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是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其设计思想是为克服风能能流密度低、不稳定等弱点,将自然风经浓缩风能装置加速、整流、均匀化后驱动发电机叶轮旋转,实现了将稀薄的风能浓缩后利用的目的。经风洞实验、车载实验和10年不同地区的实地运行表明,该机性能优良,进一步验证了浓缩风能理论的正确性,论证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向中、大型机组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风力发电机叶轮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及风力机叶轮技术发展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结构形式、风力发电领域中叶片翼型的研制情况、叶轮气动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叶轮技术的发展。经风洞实验和应用实验证明,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叶轮具有切入风速低、输出功率大、风能利用率高、叶轮直径小、噪音低、成本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聚能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能型风力发电机是使自然风通过增速聚能装置和稀薄的不稳定的风能浓缩和均匀化之后利用的一种发电装置。风洞实验表明叶轮前方风的流速可达到自然风流速的2.16倍,从而使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大为相同叶轮的普通型风力发电机的5.08倍,并且起动风速低,提高了风能年利用率。因此风力发电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4.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将稀薄的、呈湍流运动的自然风浓缩后,有效地对自然风进行加速、整流,降低了自然风的湍流度,改善了风能密度低和不稳定性等弱点,提高了风力发电机工质的品位。通过风洞实验和在中国、日本进行的小型机组实际运行实验,证实了浓缩风能理论的合理性。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具有切入风速低、高风速时自动限速可不停机连续发电、发电量大、运转平稳、噪音低、安全性高、寿命长、度电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风能的商业利用价值,适用地域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提高了风能的品位,改善了风能的不稳定性,其能量转换规律具有特殊性.通过采用车载法对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的流场进行测试,运用皮托管和数字压力计测试了各断面特征点的总压和静压,获取了能量转换特性.实验表明:在自然风场风速为10m/s,12m/s和14m/s时,中央圆筒的3个断面的能量分别增至相同面积的前方来流风能的2.49倍、2.27倍和2.20倍.  相似文献   

6.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和具有的将稀薄的、呈湍流运动的自然风浓缩后利用.有效地对自然风进行了加速、整流,改善了风能密度低和不稳定性,提高了风力发电机工质的品位等特点。重点阐述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使用方法和运行、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聚能原理及工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在自然风场正常运转时功率和噪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可获得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和噪声特性曲线,这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和降低噪声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分析该特性曲线,可以得出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和噪声都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和具有切入风速低、噪音低、安全性高、寿命长、度电成本低特点的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对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和转子磁钢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低转速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样机试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风力发电机风轮与发电机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风力发电机,在较宽的风速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风能利用率,进行风轮与稀土永磁发电机在工作风速范围内的匹配研究。通过分析风轮的气动特性和稀土永磁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建立风轮与发电匹配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提出相匹配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对其方法进行修正,形成风力发电机具有最佳效率运行的设计方法,用于解决目前风轮与发电机不匹配,发电效率差,风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内蒙古某地区2004年月平均风速数据选定设计风速,根据HY-1500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特性,利用Willson气动模型设计了1500W风力发电机叶片。计算表明,该风力发电机在低风速段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风速较高时又具有较低的风能利用系数,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和稀土永磁材料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分析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优缺点和恒速恒频及变速恒频型风力发电机,并对比分析了稀土永磁电机与普通励磁电机的性能,介绍了稀土永磁电机在普通型风力发电机中与在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农村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加强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和大型风力发电机发展迅速而小型风力发电机推广应用进展缓慢的情况,概述了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诸多优点;结合我国部分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农村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同时,提出了小型风力发电机在农村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通过分析提出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并展望了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广大农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各种考虑可以肯定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风力提水作为风能利用的方式之一,在解决农牧业灌溉和边远地区的人畜饮水等方面都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技术。在风力提水机中使用发电机—电泵这是风力提水机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从新技术发展的角度,参考国外的方法,讨论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用哪种类型的发电机和电动机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乌鲁木齐地区不同高度的风能资源及当地风力发电机特性,分析了两参数威布尔风速分布模型、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模型、风能功率密度和容量因子等模型.利用乌鲁木齐地区10,20,30,40,50,60,70 m高度的风速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气象年不同高度的月平均风速、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能功率密度、风速概率分布、基于极大似然法的威布尔形状参数与尺度参数、累计概率分布,同时选取了该地区使用的8种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分析了这些风力发电机的容量因子及能量输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10~70 m范围内的风能资源介于可利用区和较丰富区之间,该地区风力发电机的容量因子偏小,其变化范围为4.4%~19.8%,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平均风速不大所致,说明了乌鲁木齐地区不适合建大型的风力发电厂,但是适合建小型的风力发电厂,或以风力发电为辅助的混合发电系统,或者以风力驱动的机械系统.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能源开发尤其是对于风力资源的开发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广泛关注的事情。通过对风力的利用将其转化成为电力的例子已越来越多,例如风力发电机利用了风转化为电的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出现可以使风能资源利用到极致,并且也实现了将风能转化成各种能源的基础,但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转换器的使用。所以风电偏航减速机作为重要的转换工具的存在是连接两者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噪音和启动性能从多方面对水平轴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进行比较,指出小型立轴风力发电机具有起动风速低、无噪音、使用及维护方便、成本低等众多优点。分析了影响新疆牧民使用小型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得出小型立轴风力发电在新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风能资源的形成,利用风能的发展过程,世界风力发电的发展进程、我国风资源概况、风力发电机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叶轮是风力发电机中重要的关键部件,叶轮的构型直接影响对风能的利用率。文章基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采用标准k-?湍流模型结合多参考系(MRF)分析技术来计算叶轮在5 m/s风速条件下,内部流场、速度矢量以及叶轮表面压力分布情况,用以预测验证叶轮构型设计的有效性。论文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同样适用于发动机等旋转机械装置的设计、开发和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风力发电机,作为风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设备,其稳定、高效和长寿命的运行对确保能源供应和降低维护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的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诊断和处理潜在故障非常必要。笔者现对风力发电机的关键组件、最新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与预防策略进行探讨,供参考。1风力发电机关键组件1.1叶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是直接受到风力作用的部分,因此它的设计和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风能建设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风能技术智能化发展过程,推动了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快速发展,并提高了风力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用电量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安全与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风能发电站的电气设备则是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加强风能发电机设备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该文将针对如何合理运用风力发电机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为风力发电机组平稳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