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特种玉米产业在辽宁省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发展特种玉米,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及糯玉米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特种玉米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发展辽宁特种玉米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秦泰辰 《玉米科学》2004,12(Z2):38-40
从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带给玉米栽培学科的困惑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特用玉米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笋用玉米、爆裂玉米、青饲玉米和青贮玉米的特征、特性用途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子粒容重低于普通玉米,含水量高于普通玉米;在子粒大小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则是高蛋白玉米最大,普通玉米次之,高油玉米最小。  相似文献   

5.
建设东北黄金玉米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玉米产销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玉米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建设东北地区黄金玉米带是缓解我国玉米供销矛盾的需要,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玉米工业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经济用途多,在全球范围的需求量都较大。玉米产业作为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对我国玉米产业政策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建设,本研究以"玉米"为检索词,选取相关网站对政策法规进行采集,以其为基础资源对政策的特点和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玉米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的组成,将体系分为良种补贴政策、价格保护政策、保险补贴政策、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经营许可政策共六大类,形成我国玉米产业政策法规的资源体系。文章通过对我国玉米产业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为我国玉米产业政策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7.
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两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两个变种,一为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一为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它们是玉米属中除玉米种之外的另外两个种.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遗传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玉米与其野生类玉米杂交,我们正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大批在粮食用和饲料用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植株并建立株系,从中选育出了优良异源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探讨了玉米耕种方式、秸秆还田、改进氮肥施用技术、适宜品种种植及提高耕地质量对提高玉米单产的影响,提出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近年来我国玉米品质育处工作实际状况,概述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高油玉米、优质油玉米及爆裂玉米、青饲玉米和笋玉米等玉米品质有育种的进展,为优质玉米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对4种病害的兼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北地区广泛种植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进行了玉米苗枯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黑粉病的兼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能兼抗3种以上玉米病害的品种为金海5号、郑单21、豫玉29、农大108、3138、金海702、郑单958,上述品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即甜质型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又称为蔬菜玉米、水果玉米、罐头玉米,子粒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左右。甜玉米新品种万甜1826是由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而成,母本SW44来源于D2331,父本SW45来源于(418xSW29)xSW29。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2.
早熟高赖氨酸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差异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8个早熟高赖氨酸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的研究,发现供试的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苗期性状较普通玉米差值较大,而穗部性状二者差异较小,仅百粒重较大,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较普通玉米低10%以上。 近一步遗传分析表明,苗期叶面积、苗期叶干重、拨节期叶干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遗传方式相一致,均为非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粒行数二类玉米均是加性效应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刺叭口期叶面积、叶面积增长速率、出叶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单株穗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普通玉米却是非加性效后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顾莉丽 《玉米科学》2010,18(3):160-164
玉米经济是玉米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玉米经济问题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对目前主要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玉米主产区,常年种植玉米面积12万hm2以上。由于山区独特的气候特征,日照少、气温低、雨水多、风灾多,导致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玉米苗期遭受冻害、中后期倒伏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自然灾害,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是确保山区玉米增产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蚜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近年来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蚜虫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玉米抗玉米蚜种质资源不丰富,迄今未发现对玉米蚜完全免疫的玉米材料。玉米对玉米蚜虫的抗性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多表现为隐性遗传,由1对基因、两对基因、两对互补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目前仅定位了少数抗蚜性位点,对玉米抗蚜性产生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特种玉米类型介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发展特种专用型玉米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玉米不仅具有高产特性,而且兼有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17.
春、夏玉米物质生产及其对温光资源利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春玉米和夏玉米在产量和品质、干物质积累、光温气候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春玉米比夏玉米平均增产1600kg/hm2,前者的子粒粗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春玉米的高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干物质积累速率上,平均比夏玉米高15.8%,但年际间有一定的变异。春玉米对光温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但在光能利用率上并无明显优势。春玉米较高的产量潜力主要得益于营养生长期优越的光温条件以及较长的灌浆期;夏玉米灌浆期气候较适宜,但由于受冬小麦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我国玉米主要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赵久然  王荣焕 《玉米科学》2012,20(1):146-15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猛,多项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品种、种植方式、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系统总结近30多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中应用和发展的20项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灌浆特性的差异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桂荣 《玉米科学》1996,4(2):027-029
利用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在生育期间测定其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子粒鲜重、体积及干重等性状普遍为高.干重净生长速率普通玉米也较高赖氨酸玉米高,而鲜重、体积净生长速率表现为前期普通玉米普遍高于高赖氨酸玉米,而中、后期高赖氨酸玉米为高。配合力分析表明,普通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高赖氨酸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玉米带种植结构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彬  郭庆海 《玉米科学》2016,24(3):162-166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带样本县农作物及水稻、玉米、大豆种植结构演变及现状的统计,分析得出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因素、政策因素、收益因素、科技因素和传统因素,提出玉米与大豆轮作、玉米与其他杂粮作物轮作和玉米内部不同品种间的调整为吉林省玉米带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