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谷子新品种豫谷15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及肥料配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下,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安阳市柏庄镇区域生产中该谷子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最佳施肥搭配组合为纯N375kg/hm2,P10,75kg/hm2,K:O75kg/hm2。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5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氮、磷、钾不同施肥量级处理对豫谷15产量构成因素和植物学性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的品种比常规施肥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耐密性强的品种先玉335适宜种植密度为80 000株/hm2,耐密性中等品种军单8适宜种植密度在65 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产量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密度对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汾豆98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以建立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提供技术依据,本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种植密度(37.50,48.75,60.00,71.25和82.50万株·hm~(-2))和4个施肥水平(450,600,750,900 kg·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基本呈现高施肥水平大于低施肥水平的现象;其它农艺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其随施肥水平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现象。汾豆98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71.25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的最佳施肥量为900 kg·hm~(-2),最高产量为3 287.3 kg·hm~(-2),适当减小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龙单26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太靖 《玉米科学》2006,14(Z1):100-101
通过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龙单26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经方差分析得出,施肥水平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各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龙单26在常规种植方式下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该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及移栽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绥粳13产量的影响,对水稻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技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16.5 kg/hm2、移栽密度为33万穴/hm2时,产量最高为8 935.0 kg/hm2,在此施氮量及移栽密度下种植该水稻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从栽培品种、施肥、密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产量、经济效益及处理因子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水稻优质米品种配套栽培应严格控氮,经济施肥;注重分蘖后期接力肥的放用;适当稀植和少本插。  相似文献   

7.
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宽窄行种植;种植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高于45 000株/hm2;施肥增产作用明显,但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和密度影响肥料效益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大豆不同品种、栽培密度及施肥水平各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区大豆种植最优技术组合为:品种以86-4、8157为主,纯N施用量6~9kg/667m~2、K_2O施用量10 kg/667m~2、P_2O_5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酌情施用,播种密度4 000~6 000穴/667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二棱青稞在藏区的应用潜力及关键栽培技术,以二棱型青稞品系14-3492为材料,以六棱品种藏青3000为对照,设置不同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对青稞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六棱品种藏青3000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二棱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肥料运筹影响较大。施用拔节肥青稞秸秆蛋白质含量最高,穗肥次之;相同施肥量,施用拔节肥+穗肥处理的秸秆产量显著高于单次施肥处理。从协同秸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角度,低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的施肥模式可以同时提高分蘖成穗数及穗粒数;高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施肥模式可以保证青稞的稳健生长;二棱青稞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品质总体优于六棱品种藏青3000。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从栽培品种、施肥、密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产量、经济效益及处理因子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水稻优质米品种配套栽培应严格控氮,经济施肥;注重分蘖后期接力肥的施用;适当稀植和少本插。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密处理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为材料,在不同施肥(150、300 kg hm-2磷酸二铵)和不同种植密度(7.5、15.0、22.5万株hm-2)处理下,比较了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试图揭示超高产品种的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超高产大豆辽豆14在不同肥密处理下其株高稳定性好,结荚高度低,而且在施肥水平较高时具有较好的分枝性能.叶面积指数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而后稳健下降,且在生育后期能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超高产品种辽豆14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施肥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只有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才能体现其品种优势,使其产量潜力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中晚熟大豆长农1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晚熟大豆长农18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大豆品种长农18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和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长农18高产栽培的施肥方案为尿素39.26~45.96 kg.hm-2,磷酸二氨168.79~196.44 kg.hm-2,硫酸钾70.86~79.77 kg.hm-2,种植密度24.8~25.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内蒙古2 500℃以上有效积温区不同播期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及种植密度,本文以MG000、MG00、MG0、MGⅠ生育期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播期、密度试验,通过产量特征分析,确定各生育期组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及种植密度。结果表明:MG000组品种适宜作救灾播种品种,适宜生育日数为85~90 d,最佳种植密度在24万~3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范围为2.0~2.2;MG00和MG0组品种适宜晚播,适宜生育日数为90~100 d,最佳种植密度24万~3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范围分别为2.3~2.7、2.8~3.1;MGⅠ组品种种植应适时晚播,适宜生育日数为100~110 d,最佳种植密度21万~24万株·hm~(-2),叶面积指数范围为3.0~3.3。  相似文献   

14.
杨超  张民  赵团结  何小红  张国正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12,31(5):762-765,770
以菜用大豆苏鲜豆2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类型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类型、种植密度以及二者的互作均显著影响菜用大豆苏鲜豆20的产量,在N-P2O5-K2O施入量为55-70-50 kg·hm-2,且氮肥组成为50%普通尿素和50%树脂包膜尿素,种植密度30万株·hm-2的最佳施肥与密度组合下,鲜荚产量达到9 045.11 kg·hm-2,施肥类型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的株高和单株有效荚数有显著影响,而对分枝数、主茎节数和鲜百粒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永安  陈志国 《麦类作物》2008,28(1):140-143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相似文献   

16.
棉花合理密度的决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10,32(1):43-45
引用棉花合理密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当前杂交棉密度过低的成因,同时提出了因生态区域、品种特性、种植方式、肥力水平致单椿可成果节数决择棉花种植密度的方法和因密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选高粱品种国窖红1号6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探明了密度对高梁植株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高产的合理密度应为9万-1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选用垦啤麦2号(多棱)和垦啤麦3号(二核)2个品种在三种土壤类型及三种茬口上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品质、产量影响试验,以找出适合本地区各种土壤类型种植啤酒大麦质优高产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以三江平原小三江腹地二道河农场为试验基地,从对大豆播种时期,匀度,光分布,种植密度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确定该地区的大豆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即:5月1日-25日播种,宽台种植(台宽1.435cm),适宜60万株/hm^2密度种植的品种,或者50cm垄作亚有限结荚大豆品种,种植密度30-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农华101、先玉335及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分析其对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冠层透光率(DIFN)差异显著,以郑单958表现较好,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的LAI差异不显著,冠层透光率以常规种植较好;随着密度增加LAI升高,冠层透光率随之降低。不同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空间布局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生产能力提高;花后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簇生种植高于常规种植,随密度增加花后物质生产能力升高;叶茎转运量以郑单958较大,常规种植转运量较多,随密度增加叶茎转运量提高。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郑单95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各密度处理产量差异显著,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