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山离子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根次生结构具较厚的周皮,次生韧皮部中具发达的腔隙薄壁组织。茎的初生结构中,皮层和髓部具发达的腔隙薄壁组织;在次生结构中无周皮,表皮和皮层均存在。皮层中除具腔隙薄壁组织外,还分布有由异常形成层活动形成的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紧邻髓部的木质部中也有呈连续花环状分布的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叶片表皮细胞壁具非木质化加厚的特点,叶肉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栅栏组织细胞3~4层,主脉维管束上下两侧均有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主脉维管束与上、下表皮间的薄壁细胞均含有叶绿体  相似文献   

2.
以大野荞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根和茎的解剖结构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大野荞中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野荞根的初生根为四原型,髓部发达。初生木质部导管为环纹加厚,而次生木质部导管为网纹和孔纹增厚。周皮及次生韧皮部含有少量的晶体,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由表皮、皮层和髓组成,次生木质部和韧皮纤维发达,导管为环纹增厚。(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在根中,主要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束中形成层、木薄壁细胞中。大野荞根和茎的特有结构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茎中黄酮的着色面积比根中大。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制片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青钱柳的叶为典型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非腺毛和腺毛,气孔仅分布于叶下表皮,略外凸,主脉具有副维管束。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维管束为外韧型,皮层、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纤维和簇晶,幼茎有髓,成熟茎的中央形成片状髓。根的初生结构中,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占相当大的部分,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无髓部分化,次生木质部发达。上述特征反映出青钱柳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牛至草的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至草根的初生木质部为2原型,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中央有髓;茎具备了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厚角组织、皮层、初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初生木质部、髓细胞组成;叶为典型的两面叶,气孔分布在叶下表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青岛老鹳草濒危的原因,为其资源利用、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青岛老鹳草的根尖、茎段、叶片、叶柄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法制片,对其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青岛老鹳草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结构由周皮、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淀粉粒;茎呈类方形,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为外韧维管束;叶为典型异面叶,表皮具有大量表皮毛,叶及叶柄均具厚角组织。根茎叶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簇晶。[结论]青岛老鹳草营养器官具有一般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在形态结构方面未体现出濒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地锦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及乳汁管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地锦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次生结构由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构成,维根比约72.4%。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构成,次生结构中无周皮。叶为异面叶,上表皮气孔比下表皮多,叶肉中具有与碳4(C4)植物相同的花环状结构。乳汁管主要分布在主根、侧根和茎的韧皮部外侧以及叶肉内,为无节乳汁管,乳汁管中有较多颗粒状晶体物质。成熟的乳汁管直径差异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茎﹥主根﹥侧根﹥叶。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一年生和二年生茎的横切面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山茱萸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乳头状剧烈增厚约1~1.5 μm,且外方被发达的角质层;皮层发达,且具有大量的厚角组织;髓发达,环髓带明显.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主要特征体现在年轮线不明显,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均表现出山茱萸对旱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8.
土人参营养器官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土人参的根、茎、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具有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存在大量薄壁细胞.茎的皮层较厚,无次生生长,皮层和髓由具发达液泡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在茎的横切面中占较大比例.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分布着密度相近的平列型气孔器.此外在根和叶中存有簇晶,根和茎中具有较多淀粉粒.土人参根具次生生长,茎皮层较厚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Spreng)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解剖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紫茎泽兰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根的次生结构自外而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后期可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和韧皮射线、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木射线、初生木质部。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组成。叶片内部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大部分;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相似文献   

10.
对香果树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香果树在初生茎、次生茎的皮层、髓及根的韧皮部中,许多薄壁细胞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茎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生活薄壁细胞丰富.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为单穿孔,导管端壁略倾斜,木薄壁细胞稀少.在老根中,中央无髓.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属于中生型植物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欧洲千里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欧洲千里光营养器官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显微镜下,欧洲千里光的根加粗生长,为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维管射线,木质部发达,无食用和药用价值;茎为初生结构,有明显的棱状凸起,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髓,髓位于茎的中心,全部由薄壁细胞组成,髓射线从茎中心至皮层,可知欧洲千里光嫩茎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叶为两面叶,由上、下表皮和叶肉组成,在叶肉中有羽状网脉,具有药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欧洲千里光的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Y-1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辨析其1年生枝条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为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苹果矮化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苹果矮化砧木Y-1 1年生枝的大体结构包括周皮、皮层、维管系统、髓和髓射线,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有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部,韧皮射线、木射线、髓射线贯穿其中。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组织界线不明显;在显微结构下,与矮化关系密切的导管容易辨别,管胞难以辨别,筛管、伴胞可以辨别,但具有输导作用的导管、筛管需用更精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分辨研究。今后应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对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的各种组织解剖结构与乔化砧木进行更准确精细的比较,以找出更多与矮化有关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纬度这一环境因子对紫椴生长的影响,这对于天然紫椴林的保护、引种驯化、经营管理、种群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林的抚育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紫椴枝叶解剖构造在不同纬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叶的上下表皮厚度、1和2年生枝木质部及韧皮部宽度、晚材/早材比值、2年生枝的周皮厚度、木射线长等均随纬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而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1年生枝表皮厚度、2年生皮层厚度等解剖结构随纬度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研究北药白鲜的茎叶解剖结构特征。[结果]白鲜的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皮层由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维管束环状排列,由外到内依次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叶片为典型的异叶面,由表皮、叶肉及维管束构成,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结论]该方法研究了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三种松干锈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3种松干锈病的组织解剖研究.发现由Cronartiumflaccidum和C.ribicola引起的松疱锈病组织病变发生在寄主的皮层、韧皮部.菌丝也可沿木射线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但木质部薄壁细胞未发生增生。管胞的长宽和木质部木射线高度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不显著。由C.quercuum引起的松瘤锈病组织病变.主要发生在木质部.也可发生在寄主皮层、韧皮部。与健康组织相比.其管胞的长、宽和木射线高度均差异显著。兴凯湖松健康组织和由C.quercuum引起的寄主瘤部增生组织的年轮生长模型分别为Y_健=61.9714(1-e ̄(-0.0155x)) ̄1.061和Y_瘤=254.2977(1-e ̄(-0.0102x)) ̄1.0708.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年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茎的解剖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的薇甘菊茎的解剖学特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1年生的薇甘菊茎是初生结构;2年生的薇甘菊出现次生生长;3年生的薇甘菊茎次生生长继续进行,原先棱角处由于整体生长缓慢,出现凹陷现象,初生生长的表皮被周皮取代;4年生的薇甘菊茎开始出现退化现象,皮层内叶绿体降解,表皮沉积物明显;5年生薇甘菊茎的周皮开始脱落,出现明显的干裂碎片;6年生薇甘菊植株的茎内髓心大量沉积单宁类物质,初生韧皮部已经脱落,次生韧皮部产生的周皮已经死亡,开始脱落,整体呈现功能丧失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任玉锋  张益民  贝盏临  蔡亲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7994-17995,17998
[目的]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百里香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维管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髓位于茎的中心,全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表皮上分布着较多的单细胞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构成;海绵组织排列较为疏松。[结论]该研究为百里香的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辽东楤木1年生实生苗根及不定芽的结构,发现其根进行次生生长,次生韧皮部分化较多,其内有两轮排列整齐的树脂道,次生木质部中早晚材明显,导管分子穿孔板为单穿孔板、梯状穿孔板、网状穿孔板。维管射线发达,周皮发育明显。根上发育大量的不定芽,不定芽起源于次生韧皮部细胞。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靖西珍稀药用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为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扫描技术,研究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其叶为等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并具较发达的角质膜,下表皮气孔较多、孔下室发达且角质膜多具乳突状疣体,上下表皮内方都均匀分布成束的机械组织,侧脉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呈横向平列关系。老根由发达的栓化层、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且皮层薄壁组织中散生大量次生周木维管束。老茎的结构由外至中央依次为栓化层、皮层、形成层及散布有维管束的基本组织;在基本组织中的初生外韧维管束散布在近茎中央的基本组织中,次生周木有限维管束则在形成层与初生维管束之间散布,皮层中无维管束分布。产于广西靖西的剑叶龙血树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岩溶石山的干旱、高温和瘠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