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袋栽木耳是东北地区木耳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据调查,不少专业户及部分食用菌厂,因多种原因常有大批菌袋不能在冬前出耳.笔者在室内进行加温出耳试验表明,不仅投资大,管理复杂,且出耳期杂菌污染率在18%以上,比常规栽培减产28.7%.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89~1990年进行了菌袋越冬保存至次年春季出耳的试验,摸索菌袋越冬保存的可行性,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简述什邡市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产业概况,提出四川毛木耳栽培模式为"熟料袋栽荫棚出耳",栽培技术流程为:季节安排→原料准备→菌袋生产→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晾晒。四川毛木耳栽培技术具有6个显著特点:菌袋生产期较长,出耳的时间较早,出耳采收期较长;栽培主料靠外购,单价偏高,栽培基质无需长时间的堆积发酵;使用的栽培料袋规格较大;采用机械拌料装袋,省力、省工和高效,发菌荫棚专一;在接种箱内"凌晨抢时抢温"接种,种块萌发新菌丝较快,菌袋成品率较高;低温(菌袋码堆内温度控制在18℃~20℃)发菌,病害减少,发菌成品率较高;较早地将微喷灌系统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省力、节水、节电和降低用工成本;采用耳片竹笆晾晒法,产品质量安全和干燥快速。  相似文献   

3.
夏季地沟栽培紫孢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孢平菇在河北多为春秋两季栽培。为了探索夏季栽培技术,我们在本校实验农场于87年6月至9月进行了地沟栽培紫孢平菇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现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紫孢平菇母种由河北省微生物所提供,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为棉籽皮93%、玉米面5%,白糖1%、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各0.5%,用1∶800倍苯菌灵药液拌料,料水比1∶1.5,pH 为6.(二)栽培方法采用塑料筒袋作栽培容器,室内发菌,地沟码垛栽培,收三潮菇后用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1987年从湖南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红平菇菌种,经三年来在盛夏期以稻草为原料室外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988年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方法:培养料配方为稻草78%、米糠20%、磷肥和石膏粉各1%,含水量约62%,pH8.装入17×33厘米塑料袋,接种后置室内自然温度发菌,当菌丝满袋后,移入柑桔园畦地上出菇,以室内为对照。(二)结果:1988年5月2日接种800袋,折干料  相似文献   

5.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7.
介绍泗阳县林下黑木耳栽培的生产流程,季节安排,场地、菌种选择,菌袋制作,发菌管理,以及林下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其中,菌袋制作与发菌管理涉及栽培原料选择、培养料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和菌袋开孔等多个环节;林下栽培管理主要涉及耳芽培育管理及出耳管理中的管道铺设、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废木耳粉碎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其营养适合栽培香菇。栽培结果表明:用度耳木粉碎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和羽照木屑相比,其发菌速度快,出菇早、集中,生物学效率高。因此,废耳木粉碎料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9.
孙琪 《食用菌》2002,24(1):5-5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 ,无色、不规则颗粒状 ,含有大量的吸水基团 ,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纯水 ,供菌丝直接吸收。据试验 ,在食用菌上的增产幅度可达 80 .6%。保水剂在食用菌上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 1%的保水剂加入干料中均匀混合 ,然后按 1∶ 2的料水比加水拌匀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一般 2 2 cm× 5 5~ 60 cm袋 ,以装 1kg干料为宜。 2将保水剂与水混合制成吸附小球 (直径约 3 cm ) ,然后将吸附小球加入料中 ,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 3生料栽培时先推捂好栽培料 ,保水剂按 1∶ 12 0比例制成吸附小球 ,…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吊袋栽培出2~3潮耳后,由于袋内营养、水分缺乏不再出耳,就当废料扔掉,但料内养分还未耗尽。我场从1992年3月起对出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进行覆沙再出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 菌种为木耳45103,引自安徽大学生物系。菌筒为收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袋,菌料含水分30%。覆盖用的沙为大颗粒状河沙,含水量50%,加1%石灰拌匀。营养液为每100kg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180g,硫酸锌60g,高锰酸钾100g。 (二)试验方法 将脱袋后的菌料置营养液中浸泡1天,让其吸足水分,取出横卧成行(宽1m,长不限)紧密排列,上面及周围覆1~1.8cm厚的沙。4天后便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豆庄村农民郭竑琦独创的一种专门用于接种的“食用菌接种廊”机械制种工艺前不久获国家专利。该工艺立足我国现实条件,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全部采用简易机器连续式生产,旨在提高栽培种的生产效率和素质。有轨集装连续式“豫琪8799型接种机”,8小时接种2000公斤以上,制成重2.5公斤的仿椴木菌棒,一般品种15天布满菌丝,而传统方法重0.5公斤的料袋发菌需30天。发菌出菇不需菌床,杂菌污染率在0.5%以下。食用菌批  相似文献   

12.
我厂以往袋栽香菇都是在室内养菌室内出菇,商品菇不高.从1989年开始改为室内养菌玉米地出菇,经两年的实验,商品菇达95%以上.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制作栽培料袋培养基为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8%.石膏粉和糖各1%.另加多菌灵0.1%,水55%,pH自然.采用大锅装料灭菌,即见大气撒料,锅装满后,用塑料薄膜密闭锅盖,保持2~3小时后出锅装袋.先把规格为50×2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放在5%的石灰水中消毒,趁热装袋,料装至袋的1/3,用手把袋口拧上,3~5个摞起来准备接种.  相似文献   

13.
刘勤  王尚堃  王汝长 《蔬菜》2004,(1):28-28
一、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 cm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18 ℃,以22~24 ℃为宜。二、菌丝未满袋就出菇1.原因 秋季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2.对策 根据各地月平均温度适时栽培,确系低温栽培的,要加温培菌,发菌温…  相似文献   

14.
刘春良 《食用菌》2007,29(2):48-49
简易袋式发菌高效栽培方法,是对原通气分割法的改进,分通气法和非通气法。通气法每袋装2.5kg,接种后,在发菌室里摊成长方形片状,再通气;非通气法每袋装1.25kg干料,接种后,套上套环,在发菌室里按照袋的粗度摊成圆片状,发菌结束后.在袋内出草或覆土出草。笔者主要介绍非通气法袋栽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集锦     
《食用菌》1991,(3)
麻秆钉菌种接种菇耳栽培袋试验为了摸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接种方法,笔者利用红、黄麻秆制成种钉接种香菇,木耳菌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香菇Cr-02、毛木耳紫色变种,引自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原种制备。取红、黄麻秆断成3cm,于含2%蔗糖、2%石膏粉、0.3%尿素、0.1%KH_2PO_4的溶液中浸4~6小时。取麸皮(米糠)用以上浸液调湿至含水量60%。将浸水麻秆钉置罐头瓶中,边放料边用调湿麸皮填充间隙,装满瓶后表面覆盖一薄层麸皮,用薄膜封口。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5℃下培养。(二)接种栽培香菇栽培料为棉子壳40%、木屑4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毛木耳栽培料为棉子壳8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栽培袋为15×55cm 聚乙烯塑料袋,每处理各装20袋,按常规灭菌。接种时一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袋表面,每袋正面接3个、反面接2个种钉。对照为常规木屑菌种,每袋按正面3穴、反面2穴,然后用胶布封穴。  相似文献   

16.
法国梧桐属落叶大乔木,一般用于城市绿化,树叶资源较丰富,我们从1987年5月22日至88年8月4日,用它来栽培毛木耳,3次试验均获成功。(一)试验方法:霜降至小雪期间,收集刚落下的金黄色梧桐树叶,晒干后铡成0.5~1.0厘米宽的碎片,按干重取梧桐叶80%,加麸皮20%,外加白糖、石膏粉各1%、钙镁磷肥2%和清水约130%、拌匀后分装16×35厘米的塑料袋,按常规在袋口套环、加棉塞、常压灭菌、接种和发菌。待菌丝长满袋后,每袋开“×”形口约20个让其在室内出耳。以稻草(铡成1~2厘米段)栽培毛木耳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福建泉州鲤城区北峰食用菌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龙眼树林荫地袋栽食用菌,全年轮换挂袋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和鲍鱼菇等,既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菇、耳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果林生长发育,做到林茂菇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香菇为例作一介绍。(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香菇CL_(11)号和本场自育86号。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二)方法①室内发菌:将料加水拌匀后分装于32×17 cm 聚丙稀袋,每袋装湿料1.1公斤,常压灭菌,接种后置25℃室内发菌40天后脱袋,排放于室外平地,用薄膜覆盖,待菌丝转色后再排放于林荫下栽培床进行管理。②搭建床架:选择空气流畅、又可避风的龙眼林荫地,四周围塑料编织布(如采用  相似文献   

18.
尹位声  龚益 《食用菌》1992,14(5):37-37
我省栽培毛木耳仍以段木为主,据估计每年用于栽培毛木耳的油桐树木材有10~20万m~3,对本来就不足的油桐资源是一个威胁。袋式栽培规模甚小,一般采用短袋(15×33或17×33cm)装料,吊袋或立袋开洞出耳,长出的耳片较小,肉质较薄,色泽较淡,绒毛少而短,达不到出口要求。本研究采用长袋装料发菌,脱袋阳畦覆土出耳的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栽培毛木耳,增产显著,毛木耳的品质也有明显提高,且操作管理简便,也适宜于室内床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借鉴香菇生产技术 ,将有关技术利用到平菇生产中 ,总结出机灌袋栽平菇新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菌袋制备配方 棉籽壳 88% ,麦麸 10 % ,石膏 2 % ,每kg干料加水 1 1~ 1 2kg。用香菇生产的专用灌袋机把料灌进 5 5cm× 15cm× 0 0 0 4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里 ,每袋装料湿重 2 1~ 2 3kg。然后 ,把料袋装进灭菌灶灭菌 ,温度上升到 10 0℃后 ,保持 10~12h ,趁热运至遮荫大棚内 ;待料温降到 30℃以下时 ,放到接种箱内接种 ,袋面打孔接种 4穴。2 发菌阶段管理在棚内地面撒一薄层生石灰 ,将接好种的料袋按堆柴式排放 ,堆高 6层 ,接…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响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cm×33cm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全周期50d~80d,每袋产干耳50g~60g,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