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对反刍动物甲烷产量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体重710±17.3 kg、泌乳日龄290±41.9d经产奶牛于拴系式牛舍中饲养。根据胎次和泌乳天数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①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对照组),②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并额外添加5%肉豆蔻酸(以干物质计)。奶牛08:30和13:00饲喂2次/d、0:500和15:00挤奶2次/d。试验为完全随机设计模型,奶牛通过7 d预饲期饲喂对照日粮,获得处理测定的本底值;接着进入10 d的适应期,最后进入1d、8 h的试验测定期。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肉豆蔻酸甲烷产量降低了36%(608.2 vs 390.6±56.46 L/d),乳脂率降低2.4%(4.2 vs 4.1±0.006%)。日粮添加肉豆蔻酸使乳脂肪酸中C14∶0和cis-9 C14∶1分别降低了139%和195%;甲烷产量与乳脂中C14∶0含量呈负相关(r=-0.58),与cis-9 C14∶1也呈负相关(r=-0.47)。添加肉豆蔻酸对乳脂中CLA,trans-10C18∶1,trans-11C18∶1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可以抑制反刍动物产甲烷菌的活性,降低甲烷产量;但并不影响乳脂中CLA和transC18∶1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供给含不同脂肪酸组成(长链和饱和度)和化学组成(游离脂肪酸、脂肪酸钙盐和甘油三酯)的脂肪源对泌乳奶牛日粮消化能浓度和消化能采食量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中添加2.9%的长链脂肪酸,3个处理组日粮中分别添加3%含饱和(C18∶0)游离脂肪酸(SFA)、脂肪酸钙盐(CaFA)和富含C16∶0的甘油三酯(TAG)的脂肪,主要用于替代日粮淀粉。研究结果表明,CaFA处理组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22.8kg/d)低于对照组(23.6kg/d)和TAG处理组(23.8kg/d),但与SFA处理组相当(23.2kg/d)。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日粮由于提高了泌乳奶牛乳脂率,乳脂校正乳产量高于对照组,但在脂肪处理各组间,生鲜乳产量和乳成分没有区别。4组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碳水化合物组分消化率及蛋白消化率没有影响。CaFA处理组日粮长链脂肪酸消化率最高(76.3%),对照组和SFA日粮处理组居中(70.3%),TAG日粮处理组最低(63.3%)。与对照组日粮相比,脂肪处理组日粮含更高的消化能(12.31MJ与11.89MJ),消化能采食量高于对照组,但脂肪处理各组间消化能采食量没有区别,这可能是由于供给脂肪的包被率较低或试验处理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和它营养成分消化率区别较小,导致各试验处理不同脂肪酸差异较大的消化率并没有在消化能采食量这个指标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摄取的影响。选用健康且胎次、体重[(554±21)kg]、泌乳期[(120±4)d]和产奶量[(24.30±1.47)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饲喂不同模式的饲粮,即以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的饲粮(MF组)、营养水平约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1组)和粗饲料比例等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2组)。试验期90 d,分3期进行,每期30 d,在每期的最后2 d采集饲粮样、乳样和血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日乳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MF组的产奶量和日乳脂产量均显著高于CS1组和CS2组(P0.05),而CS1组则显著高于CS2组(P0.05);MF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S1组(P0.05)。2)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动、静脉血浆中C16∶0、C18∶0、C18∶2cis-6、C18∶1 cis-9和总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血流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P0.05),呈现出CS1组MF组CS2组。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动脉对总长链脂肪酸的供给量,表现为MF组和CS1组显著大于CS2组(5 629.51、6 605.02 g/d vs.3 878.91 g/d)(P0.05)。4)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率,表现为MF组和CS2组显著高于CS1组(10.99%、10.84%vs.7.39%)(P0.05)。5)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表现为MF组(618.69 g/d)CS1组(487.87 g/d)CS2组(420.56 g/d),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揭示了在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浓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奶牛乳腺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  相似文献   

4.
选用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中的一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4周,研究饲喂鱼油(FO)、浓缩玉米酒糟可溶物(CDS)作为额外添加亚油酸或两者同时添加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中不添加FO和添加0.5%FO,不添加CDS和添加10?S,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粗料和精料比例为55∶45(以干物质计),含16.2%粗蛋白质。对照组、FO组、CDS组和FOCDS组粗脂肪分别为2.86%、3.22%、4.77%和5.02%。FO组、CDS组及两者同时添加的日粮分别与不添加FO组和不添加CDS的日粮组相比,对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增重和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各日粮组乳蛋白产量(33.3 kg/d)、能量校正乳、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尿素氮相近。与不饲喂FO和CDS相比,饲喂FO和CDS降低乳脂百分率(4个试验组分别为3.85%、3.39%、3.33%和3.12%)和乳脂产量。饲喂FO和CDS提高trans-11 C18∶1(十八碳烯酸),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每100 g脂肪酸中CLA含量分别为0.52、0.90、1.11和1.52 g)和trans-10 cis-12 CLA浓度(100 g脂肪酸中分别为0.07、0.14、0.13和0.16 g)。FO和CDS对cis-9,trans-11 CLA的影响没有互作作用,但对十八碳烯酸趋于提高方面存在互作作用。添加CDS可提高trans-10 C18∶1,饲喂FO和CDS血浆中十八碳烯酸与cis-9,trans-11 CLA比率高于乳脂中的比率,这表明饲喂FO和CDS促进乳腺组织中十八碳烯酸合成cis-9,trans-11 CLA。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5%的鱼油和富含C18∶2 n-6脂肪酸的CDS提高牛奶中CLA含量,降低乳脂百分率。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乳产量和乳脂成分的影响及椰子油对甲烷生成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试验动物为6头安装瘤胃瘘管的奶牛(日采食量为95±26.4),试验处理为:①对照组:240 g/(d.头)硬脂酸;②处理组1:240 g/(d.头)月桂酸(LA);③处理组2:240 g/(d.头)肉豆蔻酸(MA)。每期试验为28 d,试验处理间隔期间需去动物区系。添加月桂酸组与肉豆蔻酸和对照组相比,原虫数量降低96%,而且乙酸、总VFA和瘤胃外流微生物氮也低于其他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动物甲烷产生量无显著差异。LA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较其它两组降低了35%,故奶产量也降低,乳脂含量也有所降低。各处理组间乳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添加的各脂肪酸在牛奶中的相应含量也有所升高。LA组牛奶中C12∶0含量为对照组的两倍。MA组中C14∶0较对照组升高了45%。LA组牛奶中16碳以下脂肪酸低于MA组20%,LA组的反式C18∶1(除反-12 C18∶1)和CLA异构体较MA和SA组有所升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月桂酸,使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而17碳及以上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月桂...  相似文献   

6.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1):2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采用12头泌乳早期(产后30~45 d)荷斯坦奶牛进行三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基础日粮相同,设4个处理组:①对照组(不加油);②添加500 g棉籽油;③添加500 g大豆油;④添加500 g玉米油;每期试验3周,其中前2周为过渡期.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棉籽油组产奶量达35.0 kg/d,对照组产奶量34.4 kg/d).乳脂率降低,但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和乳脂产量没有影响.大豆油组乳脂中trans-11 C18∶1含量最高 (23.8 mg/g乳脂),是对照组(12.6 mg/g乳脂)的2倍.与对照组(3.5 mg/g)相比,棉籽油组、玉米油组和大豆油组乳脂中cis-9,trans-11 CLA含量分别提高到6.0、7.1和10.3 mg/g.trans-11 C18∶1与cis-9,trans-11 CLA呈显著的线型关系.添加植物油使奶牛血浆总脂肪酸含量提高2倍,不同来源植物油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大豆油组和棉籽油组奶牛血浆中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组和对照组.添加植物油组奶牛血浆中trans-11 C18∶1显著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CLA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可显著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大豆油是提高乳脂中CLA含量较为理想的植物油来源.  相似文献   

7.
日粮中添加亚油酸或不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FA)对反刍动物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但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的合并使用对脂肪代谢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估测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橄榄油(OO)对产奶量和乳成分,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24只阿萨夫母羊分为对照组和添加6%OO组(每组2个,每个重复6只羊),为期4周。每周记录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采食量,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乳中脂肪酸成分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共轭亚油酸比例用银离子HPLC测定。饲喂OO组的母羊产奶量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无差异。添加OO日粮组降低乳蛋白比例,但提高乳脂肪、乳蛋白和总固形物的产量。添加OO日粮组中链饱和脂肪酸(C10∶0至C16∶0)浓度降低,C18∶0和cis-9 C18∶1浓度提高。添加OO日粮组除trans-11 C18∶1外,多数transC18∶1异构体,主要是trans-10浓度提高。OO日粮组乳中主要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is-9,tran-s11 C18∶2)降低,但trans-7,cis-9和trans-9,ci-s11 C18∶2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OO对动物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对乳中脂肪酸模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荷斯坦奶牛泌乳初期(产犊后120 d以内)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酸(New Century)300 g/(d.头)。经56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无明显变化(P>0.05),乳蛋白、乳脂肪、乳糖、无脂固形物和总固形物分别提高6.71%、8.16%、0.22%、1.98%、4.08%;牛奶中C4~C15脂肪酸含量减少,C16以上的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尤以(C183∶n6)、(C20∶3n6)、共轭亚麻油酸(c9,t11)、(t10,c12)增加最明显(P<0.01)。从而认为,在泌乳初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酸是保证奶牛能量需要、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能增加羊奶中有益脂肪酸(如c-9,t-11c18∶2和t-11C18∶1)降低有害脂肪酸(如t-10C18∶1)且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日粮中葵花油的最适添加浓度。试验动物为80只泌乳山羊,均分为4个处理组:①对照组,不添加脂类;②SO1组,添加17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③SO2组,添加34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④SO3组,添加51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试验周期为28d。随葵花油添加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山羊乳产量及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但乳脂中脂肪酸的成分有所改变。SO3组乳脂中c-9,t-11C18∶2和t-11C18∶1的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但会引起对健康不利的成分t-10C18∶1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含氧化脂肪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2%新鲜脂肪(FF)和氧化脂肪(OF)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Agrado Plus(AOX;Novus Interna-tional,St.Louis,MO)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和奶牛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用44头泌乳中后期的初产奶牛拴系圈养畜棚中,饲喂含2?日粮15 d作为过渡期,然后随机分配到1~4种日粮(FF、FF AOX、OF和OF AOX)饲喂6周,饲喂AOX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3.5%乳脂校正乳和乳脂产量提高,乳蛋白水平降低,但乳蛋白产量不降低,OF组乳脂产量提高,但干物质采食量和体增重降低。各处理对乳脂成分有影响:AOX组cis18∶1提高,trans-11 18∶1降低,OF组trans-9和trans-11 18∶1及cis-9,tran-s11 18∶2降低。各处理影响血浆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状态。饲喂OF可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降低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日粮时,添加AOX提高各种脂肪类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并提高抗氧化状态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饲喂AOX提高产奶量和各种脂肪类型的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提高乳脂产量,降低干物质采食量、体增重和抗氧化状态。AOX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减饲喂OF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和豆蔻酸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生产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及脂肪酸对椰子油的甲烷抑制效应的反馈。试验采用重复3×3拉丁方试验设计,6头按照瘤胃瘘管的奶牛(95+/-26.4DIM)被随机分到3个处理组中,分别为硬脂酸组(SA组),日粮中每天每头添加硬脂酸240g;月桂酸组(LA组),日粮中每天每头添加月桂酸240g;豆蔻酸组(MA组),日粮中每天每头添加豆蔻酸240g。试验期28d。与SA组和MA组相比,LA组降低了瘤胃内96%原虫数,同时降低了乙酸和TVFA含量及微生物N外流量。各处理对瘤胃甲烷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SA组和MA组相比,LA组降低了35%干物质采食量,进而降低了产奶量,乳脂率也同样受到抑制,但对乳蛋白率没有影响。各处理组都相应的提高了所添加的脂肪酸含量,与SA组相比,LA组提高乳中C12∶0含量高达2倍,MA组提高乳中C14∶含量达45%。与MA相比,LA组降低乳中碳链小于C16的脂肪酸含量达16%。与SA组和MA组相比,LA组提高了乳中反式18∶1脂肪酸尤其是反式12和CLA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因此,LA降低了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碳链长度大于C16的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与SA组和MA相比,LA组对瘤胃发酵、抑制微生物群落和降低DMI、乳产量及乳脂率的影响更大。但是LA组对瘤胃甲烷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评价日粮中添加含有不同脂肪酸成分的未保护的植物油或植物油商业抗氧化剂( Agrado)的混合物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乳脂脂肪酸成分及乳脂降低的影响.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通过产奶量高低分为Agrado添加组、Agrado不添加组,抗氧化剂处理作为试验的主区.每个固定效应的处理组(高产奶量奶牛日粮中添加及不添加抗氧化剂、低产奶量组奶牛日粮中添加及不加抗氧化剂)中的6头奶牛作为拉丁方设计中21 d的裂区设计.试验拉丁方设计中裂区的日粮处理组的6头奶牛饲喂无油类添加的日粮作为对照组(control),日粮中添加5% DM的棕榈油(PO)或含高油酸的红花油(OSAF)或含高亚油酸的红花油(LSAF)或亚麻籽(LNSD)或玉米(CO).添加的油类替换全混合日粮中的玉米淀粉;所有处理组的日粮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当,日粮中含有41.2%的苜蓿、18.3%玉米青贮、和40.5%精料混合物(均以干物质含量为基础).饲喂抗氧化剂Agrado不会影响乳产量、乳脂和乳蛋白产量及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添加植物油较对照组而言,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蛋白产量无显著差异.但PO组的乳脂含量及乳脂中中短链脂肪酸(C<16)的比例及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饲喂棕榈油能有效的维持乳脂产量(1.18 kg/d)及含量(3.44%).然而,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组(CO和LSA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乳脂产量(0.98、0.86和1.14 kg/d)和乳脂浓度(3.05%、2.83%和3.41%).OSAF和LNSD组的奶牛的生产性能相似说明油酸和亚油酸对乳脂降低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利用饲喂红叶为主要粗饲料基础日粮的5头经产的芬兰艾尔郡牛,采用5×5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21d用于评价添加植物油和亚麻芥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试验处理为5组:①精料中不添加脂类(对照组);②按29g/kg添加菜籽油(RO);③按29g/kg添加葵花籽油(SFO);④按29g/kg添加亚麻芥油(CO);⑤按29g/kg添加压制亚麻芥(CE)。试验动物随意采食红叶,每天饲喂的精料为12kg。试验处理对粗饲料和总的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消化率、乳产量和乳成分无影响。饲喂植物油会降低乳中中短链饱和脂肪酸(6∶0-16∶0)含量(包括奇数碳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增加乳中C18∶0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乳中顺-C18∶1、反-C18∶1、非共轭C18∶2、CL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日粮中添加的油的脂肪酸组成。饲喂菜籽油可能会增加反-C18∶1(Δ位于4、6、7、8和9)、顺-9C18∶1、Δ9,11CLA、Δ10,12CLA和C18∶2n-6脂肪酸的含量,而添加CO可能会增加乳中反-13–16C18∶1、Δ11,15C18∶2、Δ12,15C18∶2、反-9,顺-13C18∶2、Δ11,13CLA、Δ12,14CLA、Δ13,15CLA、Δ9,11,15C18∶3和C18∶3n-3含量.饲喂CO和CE会引起乳中C18∶0和顺-9C18∶1浓度降低并增加乳中反-10C18∶1、顺-11C18∶1、反-9,顺-11CLA、反-9,顺-13C18∶2和顺-11,反-15C18∶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乳脂肪酸对CO和CE的响应说明亚麻芥经压制后添加比游离添加对瘤胃内C18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C18∶0的速率降低。总而言之,以红叶为粗饲料的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植物油对奶牛青贮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乳产量无影响,但会改变乳脂组分,主要表现为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富集特殊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紫花豌豆替代部分日粮中豆粕和玉米对奶牛采食量、乳产量、养分消化率、尿氮和粪氮损失的影响,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依据胎次、日产奶量以及2周产奶量的变异相关性分为两组。两组试验奶牛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紫花豌豆日粮组,试验组采用15%的紫花豌豆(干物质基础)替代对照组日粮中近45%的玉米和78%的豆粕。紫花豌豆中含有25%粗蛋白质,泌乳净能约为1.98 Mcal/kg。试验持续70d。试验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对照组与紫花豌豆日粮组分别为25.9和26.3 kg/d)、乳产量(35.4和35.6 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33.0和34.6 kg/d)、乳脂率(3.54%和3.76%)和乳蛋白含量(3.00%和2.99%)以及产量、乳中有效氮含量(26%和24%)等在两种日粮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乳尿氮含量不受两组日粮处理的影响(分别为14.3和15.0 mg/dl)。日粮有机物和氮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但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降低,淀粉采食量升高。紫花豌豆日粮组的淀粉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1%和88.3%),而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相对于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两组日粮条件下,尿氮和粪氮损失量无显著差异。牛奶感官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豌豆替代15%日粮豆粕和玉米可安全饲喂高产奶牛,并对乳产量和乳组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 trans- 18∶ 1亚油酸钙盐 (Ca- t FA )或共轭亚油酸钙盐 (Ca- CL A )测定乳脂变化。 4 5头荷斯坦奶牛 (115 d,产奶期 ) ,饲喂添加 4 0 0 g Ener G (棕榈油脂肪酸钙盐 )对照日粮 (5 1%饲草 ,以干物质为基础 ) 2周 ;之后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5组 ,每组 9头 ,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添加 10 0 g Ca- CL A的日粮和分别添加 10 0、2 0 0、4 0 0 g Ca- t FA的日粮 ,饲喂 4周。各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没有受到影响。乳脂率从 3.39% (对照组 )降到 3.3% (10 0 g Ca- t FA )、 3.0 4 %(2 0 0 g Ca- t FA )、 2 .98% (40 0 g Ca- t FA )和 2 .5 4 % (Ca-CL A)。乳脂量 (对照组 1.2 4 kg/d)随 Ca- t FA添加量的增加分别下降了 6 0、130、190 g/d,Ca- CL A组下降了 2 90 g/d。添加 Ca- t FA增加了内源 cis- 9-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所以日粮中添加 Ca- CL A或 Ca- t FA乳中总 CL A含量相似。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Ca- CL A增加了乳中 trans- 10 CL A、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 ,但 trans- 18∶ 1CL A异构体的水平没有改变 ;添加 Ca- t FA组乳中多数的 trans- 18∶ 1CL A异构体含量增加 ,但 trans- 10、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乳  相似文献   

18.
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症(MFD)是通过改变瘤胃脂类代谢产生的,这是因为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如trans-10,cis-12共轭亚油酸(CLA)能抑制奶牛的乳脂合成。但是,在日粮引起的MFD并不全是瘤胃产生的这些同分异构导致的。能引起MFD的高精料也产生丙酸盐,这提示可能丙酸盐与trans-10,cis-12CLA在MFD期共同起抑制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盐和trans-10,cis-12CLA并用(二者均抑制乳脂合成)对乳脂分泌的作用,以及2种作用相反的营养素(乙酸盐和丙酸盐)并用的影响。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期为21d(其中14d时营养素灌注期)。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盐(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盐+400g/d丙酸盐(A+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CLA+P)。营养素的灌注量与乳脂成分的比例类似。处理组A和P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与对照相比,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降低平均达9%与15%;处理组A乳脂率降低6.5%,但是乳脂产量没有变化。A和P组、CLA和P组对乳脂和脂肪酸比率的影响都有累积效应(处理组A+P与CLA+P)。在trans-10,cis-12CLA添加剂量相同时,额外添加丙酸盐降低乳脂的作用比单独用trans-10,cis-12CLA多40%。CLA+P处理组获得的乳脂肪酸谱与高精料引起的MFD期的相似。本试验结果发现,无论3种营养素单独使用的效果如何,并用时对乳腺脂肪酸合成有累加效应。因此,高精料引起的MFD并不全是trans-10,cis-12CLA产生的作用,丙酸盐也能引起乳脂降低。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及遗传算法(GA)探讨泌乳奶牛乳脂中奇数链和支链脂肪酸(OBCFA)含量与肠道CH4产量的相关性。数据库选自13个试验,包含有224个瘤胃液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配对数据,以及7个OBCFA的数据。甲烷的产量(mmol/molVFA)根据乙酸、丙酸和丁酸计算得来,以占总VFA含量的相对值来表示。CH4产量与乳脂中OBCFA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MLR和PLS,结果显示该模型为线性预测模型。GA模型根据乳脂中OBCFA含量预测瘤胃液中各VFA占总VFA的相对比例;该模型的CH4产量根据乙酸、丙酸和丁酸占总VFA的比例预算得来,预测误差低(均方根预测误差<5%),数据方差高达66%,相关系数接近0.8。预测误差的方差小于由CH4含量计算得来方差的40%。7个OBCFA数据显示,支链脂肪酸iso C14∶0,iso C15∶0和iso C16∶0与CH4产量呈正相关,而奇数链脂肪酸C15∶0和C17∶0与C17∶1cis-9之和与CH4产量呈负相关。因此,该模型分析显示,乳脂中OBCFA含量与瘤胃CH4产量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CH4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方式下,饲喂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62.25±37.85)kg,泌乳天数(123.64±10.67)d,胎次(1.23±0.42)胎,日产奶量(26.58±1.58)kg],根据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3、15、30 g/kg。预试期12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脂较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且以添加3 g/kg组的效果较好;正试期末,3、15 g/kg组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 g/kg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半胱胺盐酸盐能有效缓解散栏饲养的泌乳中期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 g/kg半胱胺盐酸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