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农作区玉米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标准气象站点5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基于SIMETAW模型,分析了黄淮海各农作亚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主要气象因予时间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地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平均值分别为321.70和456.70mm且近50年均呈下降趋势,两者降水耦合度分别为0.78、0.72;2)与夏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相比,春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地区差异大且下降更显著,但两者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均呈上升趋势;3)夏玉米,春玉米需水量下降受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降水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气候原因为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降水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因素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新华  郭美华  范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8-22532
根据蒙自坝子中部蒙自气象站1980—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和相应的作物数据及CROPWAT软件,计算了蒙自坝子近31年来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通过排频,确定了不同作物在相应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花生等大春作物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96.2、427.7、517.8、414.0和469.0mm,作物需水量离差系数较小。大春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较多,故灌溉需水量很少,但水稻因为泡田用水、秧田用水、生长期渗漏等,导致灌溉用水量很大,成为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小春作物蚕豆、小麦、油菜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394.8、412.5、476.2mm。因为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相对较少,小春作物灌溉需水量很大;甘蔗、蔬菜为全年种植(生长)作物,作物需水量分别为1308.3和1186.9mm,灌溉需水量分别为675.2和523.51/11/1,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2和第3位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该研究为蒙自坝子灌溉制度制定、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相似文献   

5.
华北棉区棉花需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棉花需水量和水分生态适宜性时空变化特点,本研究利用华北棉区4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SIMETAW模型分析1986—2015年棉花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j)和灌溉需水量(ETaw)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减小趋势,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增加趋势;6—8月棉花需水量最大,不同站点月均需水量在80~160mm;7月和8月是棉花灌溉需水量最小的月份,华北棉区平均灌溉需水量接近零,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是6月,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6.50mm;华北棉区地下水超采区与非超采区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44.41和70.41mm,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华北棉区棉花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0.19、467.32和98.75mm,棉花一年一熟制的灌溉需水量小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而经济收益大于春玉米一年一熟制,在华北地区超采区适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15个夏玉米主产区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而得到夏玉米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空间插值法对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分配和灌溉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61—2015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年际间整体上变化趋势平稳,而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降雨量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有效降雨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豫西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需水量相对高于其他区域,而豫北灌溉年均需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粮改饲”进程与发展节水农业,构建适水型种植制度,本研究以水资源短缺的河北沧州为研究对象,聚焦饲草作物和粮食作物,首先利用作物需水模型SIMETAW系统量化1961—2020年沧州地区6种主要饲草作物(夏播高粱、青贮玉米、饲用燕麦、饲用谷子、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及灌溉需水量,对比分析各作物需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作物间差异,评估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后采用ROTAT模型建立了5种多样化粮-饲及饲-饲轮作制度,基于Entropy-TOPSIS对不同轮作模式的等价产量、生物量、经济效益、蛋白产出、生育期及周年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这6种作物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冬小麦 (463.5 mm)>夏玉米(366.2 mm)>夏播高粱(354.6 mm)>饲用燕麦(351.7 mm)>青贮玉米(341.8 mm)>饲用谷子(322.4 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量表现为冬小麦>饲用燕麦>谷子、夏玉米、夏播高粱。青贮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低为106.7 mm。3)近60年来各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太阳辐射、风速的下降导致。4)相比传统麦玉模式,饲用燕麦基的一年两熟模式生育期需水量降低14.9%~18.8%、灌溉需水量降低15.1%~19.2%。5)饲用燕麦基的饲草模式(饲用燕麦-青贮玉米(0.73)、饲用燕麦-饲用谷子(0.63)、饲用燕麦-夏播高粱(0.54))的综合评价指数均明显高于冬小麦-夏玉米(0.32)和冬小麦-夏播高粱(0.37)模式。因此,本研究建议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当发展饲-饲模式,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剑萍  耿秀华  韩颖娟  孟丹  王连喜  袁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88-15892,15914
[目的]探讨宁夏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需水量的时空特征。[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宁夏1981~2007年21个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而得到西吉、同心等典型站点的马铃薯全生育期内的需水量,统计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生育期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马铃薯需水量变化状况。[结果]马铃薯需水量高值区对应宁夏的中部干旱地区;宁夏马铃薯需水量在近27年内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南部山区上升趋势明显大于中部地区;从播种-分枝期,马铃薯日需水量逐渐增大,花序-盛花期这一作物生长旺盛阶段为需水高峰期,块茎成熟-收获期日需水量迅速下降。此外,分析表明,缺水幅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马铃薯生长将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水分问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宁夏的实际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等农业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和夏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单作物系数计算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利用美国农业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系数(CWSDI)和灌溉需水量,分不同生育期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35年来,鲁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需水量均随时间变化呈减少趋势,拔节—抽雄期是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减少幅度最大,全生育期需水量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减少强度中心在中北部地区。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2003年是突变增加的开始年份,全生育期增加强度中心在南部山区,拔节—抽雄期增加强度中心在中部平原。全生育期CWSDI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拔节—抽雄期增加幅度最大,自南向北递减。为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全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228 mm,拔节—抽雄期是灌溉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呈减少的趋势,减少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鲁中地区夏玉米干旱监测评估、适时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龙港流域夏玉米需水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本文利用黑龙港流域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玉米生长季需水量、缺水量及气象因子对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生长发育期是其需水高峰期,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为417.42 mm,气候倾向率为-5.92 mm·(10 a)-1;多年平均缺水量为122.02 mm,随时间推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24 mm·(10 a)-1;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在4个生育时期均与夏玉米需水量呈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和生长发育期与需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黑龙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日照时数减少有关。夏玉米生育期缺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未来干旱风险增加,因此,本区域种植夏玉米应当选择抗旱品种及节水栽培措施来规避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11.
Determination of chilling and heat requirements of pistachio (Pistacia vera L.) cultivars is important for satisfactor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when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duction is desired.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chilling requirement inducing vegetative and flower buds of Kalle-Ghuchi, Owhadi, Ahmad-Ahgaei, and Akbari pistachio. Shoots with enough vegetative and flower buds were taken from pistachio trees during autumn 2007 and 2008 when temperature reached to 15°C. Cuttings with flower buds were kept under (5 ± 1)°C for 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 000, 1 050, 1 100, 1 150, 1 200, 1 250, and 1 300 h, respectively, and cuttings with vegetative buds were kept at 51°C until 1 500 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istachio cultivars requite chilling time between 750-1 400 h and heat requirements between 8 852-15 420 growing degree hours (GDH). Consequently, Kalle-Ghuchi had the lowest chilling (750-950 h), and heat (8 852-9 768 GDH) requirements, Ahmad-Aghaei and Owhadi had intermediate (1 000-1 250 h, 10 656- 13 320 GDH) and Akbari had the highest chilling (1 200-1 400 h) and heat (11 863-15 420 GDH)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初生至90d 龄的内蒙古细毛羊哺乳期羔羊,采用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分全哺乳期(Ⅰ期)和补饲期(Ⅱ期)进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其代谢能(MER)、粗蛋白质(CPR)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R)需要量计算公式。试验Ⅰ期和Ⅱ期羔羊总能代谢率分别为0.94和0.68;生长代谢能转变为生长净能的效率分别是0.708、0.667;总食入氮的利用率为0.610和0.471。就母乳中能量和蛋白质而言,不能满足20d 龄羔羊的需要,为保证羔羊正常生长发育,应不晚于20d 龄补饲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确定内蒙古细毛羊妊娠后期(90—150天)母羊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选34只妊娠后期内蒙古细毛羊,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三组,供给不同的能量、蛋白质水平(低、中、高)。经饲养、消化代谢及屠宰试验测定出不同营养水平下羔羊初生重、试验期母体增重及胎产物、母体蛋白质和能量的沉积量并计算出饲料利用率。另外,每隔20天每组选三只羊采血,分析血液中血清总蛋白和血糖含量。最后根据上述指标综合评价营养水平对母羊的满足程度,用回归析因方法计算出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公式如下:MER-117.2W(0.75) 0.1338×10~(2.995 1.149lgx) {627.7(单羔) 697.4(双羔)}CPR=0.8818W 5.562×10~(0.0984 1.171lgx) {85.39(单羔) 67.84(双羔)} 式中:MER、CPR分别表示代谢能(千克/日/只)和粗蛋白质(克/日/只)的需要量。 W为母羊体重(kg),x为羔羊初生重(kg)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细毛羊种公羊不同生理状态下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确定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采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配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成年种公羊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基础数据。根据公羊的体重变化、羊毛生长、睾丸发育和精液品质、配种成绩以及血液理化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营养水平对种公羊需要的满足程度,用回归析因法分别计算出了不同体重的内蒙古细毛羊种公羊在非配种期和配种期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12只成年贵宾犬(♂,2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喂以不同蛋白质水平(1.15 NRC1、.25 NRC1、.35 NRC)的全价饲粮,利用氮平衡试验研究了成年贵宾犬对多种蛋白原料配合日粮中蛋白质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食入氮与存留氮之间的回归关系为:y1=10.76+1.73x1(P=0.15),可消化氮与存留氮的回归关系为:y2=6.35+1.63x2(P=0.04).当x1=0时,y1=10.76,即成年贵宾犬每天总氮最低需要量为10.76g.只-1,蛋白质最低需要量为67.28 g.只-1.当x2=0时,y2=6.35,即成年贵宾犬每天最低可消化氮需要量为6.35 g.只-1,最低可消化蛋白质需要量为39.66 g.只-1.  相似文献   

16.
用彭曼(H.L.Peaman)法计算了全省94个县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再结合作物系数Kc值计算出小麦需水量ETm;根据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得出了小麦的灌溉需水量(ETm─降水量)。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山西省小麦需水量图和灌溉需水量图,并对各地区的小麦需水量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贵州香猪的科学饲养和制订《贵州香猪饲养标准》提供技术参数,选用从江香猪,采用扣除蛋白质等消化能(DEpf)日粮设计和比较屠宰试验,对贵州香猪能量沉积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DEpf进食水平下,贵州香猪DE转化为ME的效率为95.84%,维持DE需要为484 W0.75,每1kg增重生长DE需要:7~16kg体重段为21.17 MJ,16~25kg体重段为22.60 MJ。建立了贵州香猪的能量需要模型:DE(MJ/d)=238.0853 W0.75-100.0708 W+0.0340 We+473.8475△W-1590.0288△W2+296395.1748△W2.6733e-398.7895(R2=0.9999,P<0.0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测定与田间栽培相结合,研究了92个桃品种的需冷量;研究了川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0~7.2℃的有效低温量。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之间需冷量差异较大,介于400~1300h之间,多数介于650~950h;花芽需冷量400~1300h,叶芽需冷量400~600h,同一品种花芽需冷量高于叶芽。(2)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果树休眠期间,川南海拔300m(李庄)地区有效低温量508h,海拔450m(南广)地区有效低温量748h,海拔650m(屏山富荣)地区有效低温量980h。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筒测法和田测法,对滇中山坡旱地一年两熟作物需水量及需水模数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大春作物玉米、小春作物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水份供给的条件下,筒测法测定结果为旱地年需水量11 677.35 t/hm2. 田测法测定结果为旱地年需水量12 620.25 t/hm2. 为指导云南省山坡旱地1年2熟作物节水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