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利培  聂晶  杜红霞 《花卉》2022,(10):1-3
菊花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菊花栽培技术与盆景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的艺菊形式,目前对菊花盆景的分类尚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梳理国内外菊花盆景类型演变的历史和分类方法,分析了现行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菊花盆景的栽培特点,按照观赏类型分为菊树类、造景类两大类,探讨了按照“类-亚类-型-式”四级分类方法,并阐述了分类依据和各类型的特点,为菊花盆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广东野生蔬菜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初步调查研究,广东有野生蔬菜资源144种(不包括可食的野生菌类,蕨类和藻类),分布于54个科,有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木,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陆生和水生植物,按照野菜的科属关系和食用器官进行分类,提出近期可开发的野菜。  相似文献   

3.
童志成  张瑜增  伍青  黄锋 《花卉》2021,(4):31-32,35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品种数量繁多,仅根据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难度很大。本文以23个形态学性状为依据,采用数量分类的方法对13个复色三角梅品种进行了分类研究。聚类研究结果表明,13个复色三角梅品种被分为3类:第Ⅰ类包含3个品种;第Ⅱ类包含4个品种;第Ⅲ类包含6个品种。本文同时分析各类的特征和相互之间异同。  相似文献   

4.
山东皱皮木瓜品种分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嘉祥 《园艺学报》2004,31(4):520-522
 在多年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二元分类法”对山东主产区皱皮木瓜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形成了2类6群15型(含23个品种)的“2元3级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枇杷属植物分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枇杷叶背茸毛是否脱落和花期能否作为分类标准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一个以枇杷属植物雄蕊、柱头和叶片大小等形态学性状为主要依据,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而制定的枇杷属植物分类系统。分为3个类群:①少雄蕊、小叶片类群;②多雄蕊、多柱头、大叶片类群;③多雄蕊、少柱头、中叶片类群。其中,第3个类群又分为4个亚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12个猕猴桃种群(变种)的19个性状进行了聚类方法,Q型聚类结果表明:当D=3.75时,将12种猕猴桃聚类为10类,对D=7.27时聚为2类,R型聚类结果表明:在D=4.16时,将果实聚为7组。  相似文献   

7.
贵州辣椒主要地方品种资源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国际有关植物学家对辣椒的分类方法,结合贵州辣椒地方品种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实践,提出了把贵州辣椒地方品种资源分为6个大类,15个小类的实用分类方法。以供贵州辣椒地方品种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辣椒主要地方品种资源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国际有关植物学家对辣椒的分类方法,结合贵州辣椒地方品种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实践,提出了把贵州辣椒地方品种资源分为6个大类,15个小类的实用分类方法.以供贵州辣椒地方品种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在杨梅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杨梅属植物的24个材料进行了RAPD型带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D技术能将起源于北美中心的蜡杨梅与起源于中国的3个种明显区分开,起源于中国的3个种各自聚类,各材料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级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对RAPD技术在杨梅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蕉柑起源与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柳新  俞长河 《园艺学报》1995,22(2):105-109
从植物学形态特征、孢粉学、核型、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了蕉柑与两个甜橙品种(雪柑、柳橙)、两个桔类品种(红桔、碰柑)的异同。结果表明,蕉柑的多数性状表现为橙、桔的中间状态,有些性状表现倾向甜橙或桔类。多项遗传指标分析说明,蕉柑系起源于甜检和桔类的杂种,并为蕉柑的分类地位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辣椒资源分类是其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基础。根据现有辣椒品种资源的历史演化过程,从植物学和园艺学两种分类方法着手,对目前我国辣椒资源的分类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我国辣椒资源分类中缺乏统一标准、分类系统混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植物学和园艺学两个分类体系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用24个形态学性状,对柑桔属(CitrusL.)植物的24个分类群进行了相容性分支分析,得到了建立在14个相容性状基础上的分支图。分支关系表明,施文格分类系统的真正柑桔亚属(Eucitrus)是单系类群,其姐妹群是大翼橙(Papeda).田中系统的枸橼类(Citrophorum)、柚类(Cephalocitrus)、蜜柑类(Acrumen)和桔亚类(Microacrumen)是单系类群,而橙类(Aurantium)和真正蜜柑亚类(Euacrumen)是并系类群。根据分支关系,讨论了柑桔属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及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柑桔属植物若干分类群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4形态学性状,对柑桔属(Citrus L.)植物的24个分类群进行了相容性分支分析,得到了建立在14个相容性状基础上的的分支图。分支关系表明,施文可分类系统的真正柑桔亚属(Eucitrus)是单系类群,其姐妹群是大翼橙(Papeda)。田中系的枸橼类(Citrophorum)、柚类(Cephalocitrus)、蜜柑类(Acrumen)和桔亚类(Microacrumen)是单系类群,而橙类(A  相似文献   

14.
以收集自我国东北地区的2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特征、芽和枝条特征、花和果实特征等31个表型性状(其中二元质量性状1个,多元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20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软枣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与表型性状间关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2%,花直径变异系数最小为7.38%。R型聚类将31个表型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7.21处聚为4类,其中萼洼形状与其它性状距离较远;Q型聚类将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在平方欧式距离20.08处聚为4类,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叶柄长度等性状可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对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分类结果与Q型聚类结果类似,将叶片长、果肉性状、叶片厚、节间长度等性状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综上,软枣猕猴桃的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纵径等14个表型性状对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榴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榴是我国广为栽培的果树和观赏植物。对石榴品种分类简史进行了回顾,着重综合介绍近年来石榴品种分类研究的现状,包括变种与品种的关系和基于形态学、蛋白质标记、DNA分子标记上的品种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1)必须尽快进行种质资源普查,建立种质资源圃;2)在品种演化和实际应用兼顾的原则下统一石榴品种分类方法,为今后石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赏石分类,是一个很普通的学术命题。可是,至今仍存歧见。在学术上有不同看法,这是“百家争鸣”的正常现象。问题是,这样一个不需要再发现,再论证,只需要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的分类问题。长时间不能取得共识,不能不引起赏石界朋友们的关注。不久前,有人提出了自命为“经典”的归类方法,使人看了,不是更清楚,而是更糊涂,而是在逻辑上、观点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30个主要性状,对四川省59个桂花品种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开花季节为桂花品种分类的主要标准,作为一个比较高级的分类标准是比较适宜的,这也是目前桂花分类工作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花色作为比较主要的分类标准是可行的;四季桂类与秋桂类关系较远,秋桂类中,金桂与银桂关系较近,与丹桂相对较远。这与史书记载丹桂出现较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梅及其近缘种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包括野梅、半野生梅、栽培果梅和桃、山桃、光核桃、杏、山杏、藏杏、洪平梅及李等共41个分类运算单位(OTU)选用37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梅种内可聚力杏梅、常绿梅、品字梅、毛梅、小梅、长梗梅、野梅、果梅等8个类群。以距离系数而论,与梅亲缘关系最近者为洪平梅、藏杏,其余依次为山杏、杏、山桃、光核桃、桃、李等。参照聚类结果、形态分类以及其它因素,提出了梅种内及若干近缘种有关分类位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得元 《辣椒杂志》2003,1(3):11-15
从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南斯拉夫、我国等国家甜椒的园艺学分类系统和地处热带地区的国家种植的主要甜椒品种的分析中,发现世界各国甜椒的园艺学分类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仍有许多相似之处(1)分类基本是以果型、果实大小为依据;(2)主要的甜椒品种类型是Bell型,Bell型甜椒品种果型有方型和长型之分.根据丰富多彩的果实颜色(成熟果实颜色和未成熟果实颜色),方型甜椒品种可分为绿色甜椒(由绿转红)和彩色甜椒两类.目前市场上的长型甜椒品种的果实颜色为绿转红和由绿转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玫瑰自然杂交后代数量分类及SCoT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于晓艳  丰震  赵明远  齐宇  赵兰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95-1204
利用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分类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第一类包括Z1、Z15等20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粉色至深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均匀;第二类包括Z10、Z17等6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紫红,单瓣花,花萼反卷,花梗刺分布均匀;第三类包括Z12、Z38等12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浅粉至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位置多为中下部;Z11和Z34分别为第四类和第五类,主要区别特征为花色,分别为浅黄和白色。SCoT分子标记筛选出的20条引物共扩增出426条带,多态性条带379条,多态性比例为88.97%。选用UPMGA法对供试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与数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方法对本项研究适宜可行,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亲本来源的多样性使得玫瑰的分类体系与之前研究结果相比增加了2个类系。本研究为科学利用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和培育玫瑰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