设施草莓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姜堰区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轮作是预防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我们采取菱角与草莓进行水旱轮作,有效解决了大棚草莓的连作障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菱角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选用地方特色品种溱潼四角菱,该品种植株分枝力强,商品外形好,菱的4只角分布在两个垂直的平面上,角尖细,仓饱满。1.2整地选择近3年未种植水生植物的田块,冬季提前  相似文献   

20.
草莓高架栽培是我国近年来在草莓生产中应用的一种新模式,该研究主要从基质配制、品种选择、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草莓高架栽培技术,以期为草莓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