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4,(15):56-56
华巨秸秆微贮宝 生物添加剂的问世.可将全国每年废弃或焚烧的6亿多吨农作秸秆,转化成高效能生物蛋白饲料,解决了我国饲料短缺.人畜争粮的持久性难题,每年为国家节约粮食1600万吨。本产品可将稻草、麦秸、玉米秸、花生秧、大豆秆、甘薯渣等农作物秸秆经过10天发酵成为酸香可口的牛、羊、猪等牲畜饲料,比青贮法缩短时间20-30天.比氨化法节省费用6-8倍.  相似文献   

2.
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种“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通过10~15天的密封贮藏,使农作物秸秆变为质地柔软,气味酸香,牛、羊.猪等家畜喜食的饲料,该技术制作方法简便。成本低,比氨化法市省费用6~8倍制作微贮饲料的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4,(17):56-56
华巨秸秆微贮宝 生物添加剂的问世.可将全国每年废弃或焚烧的6亿多吨农作秸秆.转化成高效能生物蛋白饲料.解决了我国饲料短缺,人畜争粮的持久性难题.每年为国家节约粮食1600万吨、本产品可将稻草、麦秸、玉米秸、花生秧、大豆秆、甘薯渣等农作物秸秆经过10天发酵成为酸香可口的牛、羊、猪等牲畜饲料.比青贮法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4.
(续第2期)四、设施农作节能技术设施农作节能技术是指在冬春季节温室大棚中利用可再生农作物残体与副产品,以及利用人工保温材料等,达到保温、增温、增产增收、节省能源投入的节能技术。目前我国应用的设施农作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棚内或棚外利用农作物秸秆、麦麸等农副产品与菌种联合发酵,通过打孔释放二氧化碳、热量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为棚菜提供高浓度二氧化碳、热量,使大棚的温度提高4℃-6℃,而且能够使棚菜产量提高50%左右,改善蔬菜品质。上市期提早10天-15天。  相似文献   

5.
富琼 《农家科技》2006,(6):10-11
土豆运用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保护地栽培.一般可提前15—20天播种,提前20-25天收获,增产30%-50%.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投入50%。  相似文献   

6.
浅析秸秆还田的方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在我国兴起较晚,这也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天然气、沼气的应用,秸秆出现了大量剩余,但是剩余秸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而是被焚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秸秆自然成为一种农业生产最大量的副产品.据统计,我国每年将产生20种左右的秸秆,重量达6-7亿吨.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每千克含量高达150克,其中还不乏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硫等多种元素.秸秆还田能够很好的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本论文主要研究秸秆还田的方法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文华 《河南农业》2002,(11):18-18
多年来,我国采取青贮、氨化等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但由于适用范围不广、成本较高等原因,未能被广泛应用。武汉市华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成功的高科技生物新产品—秸秆微贮宝能把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变为牛、羊、猪等牲畜喜食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8.
兰天 《福建农业》2009,(12):24-25
一、生物饲料养鱼 应用光合细菌,把麦秆、稻草、玉米秆、花生壳等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鱼生物饲料。其方法是,先将作物秸秆粉碎,放进发酵池内,  相似文献   

9.
1.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秸秆的浪费。如将农作物秸秆以原状式饲喂牲畜,牲畜只能吃作物20%-30%的软嫩部分,营养丰富的秸秆部分白白地浪费掉。机器粉粹后,秸秆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伶丫问答     
《农村实用科技》2006,(9):45-46
秸秆生物蛋白饲料 山东平度的一位读者,在报纸上看到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蛋白饲料饲喂牛、羊、猪、鹅等家畜的报道,特咨询秸秆生物蛋白饲料的制作技术。现回复如下:秸秆生物蛋白饲料是以作物秸秆、杂草或树叶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秸秆蛋白饲料发酵剂(有的叫草秆饲料制作剂、生发肥猪精等)的生物化学作用,把秸秆转化成为营养丰富的生物蛋白饲料,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且不受季节环境的影响,其制作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1.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秸秆的浪费。如将农作物秸秆以原状式饲喂牲畜,牲畜只能吃作物20%-30%的软嫩部分,营养丰富的秸秆部分白白地浪费掉。机器粉粹后,秸秆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任大明  刘江 《新农业》2001,(1):22-23
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豆秸等)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达6亿吨以上,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秸秆的再利用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研究有效利用秸秆的方法,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动物饲料,为养殖业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但由于农作物秸秆纤维物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低,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燃料化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农作物经济产量为依据,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估算,进而评估其生物转化甲烷和燃料乙醇的潜力。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2 836.9万t,其中可收集利用量达60 986.1万t。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前三大秸秆资源。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秸秆资源是最为丰富。以热值估算,仅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三大秸秆可折合标准煤量20 177.5万t。基于微生物发酵工艺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生产甲烷1 286.8亿m~3,或可生产燃料乙醇1 823.5亿升。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巨大,以其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学》2004,(6):49-50
“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生防疫苗技术”是我国生物专家张世明研究员经过20多年研究成功的两项全新的农业高科技成果。近几年,经过多点、多品种、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证明:这两项新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教授认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将会引发一场农业革命”;引起有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据测算,全国有各种作物秸秆5亿多吨,含氮280多万吨、磷近60万吨、钾57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25%,并且还有大量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在现有农业生产水平下,如耕地每年667平方米还田农作物秸秆.300~500千克,可增产粮食25千克以上,并能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实验表明,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培西红柿,具有抗病、早熟、坐果多、个头大、高产优质、不早衰等突出效果。一般上市期提前10-15天,收获期延长30-40天,增产4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60%,减少农药用量70%,降低成本60%;连用3年可不施化肥,很少用农药。该技术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是西红柿有机无公害栽培的突破性技术。西红柿栽培应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每年夏收季节,中国各地都有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据报道,随着一项新技术的突破,农民们以后不仅不用再焚烧秸秆,还可以用它来赚钱。通过这项技术,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经高温加热、冷却后,可以提炼出一种生物原油。现在试验规模每小时可以处理120kg秸秆,可以产生60kg的生物原油,出油率高达50%以上。这种生物油在进一步加工后完全可以替代柴油和汽油。据科学家介绍,中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t。如果我国30%的秸秆用来转化,就能得到1亿t的生物油,从而可替代5000万t的重油或是柴油。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种植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种植一是能够提高10cm土壤的温度2℃~3.50℃,温室凌晨气温提高2℃-3℃,可有效解决冬季低温冻害给设施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实现减灾抗灾;二是可增强作物长势,提高作物抗病性,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改善品质,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三是可有效促进作物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找出了一条新路,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浪费问题,又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宿城区共有耕地面积56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33.5万吨左右。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和堆沤农家肥还田逐步由煤和化肥替代后,将闲置的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己是当务之急,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是秸秆直接还田,但其常规还田工艺复杂,机具投入多,作业成本高,仅秸秆粉碎、深耕覆盖、整地、小麦播种等每亩每次作业成本就达750元之多,农民难以接受,为了及时收获,播种下季作物,只好就地将秸秆焚烧,既烧毁树木,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又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5亿多吨,对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