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良高粱恢复系南133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133恢复系是以忻粱52为母本与Ⅵ494杂交,经南北方连续加代育成的优良恢复系,它形态象中国高粱,具有中国和亨加利高粱血缘,一般配合力高,抗病、抗倒伏、耐旱、籽粒不早衰、适应性强等特点。以它作父本相继育成四杂25、吉杂96、吉杂97、吉杂101,其中四杂25累计种植面积54万hm2,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种植面积已占吉林省高粱面积的70%,吉杂97获农业部后补助,南133恢复系已成为吉林省高粱骨干恢复系,它的育成及应用使吉林省高粱育种前进了一步,产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梁品种多而乱。但主导品种不多,敖杂1号、四杂25、吉杂90等这些20世纪80—90年代育成的高梁品种,目前仍占高粱播种面积的50%左右。遗传基础狭窄,杂优模式简单,种质创新不够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更新杂种优势模式,增强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早熟区高粱的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产高淀粉高粱吉杂355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梁不育系HV45A为母本,以自选抗螟恢复系YN141R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具有高产、高淀粉、耐螟虫,商品品质好,熟期适中等优点。吉杂355号抗高梁丝黑穗病,高抗叶病,增产潜力大,是2012年2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即将大面积推广的高粱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吉林省东部草场、西部湿地以及东北农牧区交错带填闲地推广的优质饲草高粱。  相似文献   

5.
高粱杂交种吉杂210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杂210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055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8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旱、抗涝、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8292.0~9150.0kg/hm^2,高产地块达10000kg/hm^2以上,熟期比四杂25早两天,产量略高。适宜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的部分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吉杂9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高产、耐密、多抗的中秆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春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必须加大种子数量,因此正确采取制种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在多年制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制种产量低,不能保证新品种推广速度。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吉杂307号高粱杂交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507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81-2为父本,于2004年组配而成。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的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的第一积温带种殖。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号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四杂4号获199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杂25号获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2,创社会效益4.1亿元.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吉林省20世纪50~90年代各阶段高粱播种面积、产量、品种等生产情况,并针对高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吉林省高粱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鼐  郭中校  刘洪欣 《杂粮作物》2005,25(4):232-233
运用适应性参数法对2003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高粱杂交种区域试验的14个杂交种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YQ-8×0-56、四杂40、吉杂99和吉杂116四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应地区广;吉杂98、四杂43和吉杂115三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反应较敏感.其余杂交种的丰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闫鸿雁  胡国宏 《杂粮作物》2004,24(4):204-205
四杂系列高粱在吉林省的高粱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首例用自选抗蚜恢复系140R配制的抗蚜高秆杂交种四杂4号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了玉米制种田中高秆障碍隔离之首选.而具有多抗性的中秆高粱杂交种四杂25号更是以其产量高、抗性好、高抗蚜虫、适应地区广等特点,广泛分布于吉林省的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占吉林省适应区高粱面积的50%以上,同时也扩展到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部分地区,并以其高价格卖点引起社会轰动.除此,四杂系列其它高粱也正处于逐年扩展的推广当中,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辽杂号"高粱杂交种性状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育种工作者从生产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7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引进的TX622A 、TX623A、TX624A不育系组配了辽杂1号、2号、3号、5号等高粱杂交种,到目前为止,利用各种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已先后选育出通过审定的粒用高粱杂交种14个(辽杂1号~辽杂7号,辽杂10号~辽杂16号),为辽宁乃至全国的高粱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鼐  刘红欣  苏颖  刘涛 《杂粮作物》2006,26(4):276-276
吉杂20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115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106-212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旱、抗涝,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8 100~8 600kg/gm2,高产地块达10 000 kg/gm2以上,适宜吉林省的白城、松原、长春的部分区域及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从介绍酿酒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38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出发,论述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试验结果,并阐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及繁、制种技术要点。指出吉杂138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9048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2013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粗蛋白9.82%、粗淀粉73.42%、单宁1.07%、粗脂肪3.22%、支链淀粉含量79.4%,是优质的酿酒原料。该杂交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可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及河套地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杂粮作物》2005,25(5):F0003-F0003
高梁吉杂96号 吉杂96号于2003年3月通过吉林省审定。2005年3月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征特性:株高1,90m,穗长26.4cm,圆筒穗形,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抗倒伏。籽粒椭圆形,种皮红黄色,红壳,千粒重30.28g,籽粒含蛋白质9.03%,淀粉69,69%,单宁0,15%,高抗丝黑穗病,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出苗至成熟125d,需≥10℃积温2600℃。  相似文献   

16.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1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杂12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恢复系吉R105为父本,以314A为母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2008年初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吉杂121平均产量8958~9225.0kg/hm^2,生育期118~120d,株高175~180cm,淀粉含量77.60%,高抗丝黑穗病。适宜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种植。  相似文献   

17.
吉杂12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17为父本,于2005年组配而成。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杂交种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淀粉含量高(粗淀粉含量76.52%),是酿酒的好原料:抗旱性强,抗叶病,抗倒伏,高抗丝黑穗病。是春播早熟区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省1923~2007年以来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黑龙江和辽宁省血缘品种(品系)进入吉林省最早,并且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开始应用,1923~2007年以来引入黑龙江和辽宁品种(品系)分别29个、15个;其它省份引入血缘品种较少,总计9个品种(品系);外国品种在吉林省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但引入速度较快,90年代以后有19个外国品种被引入吉林做亲本,含有外国血缘品种占其育成品种38.5%。随着年代推移,含有外来血缘品种比例越来越大,表明吉林省一直在努力拓宽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高粱育种和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恢复系和不育系,反映了我国40多年来高粱亲本的利用及杂交种的生产情况,为高粱亲本的利用,种质创新及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种植高粱的历史并不很长,但发展很快,至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高粱生产大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开始了高粱栽培。从栽培面积上看,在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就已达到839万公顷,而后略有下降,在80年代末降至477万公顷。近几年由于干旱,高粱栽培面积又有所回升,1992年栽培面积为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