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瓜菜等生产上的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探讨这项栽培技术在芝麻生产中的增产效果及应用价值,1982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夏播试验,1983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春播试验。  相似文献   

2.
阜阳地区是安徽省芝麻主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近几年都在一百万亩左右。据三十年历史资料,我区芝麻面积占全省芝麻面积的41.5%,而产量是全省总产的36.5%,平均单产只46斤/亩,低于全省平均值。由于我区芝麻品质好,栽培面积大,但单产低而不稳,认真研究芝麻增产途径,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芝麻栽培科研协作会议于1984年8月16—19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召开,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23个单位共派31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参观了临泉县推广丰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高产试验田;会议交流了各地芝麻生产和科研情况,讨论制定了芝麻栽培科研协作方案;听取北农大教授詹英贤等四位同志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4.
漫话芝麻     
芝麻是世界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油料作物。芝麻种子含油量高、蛋白质丰富,用它制作的小磨香油清香郁馥,芝麻酱及芝麻子做的各种糕点是人们喜爱的佐料、食品。芝麻子和麻油还是酿造、医药等轻工业原料。芝麻饼作肥料施于西瓜,瓜味甜美;施于烟草,烟味清香。目前,芝麻分布很广,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红薯芝麻套种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该栽培模式的效益,指出甘薯与芝麻套种,一高一矮构成了层次分明的作物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效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芝麻并不是一种低产油料作物,在1981年以前就报道过2.5吨/公顷(折合166.7公斤/亩)的芝麻高产纪录。近年来,我国芝麻科技工作者在芝麻高产栽培上取得了较大突破。1984—1988年,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河南开封地区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在小面积上实现亩产150公斤。1990年,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许昌农场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温光水条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年试验秋芝麻产量与夏芝麻高产水产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地区的长期气象资料,对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的温、光、水条件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秋芝麻各生育阶段对温、光、水条件的要求与江汉平原的气候资料吻合度总体上比夏芝麻高,尤其是降水状况对秋芝麻较为有利。而温,光条件对秋芝麻稍有不利之处,可以用适当的栽培措施弥补,在夏芝麻主产区-江汉平原适度发展秋芝麻,具有可靠的气候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芝麻亩产量和亩盈亏为目标函数,以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芝麻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淮北芝麻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增施肥料,尤其是磷肥增产显著。豫芝4号耐肥性较差,其经济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增磷控氮。亩产75公斤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方案是:每亩10000—12000株,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地膜盖覆栽培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油料作物中,花生上的应用结果巳有不少报道。为探索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防渍、防病、防草荒的综合增产效果,1982—1983年结合芝麻育种工作进行地膜覆盖试验。 (一)地膜覆盖可防渍害 1982年播后的半个月内无渍害,覆膜和对照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有限开花习性芝麻的发现及其杂交后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栽培的普通芝麻是一种无限花序作物,适时人工适度摘除顶心虽然可以控制其生长并获得增加籽粒产量的显著效果,但改变不了其习性。为探求一种能自行控制植株无限开花习性的芝麻品种或材料,作者自1978年开始寻找自然突变个体。  相似文献   

11.
芝麻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印度、苏丹、中国、缅甸、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等国种植面积最大。由于各地栽培环境条件的不同,病原种类和发生危害情况各异,许多种病害严重影响芝麻生产的发展,引起各国的重视并先后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真菌的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 %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芝麻高产营养与栽培,探讨不同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的影响。以品种中芝13为材料,设置5个供镁浓度处理(0、50、100、500和1 000μmol/L),30d后测定不同处理芝麻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镁在100μmol/L及以下时,芝麻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老叶失绿黄化,根系生长受阻。芝麻植株生物量随着供镁浓度增加而增加,根系生长对镁浓度的变化尤为敏感,缺镁抑制根系生长。与1 000μmol/L相比,3个缺镁浓度(0、50和100μmol/L)处理下根系干重分别减少97.83%、93.88%和86.65%,且侧根长、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显著降低。同时,随着镁浓度增加,芝麻叶片和根系中氮、磷、钾累积量显著上升,说明适宜供镁有利于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此外,与供镁浓度500μmol/L相比,1 000μmol/L处理下的芝麻植株,叶片与根系中钙的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暗示芝麻在钙和镁吸收方面可能存在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14.
豫芝4号芝麻现蕾前积蓄的光合产物对产量贡献很小。现蕾至终花约40天内是芝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激烈,对外界环境敏感,栽培措施应以调节干物质分配流向为主,争取早发、稳长。封顶后,全株及蒴果干物质积累仍维持较高水平,延长后期光合器官功能,防止早衰,将有利于减少秕粒,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芝麻在襄阳地区是主要的油料作物,约占全区油料面积85%以上。近年来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但单产很低,常年亩产80—90斤。旱涝灾害年份亩产仅40—50斤。这不仅是由于栽培技术水平不高,而且也是由于缺少适合襄阳地区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品种。因此,尽快为芝麻生产提供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的品种是一项重要的育种任务。 从1973年开始,襄阳地区农科所就着手进行芝麻新品种的选育。目前,已选育出芝麻新品种“襄芝2号”。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宜我区种植。近年来,不仅在襄阳地区已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有关油料作物专业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  相似文献   

17.
华北春芝麻不同栽培条件对干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北春芝麻区不同栽培条件下芝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芝麻生殖器官干重与总干物质变化一致,随生育进程而增加;(2)干物质分配,苗期以营养器官为主,蕾期、花期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并进,以后叶片中的干物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生殖器官;(3)封顶期叶片仍保持一定的绿叶面积,能继续供给生殖器官干物质;(4)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转移;(5)探讨了高产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相似文献   

19.
不同硒源对芝麻富硒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品种豫芝10号施用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含硒复混肥)、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形态的硒源均能提高芝麻的含硒量,施入3种不同形态硒源的芝麻植株含硒量为0.216mg/kg~0.614mg/kg,比对照的0.108mg/kg高120.65%~456.11%,平均提高了277.5%;②芝麻不同部位的富硒效果不同,籽粒>荚>叶>根,生殖器官优于营养器官;③营养器官中较成熟的叶片含硒量大于较幼嫩的叶片,说明芝麻的富硒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④在当季的芝麻栽培中,施用Na2SeO3的芝麻籽粒中含硒量平均为1.1185mg/kg,富硒复混肥处理平均为0.6545mg/kg,富硒矿粉处理为0.4390mg/kg,比对照(0.1640mg/kg)增加167.7%~ 582.0%,平均增加345.9%.3种硒源的当季效果依次为Na2SeO3>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⑤用Na2SeO3溶液根外追施,其适宜、经济有效的浓度为50mg/kg~100mg/kg,超过350mg/kg时,芝麻叶片灼伤严重,籽粒含硒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表明,芝麻终花期单株叶蒴比对蒴果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种子发育和脂肪、蛋白质累积均有较大影响。对蒴果形态发育影响较小。叶蒴比反应植株源库关系协调性,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