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如果得不到保障,不仅不利于开展农村土地的流转工作,而且不利于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农村稳定。近些年,我国乡镇企业每年破产很多,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城找不到工作又回去,之所以没出大的问题,就因为农民家里还有一亩三分地,他回家还不愁饭吃。因此,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05,(1):61-61
经湖北省十堰市农民推选出来的120多名生产能人,近日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席农民”称号,每年还享受300元的政府津贴。他们将承担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重任。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丰城市曾经着实为如何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科技下乡”下了一番功夫,方法试过很多,但始终收效甚微,也未能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以来,丰城市委市政府受餐饮业中“自助餐”的启发,向全市农民推出了“科技自助餐”这一服务,根据农民实际生产需要,让广大群众“愿意吃什么,就来什么。”首先,他们让基层乡镇广泛搜集上报题目,上级根据梳理,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分门别类地备课备讲,针对农民不同的口味选“餐”用“餐”。然后,专家们根据农民选定的“自助餐”,及时到现场“送餐”指导,使全市农民“大饱口福”。这些年来,有些…  相似文献   

4.
从陕西的苹果风波、山东的大蒜风波,到辽宁的黄花菜风波,都再一次给整个农产品生产敲响了警钟。随着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兴起和国内市场准入制的施行,如果农民朋友、农业企业继续轻视标准化生产,今后还可能会有更多类似“黄花菜风波”发生。因此,国家切实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农民尽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否则,产品“卖难”依然会困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的愿望也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5.
生态家园建设中,农民增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是准确及时的农业种植养殖市场信息和农业科学技术。“谁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是生产责任制初期农民发出的呼声。而今,呼喊依然。不难想像,农民站在自家院中和整好的责任田里,多么想勤劳致富,却是那么的无奈。要让每一个农民放眼全球,准确预测国际农业市场的需求变化,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农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这一个个农户就像一粒粒沙子,撒入市场中就不见了踪影。一到播种季节,农…  相似文献   

6.
很多农民朋友跟我说,现在农业是越来越不好办了,种什么什么多。干什么什么赔,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新世纪开头的第一年,我们辽宁省农业确实存在着“两缺两降”(种地缺水,农民缺钱;农民种粮积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6万人,近年来为了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市上认真抓了包括“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待项目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年培训人数达到12万人(次)。实践表明,凡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农民年平均收入比未经培训的外出务工农民年平均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如果将全市富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务工人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直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加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人均年收入增加100元左右,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农民要想依靠发展种植业增收,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在干什么,而要“眼观六路,可听八方”,做到“八看”之后,再决策自己种什么,不种什么,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培训结业证书是“绿色证书”吗?一些人认为培训的结业证书就是“绿色证书”,这是不对的,不利于工作的健康发展。农民在取得培训结业证书以后,还需经过本岗位规定期限的实践,并经过考核,证明其确能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要高于当地农...  相似文献   

10.
培训结业证书是“绿色证书”吗?一些人认为培训的结业证书就是“绿色证书”,这是不对的,不利于工作的健康发展。农民在取得培训结业证书以后,还需经过本岗位规定期限的实践,并经过考核,证明其确能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要高于当地农...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的农民用自己的勇气和实践,打了二场“自卫战”。第一场“自卫战”打响在八十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农民被“社、队”二级紧紧地束缚在贫困的土地上,每年种什么,养什么不能自己作主,种多少、养多少也没有自己的自由,衣食住行等都受“大队”的支配,更无法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雕刻人生     
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很多地方逐渐富裕起来了,往日的农村变成了新兴城市,昔日的农民很多都成了企业家、大老板。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年,农民企业家,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对很多人而言,还是比较陌生。中国富裕起来农民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在“云南第一村”大营街村,我们从一个叫做陈宝贵的人那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学》2004,(3):21-21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农民要想依靠发展种植业增收,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在干什么,来确定自己种植的品种,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六看”之后,再决策自己种什么,不种什么,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认识彪哥     
飞行了一个多小时,橘黄色的亮光就透过舷窗洒了进来,键盘像镀金一般,人的思绪也变得有条理了。农业部开会这几天,农业电子商务始终在脑海中萦绕。纠结的是,要跟农民朋友说点什么呢?
  啥是电子商务啊?通过网络的方式把东西卖出去、买回来就是电子商务。
  这几天,网上正热炒着褚时健与柳传志两位传奇式企业家晚年不约而同投身农业,两人刚刚上演了一出“双雄会”,联手推出优质精品水果组合--褚橙柳桃,通过网络销售,10小时就卖掉1万套。虽然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很多炒作,但就营销意义讲,电子商务长大了。在沈阳苏家屯区有一位认识多年的农民朋友,他不仅自称“彪哥”,而且还注册了“彪哥”商标,专门在网上叫卖“彪哥”牌大米,收获颇丰,远近闻名。其实,目前全国这样的“彪哥”很多,电子商务就在他们身上“附体”,来到了农村。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社会里,信息是否灵通非常重要。信息闭塞,会使农民在安排生产活动时产生盲目性,容易造成“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现象。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农民不是根据信息做出决断,而是以身边的事情做出选择。一人受益,众人齐上;一人赔本,众人倒下。结果,农民很难快速走上致富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中,农资商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向农民朋友推广产品的时候,你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深恐农民朋友不明白,而很多农民朋友却不屑一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又在忽悠人,说得天花乱坠,还不是为了挣俩钱?”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2007,(5):36-36
炎炎夏日,人们总会想出很多办法给居室降温,窗帘就是空中的清凉主角之一。抵挡高温的关键在于抵挡阳光,但太阳可不会乖乖地原地踏步走。这个时候,只要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布下“窗帘阵”,聪明地挂上合适的窗帘,不但能阻挡强烈的阳光,还能为居室留下足够舒适的自然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在农村开展了很多的“工程”.有的“工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村急需要搞好“智力工程”,大部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由于文化科技素质差,生产经营层次低,尽管在农村搞了不少“工程”。但农民缺乏文化科技知识,缺乏智力对生产经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浚县地处豫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多年来,浚县种子公司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已任,全面做好服务“三家”工作在全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巩固的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14000余户农民步入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年生产中类农作物种子2000余万公斤,每年增加基地农户直接经济收入400余万元,全县每年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阳信县温店镇农民王某从外地贩运来3吨玉米心,卖给当地的金缘集团有限公司,1次净赚300多元。到目前为止,该县从事收购、运输、加工玉米心的达8000余人,他们每年“倒腾”玉米心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