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3,(10):20-20
针虫病和鱼虱病是常见的多发鱼病,尤其是在3—10月更为流行。这两种病对鲢、鳙、草鱼危害极为严重。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江苏盐城市的义丰镇、大纵湖、北龙港、楼王、秦南等乡镇,积极推广使用溴氰菊酯(商品名称“敌杀死”)治疗针虫病和鱼虱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简单介绍常用浸洗或全塘泼洒的方法,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虫病和鱼虱病是常见的多发鱼病,尤其是在3—10月更为流行。这两种病对鲢、鳙、草鱼危害极为严重。从1988年开始,我们在广西玉林市的玉林镇、南江、名山、新桥、福绵、仁东、石南、蒲塘、北市等乡镇,试验和推广使用溴氰菊酯(商品名称“敌杀死”)治疗针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1990,(4):31-31
使用溴氰菊酯治疗锚头鳋病和鱼鲺病,常用浸洗或全塘泼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集美水产学校养殖专业师生,于今年5—6月间,在龙溪地区鱼种场进行实习时,对该省普遍流行的车轮虫病,试验用食盐水治疗,获得了很好效果。他们先在室内试验研究,采用1.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鱼,先后把鱼池中30万尾草鱼苗,分五批、每批浸洗5分钟,  相似文献   

5.
鱼虱是一种肉眼可见似臭虫状的虫体,虫体透明或绿色,头部腹面有一对吸盘和口刺,它经常在鱼体上爬动撕咬吸血,并放出一种毒液刺激鱼体,使病鱼痛痒难受,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鱼虱不仅吸食鱼血,并刺伤和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而感染,使鱼体组织溃烂发炎,造成水霉和其他病菌大量感染,从而引起病鱼死亡。鱼虱对鱼种危害很大、一尾鱼种只要寄生几个鱼虱就能造成死亡,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6—8月最为流行,不论池塘、网箱养鱼都有发生。现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6.
鱼虱是鱼类体外寄生虫病,危害较大,如大量寄生也可以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所以鱼种鱼虱病不可忽视。近年来,江西会昌县石壁坑水库的鱼种塘每年都有鱼虱病发生,并且危害较大,常用敌百虫、可湿性六六六粉等农药用泼洒法来防治,虽效果好,但对鱼种有毒害作用,加之鱼种密度较大,对药物抵抗力较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较高的死亡。自1990年开始,笔者采用木桩蘸取松脂、敌百虫的混合物后,斜插在有鱼虱病的鱼种塘来治疗鱼虱的方法,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使用方法为:每亩鱼种塘,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0~70克清水完全溶解后,倒入25公…  相似文献   

7.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5,30(6):27-27
高锰酸钾高 锰酸钾杀菌力强,能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多用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相似文献   

8.
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纤毛虫纲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它是池塘养鱼中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一般在春末夏初的鱼苗、鱼种培育池里发生,以致引起鱼苗鱼种大量死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发表过文章,阐述可用硝酸亚汞浸洗或泼洒的办法进行防治,其他单位也曾报导过一些用药物防治小瓜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区鱼塘大都水清见底,鲺病较严重,过去我们按常规洽疗,用浓变1ppm的“六六六”粉泼施无效。故改用“敌敌畏”对病鱼种在网箱内进行浸洗治疗,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在网箱内用“敌敌畏”快速浸洗病鱼是一种治疗鲺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作法是:把病鱼扦捕起放入网箱暂养,根据鱼苗重量计算用量。可用目测或粗略计算,一般3寸草鱼种每斤重约50—60尾,4寸草鱼种每斤重约20—30尾,  相似文献   

10.
鱼种消毒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根据鱼的体质瘦弱、水温等情况,用各种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通过采取浸洗鱼体、全池泼洒等措施,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达到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鱼种消毒不但能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而且是成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否则,将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鱼病,严重时可导致鱼种大批死亡,乃至全池覆灭,所以鱼种放养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一、鱼种消毒大致可分为两种方法:浸洗法和泼洒法。 1.浸洗法,即放养前将鱼种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中,通过适当时间的药液浸洗,鱼体上的病原体被杀死,达到消毒目的。浸洗时间的长短,根据鱼的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水产科技》1976,(2):11-11
近年来,我场培育的鲢、鲩等鱼种,由于受到针虫、鱼虱的危害。伤亡量很大。尤其去年9月份,发现危害特别严重、我场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大胆试验,利用敌百虫、敌敌畏、可湿性六六六粉混合泼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除了病害。  相似文献   

12.
穿心莲、松脂合治鱼虱有成效每亩用穿心莲鲜草10公斤,浸入松脂液中10—15分钟后捞起,曝晒20—30分钟。其扎成蓬松状四捆,均匀投入池中,不露出水面。患鱼虱的病鱼喜在穿心莲草堆中擦痒,常接触到松脂及穿心莲浸出物。利用具有很强杀灭鱼虱作用的松脂里的二戊...  相似文献   

13.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车轮虫病是国内外常见的寄生性鱼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其病原体是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许多种类,寄生在鱼的皮肤、鳍、头部和鳃上,寄生多时可引起病鱼死亡,病鱼症状是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诊断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两例症状特殊的车轮虫病,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一例发生在无锡,夏花鱼种在池塘中成群地沿着池边狂游,养鱼者以为是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16.
肖桂芳  任广辉 《水产养殖》2001,(2):18-18,23
1 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塘在冬季必须加以修整,并严格进行药物清塘消毒,常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或用漂白粉带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1~13kg。2 夏花鱼种的消毒2.1 盐水消毒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10~15分种,杀灭鳃部的车轮虫、鳃隐鞭虫及预防草鱼的白头白嘴病和烂鳃病。2.2 漂白粉消毒每250kg水用药5g浸洗鱼种5~10分钟,主要作用是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2.3 硫酸铜消毒每250kg水用药4g,浸洗鱼种5~10分钟,主要作用是预防大部分寄生虫病。2.4 高锰酸钾消毒每250kg水用药5~10g,浸洗鱼种15~30分钟,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鱼类越冬期指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时,这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低温常见的鱼病有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口丝虫病、肤霉病、锚头蚤病、三代虫病、竖鳞病等。 1、斜管虫病,流行在初冬和春季,适宜水温12-18℃,低于8-11℃时,仍可大量出现。在华东,华中地区3-5月间此病最流行。华南地区冬春两季适宜繁殖。20℃以上不易发生。 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①采取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鱼种或亲鱼如发现有病原体,用8ppm硫酸铜或2ppm硝酸亚汞给鱼浸洗约30分钟;③用0.7ppm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遍洒,有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声瑜 《齐鲁渔业》1999,16(5):21-21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每年4~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  相似文献   

19.
鱼种消毒,是用各种药物配成各种药液,浸洗鱼种,杀灭鱼体上附着的或已经感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预防鱼病的发生,这是提高放养鱼种成活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消毒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食盐和晶体敌百虫等等。具体方法如下:1.漂白粉,配成药液的浓度为10PPM,即在每立方米水(重1,000公斤)中放入10克的漂白粉,水温在10—15℃,浸洗时间为20—30分钟;15—20C,浸洗15—20分钟。主要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等。  相似文献   

20.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部而引起的,是一种侵袭性寄生虫病。每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直接看到病鱼的体表、鳃部或鳍条上,都布满了白色的不规则的囊泡,当虫体侵袭到鱼的眼角膜,就引起鱼眼发炎、变瞎,病鱼最终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受阻而死。小瓜虫对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可寄生,常常能在短时期内,造成鱼种大批死亡,小瓜虫生长适温为15~25℃,一般多发生在初冬、春末和夏初。我地防治寄生虫鱼病常用药为晶体敌百虫、强力灭虫精、硫酸铜或硫酸钢与硫酸亚铁合剂。经使用,上列药物都不能防治小瓜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