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水稻光敏核不育系SE21S在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叶枕、穗长、至抽穗时间,花粉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植株性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形态特征特性为叶枕距-1.0~4.5cm,幼穗长12.5~14.6cm,距抽穗前6.4~9.6d,花粉小孢子发育时期正处在单核期,光温条件是影响育性的敏感气候因子。(2)花粉小孢子细胞发生变化表现皱缩不规则,可育的小孢子细胞表现圆滑有规则,而在胞母细胞至四分体时期与正常水稻(对照)相比,在形态上未见差别。  相似文献   

2.
 对新培育的温敏不育系“417S”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光温处理,研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研究发现,光照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极小,温度是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育性转换的临界发育时期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临界温度是日平均温度23.0 ℃(30.0/20.0). 同时发现,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可能具有上限和下限两个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6154S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育性转变的主要光温因素,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以及临界值。结果表明: 1.幼穗发育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见穗前10~15天,是光温条件影响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 2.在光温各种条件中,影响育性转变的最大因素是日最低气温和可照时数,而以最低气温这一因素更为重要。 3.W6154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诱导育性转向可育的临界日最低温度值为20.66℃;临界日可照时数值为12.7小时(12:42′)。在南昌地区(28°33′N)育性转向可育的诱导期大体在九月初,表现期在9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适应上海生态环境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5047S、5088S、农垦58S为母本,常规粳稻品种或高代品系为父本配制杂种F1,翌年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二倍体花粉植株。各组合(PGMSR)粳稻)F1的花粉植株拓海南岛短日条件下育性正常。在上海自然长日条件下育性表现明显的分离,不育与要育花粉植株之比符合1:3。(PGMSR/粳稻)各组合杂种F1的自交F2群体在上海自然长日条件下不育株瑟可育株分离比符合1: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进行育性转换的试验发现,籼S在广州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利用自然条件下日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与籼S的花粉育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不育敏感期以平均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3—10d,可达14d;而低温可育敏感期则以最低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4—16d,仅9d,高、低温敏感期的起始日期基本相同,但高温敏感期的截止日期要晚.13.5h的光长,24℃、24.5℃的温度均能导致籼S败育.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16h 长光照高温35℃,16h 长光照常温25℃,12h 短光照高温35℃,12h 短光照常温25℃的设计。研究了5460不育系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光组合处理的花粉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不育系的育性转变敏感期是在减数分裂期,离抽穗前11d 左右.在育性转变敏感期间,当温度为35℃时,无论光照是12h 还是16h,其不育株率和花粉的不育度均达到100%;而温度为25℃时,无论光照长短,其花粉的育性正常,花粉可染色率80%以上,可育株率100%.(2)播种后至减数分裂期前,不但光照长短对花粉的育性未见有效应,而且在高温和常温下亦未发现对育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育性转换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资料分析认为,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高温使其雄性败育程度加重。周13S-1雄性败育呈现多种类型:花药有大量可育花粉但不开裂、花药雌性化和花药部分雌性化。未雌性化和部分雌性化的花药里存在部分可以被K I-I染色的花粉。该不育系的育成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外生菌根网站》的总体设计和实现作了分析阐述,特别对其功能结构、网页界面设计、站点地图等问题的构思和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全蚀病为主、多种根腐性病害同田甚至同株侵染为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长期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偏施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及普遍种植感病品种等。经试验、示范,提出“三改一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平均防效为85.8%。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研院所纪检监察部门推进“三转”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章,履行纪委监督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创新农业科研院所纪检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纪检监察部门“三转”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出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推进“三转”工作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优化型茶树的形成特点和定向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小叶种茶树为材料,从茶树的自身条件出发,提出了“优化型”茶树应具备的5个条件:1.群体有足够和必要的可采芽叶数;2.树冠有适量而均衡的绿色面;3.茶树排列有序,分枝层次分明;4.树体矿质营养丰富,氮、磷、钾比例适当;5.芽叶有适量而协调的生化成分。进而,针对“优化型”茶树的形成条件,将茶树划分为树体扩展、树体定型和树体更新三个时期,按其生长特点,提出了栽培主攻目标和定向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果甜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2000~2001两年对水果甜玉米申甜一号、申甜3号各分四个水平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特产所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的实施成效浅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产研究所自2006年获批修购专项以来,截止2015年,共有16个仪器设备购置类项目, 1个升级改造项目获得批复。文章简要分析了修购项目实施前后科研情况的变化,总结了实施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对重农抑商政策持否定态度这一情况,提出不同的见解。文中引用管仲、李悝、商鞅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理论,说明重农抑商主张的提出与逐步完善,是从我国当时具体的国情出发,反映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经济规律,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经济曾起过调节和促进作用。文章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涵义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解释,强调其实质是重视农业,限制商业的过头发展,以保证农工商各业的比例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花烛华伦天努的幼嫩叶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1/2MS+6-BA1.0mg/L+2,4-D0.5mg/L的幼叶出愈伤率最高,达到92%;愈伤组织芽的分化,以1/2MS+6-BA1.5mg/L+IAA0.3mg/L的组合培养基最适宜于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诱导率达到94%以上;在相同激素水平条件下,1/2MS对不定芽转化为正常苗有利,NAA0.1~1.0mg/L促进生根,所获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3%,商品出苗率达90%。  相似文献   

19.
用花烛华伦天努的幼嫩叶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1/2 MS+6-BA 1.0 mg/L+2,4-D 0.5 mg/L的幼叶出愈伤率最高,达到92%;愈伤组织芽的分化,以1/2 MS+6-BA 1.5 mg/L+IAA 0.3 mg/L的组合培养基最适宜于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诱导率达到94%以上;在相同激素水平条件下,1/2 MS对不定芽转化为正常苗有利,NAA 0.1~1.0 mg/L促进生根,所获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3%,商品出苗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由于自动翻板闸门的设计计算理论的不甚完善和闸门的工作环境中影响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自动翻板闸门在运行中经常出现诸如拍打、摆动、震颤等“失稳”现象。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真实地再现了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全部工作过程,着重分析研究了产生拍打的原因,并就减缓拍打提出几点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