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30-23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更与我国民族的繁荣和富强密不可分。这使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迎来了挑战。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能够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偏差,甚至出现了信仰迷失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见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重要性。本文以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之一,占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阐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其与青年的关系,分析了当代青年在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青年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原则和实践准则。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当前个别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引发了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嬗变,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成为当前高校德育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56-25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共同理想模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丧失、社会荣辱观教育缺失等,这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未来道路的选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来帮助当代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代青年思想特征进行思想教育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当代青年心理特征及表现 ,对人生四个思想培境界阶段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呈现出如下规律: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信仰,信仰比例随年级升高呈“V”形分布;政治认同感强,政治关注度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反对非诚信行为,期待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以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生信仰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基。以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信仰观的影响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信仰观的冲击及挑战,构建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的信仰引导路径,为大学生在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思想深邃,从逻辑建构上看,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是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历史逻辑,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现实逻辑;从内容上看,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逻辑体系严谨,主要包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教育、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价值观教育和共筑精神家园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中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资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86-287
列宁的文观化是在俄国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文化观思想。列宁的文化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文化观对中国当代的启示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主要是阐释了列宁文化观的形成,第二部分概括了列宁文化观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也是文章的重要部分主要是论述列宁文化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要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青年教师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问题。青年教师强化信仰的路径有三:1.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2.矢志不渝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3.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征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灵魂是信仰教育,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已是当代哲学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所以说,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针,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邓小平研究、汲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问题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问题上有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实践和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党员和"四有"公民;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4.
在解析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并探求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讲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这一部分内容,需要从意识形态的现实内容、舆论宣传、理论发展、信仰主体等层面展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必须立足民众切身利益,着力于增强社会发展的实践推进力;立足社会文化安全,着力于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立足党性修养,着力于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对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阐述与发展。在当代国际、国内否定马克思主义与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泛滥情况下,对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来说,确实是很大的考验。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捍卫马克思主义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自然辩证法的普通一兵,我们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这块阵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崇高使命,为了检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开展调查和研究。“危机论”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基本观点,但是多数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并不符合“危机论”。对产生“危机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批判、重新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科学判断可以深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弄清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起着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使高校学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中辩证地分析、恰当地取舍,就必须分析当代社会经济思潮,剖析青年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利益观、金钱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进行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通信与传播空前发展的时代,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形式,以短、轻、碎片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赢得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基于互联网语境下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接受的惯性审视,探讨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新媒体传播范式,对于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