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经过秋冬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了使香菇增产,需进行补水处理。补水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以下介绍注水法。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动,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沿着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总水管上分支设小水管,其长度约50厘  相似文献   

2.
<正>一、香菇覆土栽培采用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能使香菇菇体大、肉质厚、花菇量多。二、产量与常规法相比,可提高30%~40%。三、菌棒脱袋覆土后能自然转色,且不易感染。四、菌棒覆土后能充分利用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可省去每潮菇后浸泡菌棒补水的繁琐工序。具体方法如下:畦宽80~100厘米、深20厘米、  相似文献   

3.
针对香菇菌棒在出菇环节需要多次对多层菌架上的菌棒逐一进行补水操作时传统人工补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无法精准控制注水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香菇菌棒在架注水机,该机主要由夹持装置、注水装置、升降装置、旋转装置、驱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六部分组成,由夹持装置和注水装置组成注水单元,一次可同时完成3层共15个菌棒的夹持注水工作,在升降装置带动下实现多层菌棒的补水作业,再通过旋转装置完成另一侧菌架的菌棒在架补水作业。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夹持装置的最大加持力Fjmax为4 750 N,注水装置的最小推力Ftmin为2 455 N,旋转装置需先加速2 s后再匀速旋转3.5 s。样机试验结果显示,补水后菌棒的破损率为0,平均质量比为84.8%,平均工作效率为230个/h。  相似文献   

4.
<正>1菌棒制作废料处理将生产香菇的废料运至水泥地上,用铁锹等敲打拍碎后建堆发酵。堆高60~80厘米,每24小时翻堆一次,堆积2~3天。培养料配置香菇废料55%、  相似文献   

5.
1.播种时间可比当地露地播种提早7天~10天播种. 2.品种选择选择大穗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如三北2号、三北6号、登海9号、农大108和正大999等. 3.种植方式选择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方式,种植规格:(60或80)厘米×(68~58)厘米或(60或80)厘米×(34~29)厘米.  相似文献   

6.
<正>该机采用立式结构的石磨,磨出的面粉口感柔韧、香气浓郁、营养价值高。此外,该机运用了双辊研磨的设计,使其产量较高,操作方便。该机可以加工小麦、玉米、豆类等各种杂粮,是石磨加工的理想产品。产品参数生产能力:50公斤/时配套功率:4~6千瓦磨盘直径:80厘米尺寸(长×宽×高):230厘米×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1,(12)
正随着设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香菇以其效益稳定可观(每棒利润2~4元)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得到了朝阳市广大菇农的认可,成为了朝阳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栽培模式主要以设施立棒栽培、层架栽培为主。要实现香菇稳产高产,做好出菇期补水技术尤为关键,下面将香菇温室立棒栽培模式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介绍如下:1需补水的原因香菇采收几茬后,菌袋重量明显下降,子实体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补水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以15.2厘米×60厘米的菌料袋为例,菌棒出菇周期干物质变化与含水量如下:菌棒接种后湿重2.5公斤,含水率55%,干物质1.125公斤。养菌期90天湿重2.3公斤,含水率54%,干物质1.025公斤。出菇1~4潮(10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5~6潮(6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周期结束,菌棒风干重0.535公斤,经水分测定含水17.5%,干物质为0.44公斤左右。由此可见,为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加速分解和积累养分,给香菇后续生长奠定养分基础,及时适时给菌棒补水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够促进快速见蕾。  相似文献   

8.
<正>4UQL-1320型土豆联合收获机采用了自动装车装置,可以自动收集作物。该机具有收获效率高、破损率低、不易堵草、漏土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用于收获土豆、大蒜、地瓜、花生等。产品参数配套动力:44千瓦工作深度:25~30厘米工作宽度:130厘米适应行距:55~65厘米尺寸(长×宽×高):290厘米×180厘米×170厘米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14,(5):30-30
<正>甜柿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柿中珍品,有新次郎、富有、伊豆、西村早生等十多个品种。其营养保健价值高,耐贮运,商品性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现介绍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建园定植选择土层深厚,pH值5.5~7.5的砂质壤土,山地、平地、丘陵地均可。挖宽100厘米、深80厘米的撩壕或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的大穴,穴施腐熟厩肥50千克,加过磷酸钙5千克,氯化钾0.3千克作基肥。甜柿以10~11月份为最佳定  相似文献   

10.
<正>香菇生长适宜比较冷凉湿润的气候,在涿州市平原地区夏季生产难度较大,涿州市香菇种植产业园采用工厂化、集约化液体制种生产菌棒,利用遮阳网+棚膜双层覆盖大棚结构,进行越夏香菇生产。单个大棚占地400 m~2(宽×长×高为8 m×50 m×3.5 m),热镀锌管材插接骨架,外覆塑料膜、遮阳网及防虫网,内安装喷灌设施。立栽模式可放10 000个菌棒/棚,地栽可放6 000个菌棒/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全覆土栽培用15厘米×55厘米的塑料袋装料,按常规进行灭菌、接种与发菌。当菌丝经后熟充分积累营养,并且表皮已有2/3以上菌丝转为淡褐色的菌膜时,即可覆土栽培。畦床长4~5米,宽0.8~1米,深35~40厘米。畦内四壁用麦秸泥抹好,灌足底水,用少量浓石灰水淋浇1次。然后将菌棒从中切断,脱去残袋,使断面向上,紧密竖排在畦床内。选沙壤土作覆土材料,筛去草根、砖石等杂物,分两次覆盖在菌筒  相似文献   

12.
正一、准备工作1.育苗场地搭建发芽室及育苗室塑料连体大棚。如单独设立发芽室,则要求房屋结构较高,室内通风良好、光线较阴暗。育苗棚挡墙安装水帘,棚内安装通风扇、苗床风扇,安装苗床,苗床下方安装微喷系统;棚内棚外安装遮阳网。2.育苗材料准备42厘米×42厘米×5厘米的塑料方形托盘、细沙网、128孔穴盘及80厘米×80厘米地膜。器皿使用前用8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清洗。  相似文献   

13.
熟料栽培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或竖排放入畦中,菌棒间间隔2~3厘米,孔隙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个菌棒,排放完后,再覆土3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喷水,然后盖上事先用5%来苏水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这种栽培方法用种量少,成功率高,适合废料的二次栽培。  相似文献   

14.
袋栽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蕾方法,会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现介绍一种快速催蕾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园林景观大苗的培育1.培育目标:高度450厘米以上,胸径3~8厘米。2.栽培密度:第一年,120厘米×40厘米,每亩1387株,年底出圃约700株;第二年120厘米×80厘米,年底每亩可出圃约600株胸,径6~8厘米商品苗。3.插后管理:⑴水后覆土弥缝:无论年前还是年后扦插,种段插入地后由于第一次水可能造成部分种段处于裂缝中(尤其是较粘土地),种段容易失水死亡,所以,浇水后发现暴漏的种段要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菇方法,会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菌棒持续出菇时间长达15天以上,菇农长期忙于割袋膜护育菇蕾。有的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菇场管理,摸索出一套快速催蕾方法。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立式和面机的主要作用是把面粉与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面团。该机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和面速度,也可根据需求放入适量的食油、糖及其他食物辅料等。该机被广泛用于和制韧性面团,是食堂、饭店、面食加工作坊等制作馒头、包子、饺子、面包等食品的理想设备。产品参数容量:50升转数:3000转/分电压:220伏功率:2.2千瓦重量:140公斤尺寸(长×宽×高):87厘米×34厘米×85厘米  相似文献   

18.
吴慧珍 《福建农业》2013,(5):35-35,38
一、园地选择早钟6号枇杷性喜大肥、早熟、根系发达、分布较浅,适宜pH6—65的微酸土壤,因此,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风透气性好、排水性好的园地来种植。二、定植定植时间最适宜时间在12月中旬—2月中旬。选择粗度07厘米以上矮壮苗直接定植,苗木超过50厘米高时,必须定干后再定植,起苗时带土球移植,未能带土移植的苗木及时沾泥浆保湿保根,并剪去2/3—3/4叶片。定植前整畦,挖大穴(80厘米×80厘米×80厘米),株行距2米×3米,亩植110株左右。施  相似文献   

19.
正该机为抱筒搅龙结构,组合式设计,是传统装袋机和冲压式自动装袋机的结合物。该机操作简便,具有自动打中心孔和自动打开抱筒等功能,菌袋长度以及松紧度均可自由调整,装袋效果好,适合菌袋的长短袋作业。型号:BTD-2尺寸(长×宽×高):210厘米×60厘米×100厘米额定功率:3000瓦额定电压:220~380伏菌袋长度:5~58厘米  相似文献   

20.
袋栽香菇的注水或泡袋催菇方法,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菌棒持续出菇时间长达15天以上,菇农长期忙于割袋膜护育菇蕾。有的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 我们经过多年的菇场示范模式管理,摸索出一套快速催蕾方法。现将其中易于推广的典型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