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鳖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周期长,产卵量和孵化率低。要想提高养殖亲鳖的效益,必须提高其繁殖力,获得质优量多的幼鳖。 1.亲鳖池的建造。选阳光充足、温暧宁静、水源丰富、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情况下每只池以100—150平方米为宜,池壁高1.3—1.5米,水深1.1—1.3米。底铺20—30厘米厚的砂或软泥。池  相似文献   

2.
3.
4.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学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它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鳖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药,其系列产品(如脂肪、甲壳、血液等)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是出口创汇率高的名优水产品。近年来人工鳖已成为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兴事业。  相似文献   

5.
雷涌 《江西饲料》2000,(1):29-30
鳖的快速生长主要决定于合适的水温和高质量的饲料。集约化养鳖具备专用控温设备,保证恒定的水温;而饲料又是使用饲料厂的专用鳖料,所以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庭院养鳖分散在各家各户,规模甚小。加温专用设施难以使用,只能采用保温办法来延长生长期;而饲料的解决则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使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致,个体大小也不一。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加之刚孵出的稚鳖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力弱,使当年稚鳖的死亡率增高,是养鳖的一个困难阶段。为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在饲养  相似文献   

7.
稚鳖的越冬管理,是人工养鳖的重要一环。要保证稚鳖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抓好冬前强化培育。稚鳖在7一8月份才出壳,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由于温度下降而进入冬眠,在当年的培育只有2一3个月,个体的增长很有限。到越冬时,稚体一般只有5~15克,其越冬耐寒能力远不如幼鳖与成鳖。实践证明,稚鳖的越冬成活率不仅与鳖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与鳖的肥瘦状况关系密切。为了保证稚鳖安全越冬,在其出壳后即应采取强化培育,一方面要求培育地背风向阳、池子大小适度、环境安静,排灌自如,各种条件适宜;另一…  相似文献   

8.
徐焱 《江西饲料》2000,(2):26-27
鳖是我国和亚洲诸国的美食补品 ,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对于养鳖饲料 ,70年代我国养鳖业主要是以鲜活饵料(鲜鱼虾等)为主 ,并研制出鳖用配合饲料 ,取代了用进口鳗料投喂的历史 ,建立了一大批鳖用饲料生产企业 ,鳖用配合饲料配方技术、生产工艺、质量监控水平日益提高 ,效果可与进口鳖料相媲美 ,一些优质国产鳖用饲料饲养系数可达1.6左右。但也有些生产厂由于技术原因 ,生产的鳖用饲料还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加以改进完善 ,笔者在此进行初步探讨 ,以供参考。1鳖用饲料质量标准目前 ,国内一些厂家是引进日…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底,南宁市一外商独资养殖企业进口一批鳖苗,在这批鳖苗进行隔离检疫期间,发现感染毛霉菌病,通过临床观察,病原分离培养及真菌学检查等,诊断为毛霉菌(Mucorsp.)感染。1发病情况该批幼鳖1000尾系直接空运到南宁机场,经在机场开箱检查时未见异常后,当日即运达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决鳖的饲料一直是养鳖户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养鳖户的经验进行总结,谈谈解决养鳖饲料的几种途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养鳖技术     
鳖学名中华鳖,又名甲鱼、团鱼。是名贵的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常作滋补品。其头、甲、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主滋阴补血,清热消瘀。鳖主要栖息于江河湖塘中,性喜冬暖夏凉、有植物荫蔽的水质清洁的生态环境,对温度比较敏感,春季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  相似文献   

12.
“韦金梅养鳖年纯收入 1 0多万元。”这条新闻在天峨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韦金梅科学养鳖致富了 ,现在她家除已安装电话 ,添置冰箱、彩电、洗衣机等高档家电外 ,最近又买了摩托车 ,生活越过越好。家住天峨县六排镇塘英村的瑶族村民韦金梅原以耕田种地为生 ,前几年才开始发展庭院养鳖。科学和毅力是她事业有成的诀窍。为了实现养鳖致富的理想 ,韦金梅首先向水产技术人员请教 ,并收集有关资料 ,潜心钻研养鳖技术。待有点基础了 ,她就请人用水泥砖在院子里砌了一个面积为 8平方米的水池 ,并于 1 994年春到街上买了几对小鳖来试养 ,从此开始了她…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甲鱼市场价格下跌,大多数养殖者无利可图,养鳖户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养鳖业受到严重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技术也许会给一些养鳖者带来福音。一般经过半年的饲养,鳖均重可达450g以上;每平方米可产鳖3kg,现将室外露天快速养鳖技术作如下详细介绍:1...  相似文献   

14.
β-胡萝卜素投喂幼鳖初探上海市前卫中华鳖饲料厂杨新瑜上海市前卫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刘贵军β-胡萝卜素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对促进动物生长、抵御疾病有明显的效果。自然界大约有500多种类胡萝卜素,但其中具有维生素A活力的物质为数不多,如:α-胡萝...  相似文献   

15.
幼鳖个体小,体质娇嫩瘦弱,特别是8~9月产卵孵出的幼鳖,在越冬期间常发生大量死亡。要提高幼鳖越冬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一、加强幼鳖越冬前的饲养 1.实行人工孵化,提早幼鳖培养期。鳖卵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孵出幼鳖须经60~80天。8~9月亲鳖产的卵,孵化成幼鳖就进入越冬期,此时的幼鳖生长期短,体内营养物质贮备不足,体质瘦弱,难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采用人工控温控湿孵化,保持鳖卵孵化温度在28℃~32℃、湿度80%~90%,能加速鳖卵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15~20天,有利于提早对幼鳖进行饲养,延长幼  相似文献   

16.
养鳖技术     
鳖学名中华鳖,又名甲鱼、团鱼。是名贵的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常作滋补品。其头、甲、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主滋阴补血,清热消瘀。鳖主要栖息于江河湖塘中,性喜冬暖夏凉、有植物荫蔽的水质清洁的生态环境,对温度比较敏感,春季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活动觅食;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在25—32℃环境下,摄食活动能力很强,水温超过33℃时,能力下降;秋后水温降到16℃即停食,低于12℃逐渐潜入泥沙或深潭中冬眠。野生甲鱼现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应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也可以鱼鳖混养,以提高水体的利用率。一、鳖池的建造池址要选择向阳避风、有林荫、较僻静、  相似文献   

17.
甲鱼从孵化到长成一斤多重需要4~5年的时间。近年来,我协根据日本和台湾的经验,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可靠的甲鱼快速育肥养殖技术。可在一年内使出壳的甲鱼长到一斤半以上,饲料效率可达到92.2%(即每公斤干饲料能转化甲鱼肉0.922公斤),增肉系数为1.08(即每增重1公斤甲鱼肉,需干饲料1.08公斤)。并可使亲鳖全年产卵。现将此技术详细介绍如下: 一、提高水温不让甲鱼冬眠 甲鱼最适宜的水温是30℃。当水温降到20℃时就不大吃食了,再降到15C时就钻入泥里冬眠了。自然水温时间大约是10月到次年4月。要使甲鱼不停  相似文献   

18.
从长乐县某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到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疫病的病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塑料大棚温室无沙(泥)培育幼鳖技术江苏省金湖县水产局李明锋利用温室培育幼鳖,是指人为取消鳖的冬眠,将当年繁殖的3~5g的稚鳖饲养至翌年5~6月份,培育成规格150~200g的幼鳖的过程。温室培育出的幼鳖放入池塘至10月份养成商品鳖,从而将商品鳖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一起进口幼鳖“白斑病”检疫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进口幼鳖“白斑病”检疫报告陈信忠黄印尧万三元(厦门动植物检疫局361012)1995年11月15日,厦门某养鳖场从新加坡进口幼鳖500只,入境检疫时发现患有严重“白斑病”患病率近100%。死亡近百只,死亡率约20%。我局当即将该批幼鳖截留处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