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安桥水电站工程为例,根据施工扰动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将该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为5个防治区域进行防治,即永久建筑物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公路防治区、施工设施防治区和石料场防治区。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区扰动土地治理率由37.66%提高到96.09%,水土流失治理度提高到94.86%,土壤流失控制比由3.94降低到0.85,拦渣率为99.99%,植被恢复系数32.34%,林草覆盖度为22.13%。尽管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度尚未达到要求,但是这些结果足以说明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建设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是以地(市、州)、县(市、区)为单元创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面积示范样板,涉及“长治”工程项目区的40个县(市、区),建设期为5年(2001-2005年)。实施大示范区建设是新形势下“长治”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对于加快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38%。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四川省以实施“长治”工程为契机.启动了“治水兴蜀”工程,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15年来,嘉陵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片区的62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治”工程一至六期综合治理,共完成投资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沙湾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形态与分布,指出了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湾县水土保持规划,规划目标为:近期阶段(2005—2010年)末治理度达到24.77%左右,初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杜绝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10.06%达到11.09%,开始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远期阶段(2011—2015年)在前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期末治理度达到26.03%,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大见成效,林草覆盖率由近期阶段末的11.09%提高到11.65%,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晋中市水土保持世行二期贷款项目,涉及介休、灵石两个县(市)的1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总面积1 438.6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317.85 km2,占总面积91.61%。1999年~2004年实施期间,总投资9 698.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 852.7 hm2。经过6年建设,农民人均收入由505.57元提高到2 547.6元,人均粮食由306.14 kg提高到352.81 kg,植被覆盖率由3.9%提高到18.9%,治理度由24.3%提高到40.4%。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是:严格按基建程序管理,实行资金报账制和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制,注重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6.
<正>达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土地总面积1.66万km2,总人口686万人,有水土流失面积1.06万km',年均土壤侵蚀量6 209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困扰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989年以来,全市7个县(市、区)相继被国家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开始实施大规模治理。20多年来,共投入工程建设资金8.0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852 km2,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6.76%提高到治理后的53.8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 832.6万t;农业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469 kg增加到516 kg,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2.94万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3年底,山东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县(区)达60多个,总面积近3000km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修复区内的森林郁闭度由0 38提高到0 52,年土壤流失量由2800t/km2下降到1260t/km2,人均收入提高了30%。介绍了实施生态修复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属地方为主的事权,水土保持法明确国家要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近年来,以水土流失严重县为重点,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坡改梯专项工程、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治理工程,收到明显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发展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县有必要做一定的调整。基于此,进一步明确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确定原则,提出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初步名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867个县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名单,并对其分布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1991~ 2 0 0 0年甘肃省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对全省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10 3条小流域从治理方略、规划设计、生态建设、效益开发、经营管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效。平均治理程度由 3 8 86%提高到 77 70 % ;农、林、牧用地比例由基期的 43 17∶12 5 8∶4 5 0调整为 3 8 5 3∶2 9 0 5∶14 19;年人均纯收入由3 82 87元增长到 110 6 3 5元 ;推广应用面积达到了 73 11km2 。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马莲河流域世行贷款项目 ,建立了省、地、县 (市 )、乡 (镇 )四级监测机构 ,分类型区布设了治理进度与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水保土效益五类监测站网。监测结果表明 :1994~ 2 0 0 1年 ,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3 5 0 45km2 ,占中期调整后计划任务的 97 45 % ,治理程度由原来的 2 1 5 %提高到 5 5 7% ;截至 2 0 0 1年 12月底 ,项目产出 9 48亿元 ,年人均纯收入由基期的 3 0 2元提高到 12 0 6元 ,年人均产粮由 3 83kg提高到 5 64kg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调整 ,逐步形成农、林、果、牧、副业全面发展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 ;土壤理化性质变好 ;当地气候得到改善 ,空气湿度与降水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我国水土保持利用外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三峡工程”.项目区涉及陕、晋、甘、蒙4省(区)的7个地(盟)、21个县(市、旗),总面积1555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990km~2.项目实施期间(1994~2001年)项目区计划新增治理面积54.66万hm~2,其中基本农田9.49万hm~2,造林26.9万hm~2,新建果园2.77万hm~2,种草15.5万hm~2,兴建治沟骨干工程238座、淤地坝2208座.期末项目区治理面积将达到8445km~2,治理程度由21.3%提高到60.4%.项目总投资21.645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3.05亿元(1.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0.3%;国内配套资金8.595亿元,占总投资的39.7%.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产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综合指数,为水土保持科学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31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筛选出国家、省、地(州、市)、县(区、市)共2 227个项目,收集每个项目的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面积、土石方挖填总量、永久弃渣量、是否涉预防保护区及地貌类型等13项水土保持相关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准则层(生产建设项目类别)、约束层(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指标层(水土流失相关指标)4个层次。[结果]线性工程的影响指数基本呈现出:西南岩溶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南方红壤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的趋势。点式工程在西南岩溶区和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较高,而在北方风沙区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较小。[结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指标体系中层次划分合理,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数可以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潜在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08,(5):58-58
为巩固与提高黑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研究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黑龙江、吉林2省和黑龙江农垦总局30个县(农场)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2008年3月28日,水利部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副部长鄂竟平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得到包头市2019年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结果与该地区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2019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6 637.30 km~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59.92%,各旗(县、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局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少,轻度侵蚀面积增加,表明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由高到低转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局部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扰动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加剧,仍需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确定的监督管理能力与预防保护建设目标,镇安县制定了《镇安县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规划》,目的是通过规划的落实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并为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镇安县水土保持设施管护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如侵蚀模数由工程实施前的3 800 t/(km2.a)减少到2 200 t/(km2.a),植被覆盖率由35.1%提高到54.5%,森林覆盖率由31.8%提高到53.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538元增长到3 718元。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几点体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管护制度、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三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四是配套水保设施、发掘水保设施的防护功能;五是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替代;六是强化预防监督、提高水土保持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6.
猴桥水电站是槟榔江5个梯级开发方案的第二级水电站。在其修建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人为水土流失,必须对此项工程进行水土流失监测。监测项目主要有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监测内容主要有弃土、弃渣量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监测。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与地面定点监测。预期结果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治理率将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将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量不低于90%;拦渣率不低于95%;植被恢复系数大于0.95;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效果只有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才能得到证实,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导解决水土保持方案中的不足,最终达到预期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黄委会、水利部先后在黄河流域7省(区)37个县(旗、区)开展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植被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在试点工程的带动下,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地区迅速发展,目前黄河上中游7省(区)已有54个地(市)的294个县(旗、区)开展了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km2。介绍了具体的工作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延河流域35个雨量站50多年的日降雨、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数据,结合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运用CSLE,在ArcGIS的支持下分别计算研究区1986、1997和2006年土壤侵蚀量,以1986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作为基期水平,模拟1997、2006年在水土保持基期水平情景下的土壤侵蚀量,对比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986年作为基期,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在1997年减少土壤侵蚀量96万t,在200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628万t;考虑2006年降雨特征不同于研究区多年降雨特征,按照2006年降雨特征计算,则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在200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40万t。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彭阳县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阳县经过近30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了66.6%,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了29.7%。彭阳县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各阶段治理特点虽然不同,但总体上创新不断,始终按照"各级政府一条令,全县干群一条心,治山治水治贫困,修田建坝营草林"的原则大力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三三制"逐步演化发展到了"上保、中培、下开发",今后将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保护型小流域。  相似文献   

20.
从1964年开始,经过34年的不懈努力,庄浪县建成了近百万亩水平梯田,1998年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梯田化县后,庄浪县又把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008 km2,治理程度达77%,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年可拦截泥沙761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9 100 t/(km2·a)下降到现在的4 200 t/(km2·a),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庄浪县2012年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介绍了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