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脊胸露尾甲 Carpophilus dimidiatus(Fabrieius),俗称米出尾虫。在我国它似乎是一种常见储藏物害虫。但经初步调查,发现过去所谓的脊胸露尾甲,非真正的脊胸露尾甲,而是与脊胸露尾甲相近的一个种,即拟脊胸露尾甲 Carpophilus mutilatus Erichson,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种群比较难区分。因为它们之间除雄虫外,雌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无显著差异。1945年,英国学者 H.E.Hinton 在《储藏物甲虫》专著中,把拟脊胸露尾甲列为脊胸露  相似文献   

2.
酱曲露尾甲Carphilus hemipterus(L.)为露尾甲科的一个重要害虫,除为害多种干果(如葡萄、苹果、杏、梨、桃、洋李、枣、椰干等)之外,又为害多种储粮(如玉米、大豆类及花生等等),此外,也为害食品、药材和调味品。  相似文献   

3.
对施盐法防治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食料食盐量与黄斑露尾甲成虫、幼虫存活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当存活率分别为80%,50%,20%时,成虫取食食料的平均含盐量分别为3.01%,4.89%,6.03%,幼虫取食食料的平均含盐量分别为2.86%,4.82%,6.36%。取食含盐食料后的成虫体内钠离子含量与食料含盐量呈正相关,当体内销离子累积含量达5.6902μg/头以上时,虫体死亡,施盐防虫用盐量应大于6%。醅在封盐对防治醋醅中的黄斑露尾甲效果明显,处理醅中虫口被抑制,处理后2~3个月内抑制效果一直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贻贝棘尾虫类催乳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证实原生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激素类物质。选取单细胞原生动物下毛目散毛亚目的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为研究对象,使用兔抗人催乳素抗体,运用B-SA (Biotin -streptavidin amplifie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催乳素(Prolactin,PRL)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贻贝棘尾虫的表膜、棘毛、口围带、波动膜染色浓重,分布密集;细胞质部分染色较浅,分布稀疏;其大核呈阴性反应。暗示在贻贝棘尾虫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似脊椎动物体内的类PRL物质。这与一些类神经肽物质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分布基本相同,也就是光镜下多种一抗的结合位点基本一致,作者认为这是原生动物中对生命活动起调控作用的物质处于原始初级形态,尚未进行分化或分化的不彻底,专一性不强的表现,故多种抗体能与其结合发生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新疆阿拉尔苜蓿田的一种主要传粉昆虫,通过利用基因条码技术与形态特征分析,采用动物基因组DNA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总DNA的方法,以鳞翅目通用引物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切胶纯化后以试剂盒进行T-载体克隆,挑取阳性克隆送公司测序,获得序列在BOLD数据库中进行分子鉴定;同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常规鉴定。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序列与吉尔吉斯斯坦的2个黄斑蜂属未鉴定种虫标本相似度最高(99%以上),其次是希腊与俄罗斯的花黄斑蜂(Anthidium florentinum)标本相似度(96%以上),与其他切叶蜂标本序列相似度较低;形态学观察也发现与花黄斑蜂形态描述一致。因此,认定苜蓿田中这种常见黄斑切叶蜂为花黄斑蜂。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为供试虫种 ,对仓虫敌Ⅰ进行为期 10个月的防治效果试验 ,并与杀虫松和防虫磷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仓虫敌Ⅰ对以上害虫平均校正死亡率在 90 .4 %以上 ,防治效果优于杀虫松和防虫磷 (P <0 .0 0 1)。在此基础上采用全仓拌药进行实仓中试 ,进一步验证仓虫敌Ⅰ与其它两种防护剂的效果 ,结果表明 :仓虫敌Ⅰ防护期达 12个月 ,对常见储粮害虫谷蠹、玉米象、长角谷盗的防治效果好且优于其它两种防护剂。采用表层施用仓虫敌Ⅰ结合磷化铝熏蒸进行一次性生产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比单用磷化铝熏蒸两次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Distinctions between four species of hister beetles from China阎甲科Histeridae,世界已知3000种,其中栖息于储藏物仓库及其加工厂里的阎虫9种。国内已发现4种。这4种阎虫均生活在粮油储藏物仓库及其加工厂内的粮堆下面或其它储藏物底层,下脚粮、废品堆及加工付产品中。这4种阎虫形态上很相似,易混淆。现将其主要特征概述于后(表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为仓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之一,根据1983—1984两年从四川七市(县)进行定时定点系统调查和普查的资料,对仓虫群落的一般结构特征,仓虫群落中的常见种和优势种以及仓虫对储粮及其它资源的为害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用分类类群和生态类群两种划分法,揭示了仓虫群落的一般结构特征,即不同仓虫群落虽然组成十分不同,但其中的成员都在不同的生态功能水平上起着相似的作用。仓虫群落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鞘翅目昆虫所左右,而螨类由于密度很大,其影响也不能忽视。其次,用常见度指标定量地比较出所研究仓虫群落中的常见种是玉米象、绿豆象(只在豆类中)、锯谷盗、拟谷盗、脊胸露尾甲、麦蛾、腐食酪螨和米象金小蜂;而玉米象、拟谷盗和腐食酪螨又是发生量大、为害严重的优势种,尤其是玉米象。最后,用偏爱度指标定量地比较出玉米象、锯谷盗、麦蛾、拟谷盗和腐食酪螨等主要害虫(螨)对玉米、稻谷、大米、糯米、小麦、面粉、蚕蛹等资源的偏爱度高,为害严重。资源丰富的地脚粮常为大多数仓虫提供了生存、繁殖的有利条件,为粮店、加工厂等潜伏下大量害虫,应加强清洁卫生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调查中发现在咖啡苗圃以及咖啡幼树中出现的一种疑似咖啡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发生条件,本研究通过采集咖啡病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同时利用引物ITS1/ITS4及H3F/R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温度、光照和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终共分离获得5个分离物,其菌落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无明显差异,形态特征与尾孢相一致。5个菌株均能对中粒种咖啡致病,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其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特征均符合尾孢特征。ITS及组蛋白H3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树不能鉴别5个菌株的分类地位,尤其CF13的分类地位。而基于H3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5个待鉴定菌株与11株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聚为一支。结合分离物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培养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5℃,最适温度为25℃~28℃;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6~7;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一项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可替代吡虫啉防治桃蚜。据介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毒死蜱等三种高残留农药替代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联合平谷区植保站连续两年采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在桃树露红期、谢花三分之一后分别施药防治桃树蚜虫。两年的  相似文献   

11.
绿豆象成虫特征身体长椭圆形,长约4毫米。体色不一,有“淡色型”和“暗色型”之分,但数目较多的是背面颜色大部分为褐色的“淡色型”绿豆象。复眼大,凸出。前胸背板的前缘较后缘狭许多,略成三角形(图1)。触角11节,雄虫的触角为梳状(图1a),雌虫的触角为锯齿状(图1b),容易识别。栖息场地和习性绿豆象是一种世界性的为害贮藏豆类的害虫。绿豆、豇豆、赤豆、蚕豆、豌豆、大豆,菜豆以及莲子等均受其害。在我国,绿豆象主要为害绿豆和赤豆;在非洲等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仓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之三,根据1983—1984两年从四川七县(市)进行定时定点系统调查和普查的资料,对仓虫群落的数量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从计算仓虫群落的群落系数入手,对农户、粮店、粮食加工厂、饲料厂及国库等储粮仓虫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仓虫结构上、粮店和粮食加工厂、饲料厂、农户等仓虫群落十分相似;农户和饲料厂处于同一水平;而国库则形成一个特殊的仓虫群落,与其它仓虫群落相距较大。其次对上述五种仓虫群落进行了二维极点排序处理。最后,以表征群落结构的三个重要指标一多样性(H~1),均匀度(J~1)和丰富度(r)为三维空间的三个坐标轴,进行了仓虫群落三维排序的初步偿试。其结果与二维排序一致,即各仓虫群落沿三维变差展开的序列是:国库、粮食加工厂、粮店、饲料厂、农户。这与储粮和仓虫在它们之间流动的方向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这样的排序与二维排序和聚类分析一样,都能一致地展示各仓虫群落间仓虫结构的亲疏关系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尖尾芋试管苗温室移栽成活率,降低工厂化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温室条件下,采用5种不同营养液处理尖尾芋试管苗40天,测定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径几项形态指标和叶片干鲜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几项生理指标,对尖尾芋苗期营养液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5种营养液处理的尖尾芋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E处理(N:P: K=21:2:9)最高,其他4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及饲料组分对洋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洋虫(Martianus dermestoides Chevrolat)又名九龙虫,是一种重要的药用、饲用昆虫。对其生长环境和人工饲料的研究是实现洋虫规模化饲养的关键。笔者在恒温和常温饲养条件下,观察了不同饲料对洋虫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活跃程度、取食习惯、生长周期、繁殖和生长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饲料2个因素中,饲料对洋虫生长发育影响最显著。谷物饲料可使洋虫生育周期缩短,性成熟期提前,2次产卵间隔时间变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一生的产卵量;研究还发现,洋虫在温暖潮湿环境下更为活跃,寒冷、干燥的环境会使处于不同形态的洋虫生长缓慢、发育滞后。  相似文献   

15.
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的主要遗传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不同近缘系水稻品种的鉴别是水稻育种和种业部门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为了明确早籼稻浙106和近缘系浙205、浙206、浙207共4个品种(系)的主要遗传差异,利用形态标记鉴别技术和SSR分子标记鉴别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形态及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形态标记很难来鉴别浙106与近缘系,从选用的32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的引物,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浙106和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刊期页号 粗仓容虫研究及防治中国粉蜻记述沈兆鹏11贵州米象、玉米象分布及生物学罗绿怡等120浅论贮粮害虫的化学防治詹继吾等221重视降低粮食损耗、加强综合防治工作张国粱227谷斑皮我张德秋231除虫菊醋及其类似物作为谷物保护剂和毒理机制张宗炳2一3期连载仓虫防护剂对种用品质的研究张国粱等311贮粮中的某些豆象张生芳等317澳大利亚贮粮害虫防治檀先昌编译342再谈粮堆生态系统李隆术413四纹豆象与书拟四纹豆象”张生芳等420茜曲尾虫与黄斑露尾虫乔天池421试谈贮粮靖类的药剂防治沈兆鹏532磷化氢间歇性熏蒸法初探刘宝奎541谷物保护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为仓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之二,考察了农户、粮店,粮食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和国库等仓虫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五种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均服从 Pielou(1969)提出的负二项分布,且k>0。通过 Pielou(1969)提出的方法对各仓虫群落中由于抽样造成的遗漏仓虫进行了估计,即:农户有13种;粮店有4种,饲料加工厂有6种,粮食加工厂有4种,国库有4种被抽掉。用常见的 Shannon-wiener 信息论测度测定出五种仓虫群落的多样性(H′)、均匀度(J′)和丰富度(r)三个指标的综合序列是:农户>粮食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粮店>国库,且这些多样性(H′)与均匀度(J′)和丰富度(r)间有显著相关性,均匀度(J′)和丰富度间相关性不显著。就时间格局而言,在适宜仓虫繁殖、为害的5—10月内,农户、粮店、饲料加工厂等三种仓虫群落的多样性(H′)、均匀度(J′)和丰富度(r)三个指标都有随时间序列的推进、气温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粮堆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为的不稳定的系统,储粮流动性很大,这三个指标并非完全随时间延续而持续增加,而是出现一些不规则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以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浙205、浙206和浙207共4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农艺性状为观测指标的形态标记鉴定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农艺性状的观察很难来鉴定浙106与近缘系,选用的32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SSR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从1976年1月——4月,在4个稻谷仓库中按月采样,来研究鞘翅目害虫的密度.共采集到13种鞘翅目害虫,它们是:谷蠹玉米象,锈赤扁谷盗,暹罗谷盗,赤拟谷盗,大谷盗,锯谷盗,米扁虫,仓贮黄胸客;阔角粉甲,长头谷盗,脊胸露尾虫和窄角拟步甲.谷蠹和玉米象是最重要的害虫.在不同的地方,贮藏稻谷害虫的密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枸杞负泥虫,又称背粪虫、稀屎蜜、十点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负泥虫是枸杞上重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富锦市枸杞上普遍发生,造成枸杞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影响枸杞的生长和产量。现将该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进行介绍。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1~6.1毫米,宽2.0~3.2毫米。头黑色、椭圆形,触角棒状、11节。前胸背板近长方形,具金属光泽,有4~6个刻点,背部有菱形凹陷分布。鞘翅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