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蓟县山区特色果品产业带建设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蓟县山区特色果品产业具有就业增收、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是山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特色果品产业带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提出通过建设示范园区、培育龙头组织、完善营销网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形成"科技引领、园区带动、产业化经营、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特色果品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规划重前瞻宁远县以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依托九嶷山、舜文化、儒文化三大品牌,把"绿色、古色、特色"融入规划中,实行一乡一特色、一带一风格、一村一品牌,一村带百村、百村带全县,全面完成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乡镇规划,210个村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规划,占全县总村庄数的51.7%。建设重基础全面实施示范村创建。创建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9个、县级示范村20个,实现示范村遍布全县。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城乡整洁"行动圆满完成,农村"五化"行动(绿  相似文献   

3.
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河南方案思路。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主槽河底持续下降,悬河水患得到根治,为沿黄布局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了技术前提,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符合区域经济"点-轴-网"发展规律,有利于推进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极。围绕建设美丽之河、平安之河、兴旺之河、创新之河、文化之河的总目标,重点规划建设黄河谷生态走廊、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沿黄产业带和都市带、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沿黄综合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4.
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市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快调整优化、规划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乳肉等优势规模产业带,重点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培育1~3条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区和优势产业带。加快发展发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力度,充分体现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思路明确、生产模式可行、发展亮点凸显"的特点,共和县多措并举,狠抓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合作社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6.
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首先,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定位高、资源多,注重内涵式发展,形成了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品牌。其次,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产业带建设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示范性强,带动效果好,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后,科技含量高、技术集成多、产业链条长、内涵丰富、组织化程度高是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临沧农垦的产业发展是临沧市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垦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对促进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科学规划生态文化产业布局、加强优势产业品牌建设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设思路,临沧农垦在"十三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橡胶园,建设绿色生态文化茶园,打造水果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及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文化产业园。  相似文献   

8.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政策导向。以"广西来宾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例,对示范园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下园区农业发展路径、产业选择及项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为园区建设规划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5月,南宁启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在所辖12个县、区各选择1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综合示范村重点打造。截止2017年7月,31个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本文采用发放问卷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侧重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议和对策等方面,希望能够对南宁市新建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生态综合示范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以来,楚雄市以生态示范建设为载体,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全市生态创建水平。楚雄市以落实乡镇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结合,统筹城乡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推进以生态市、生态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为  相似文献   

11.
榆中县冯湾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已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抓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入手,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支部带村、建设和谐新村"的原  相似文献   

12.
严峻的环境形势,已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农村地区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地、资源富集区以及特色产业基地,在保护首都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北京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了农村自身的优劣势,并以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以及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为北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着力实施"345"工程(三大农业园区,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五大农产品基地),以园区建设铸亮点,以产业带建设求特色,以基地建设促产业,构建具有我区鲜明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1.打造三大农业园一是建设大鲵产业园。计划投资4亿元,规划占地面积67公顷,建设一个以大鲵文化为主题的集繁衍养殖、餐饮娱乐和风景艺术于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49-151
从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提倡科技减污和转型产业发展等相关发展对策,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不仅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还要集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逐步构建"互联网+三农"生态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一是建立"互联网+政府+龙头企业"的特色产业。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将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以县级为单位进行大规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制定的"退耕还林"等政策,我国的生态林业步入稳定发展的时工作服,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着植树造林的树种较为单一、经营模式简单初放、农村林业的种植区域不严谨、农村林业的管理松散,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等问题,因此,在发展中,应掌握林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种植科学选择林木种类,同时应当加大林业规划管理,完善林业加工产业,使生态林业建设健康发展,助推农村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平市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区位、产业、物流等多因素结合的良好基础。2015年12月,桂平市被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定为"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于2017年通过国家验收,但存在公共服务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物流资源未有效整合,为县域实体经济提供电商综合性服务、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不强等问题。以广西桂平市为例,研究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提出完善综合服务机制、配套支撑体系、培育重点产业及专业人才等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为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农业部、省、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要求,我县以"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着力发展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大地蔬菜。并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和建设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达县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现状1.农业园区基本情况园区涉及双庙乡、赵家镇、马家乡、木子乡4个乡镇、37个新农村示范村,幅员面积100km2,核心示范区双庙乡离达县主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全区各市及部分县实地调查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广西发展生态农业战略意义、发展瓶颈,提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广西目前已建立一百五十多个生态农业示范村,生态农业建设已初显雏形,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主要存在发展基础不完备、技术人才缺乏、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培训,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优化生态产业的组织建设,坚持走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宁夏农林科技》2014,(2):58-60,76
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样本,通过分析闽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农村"生态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农村环境监控和执法;凝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注重统筹协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重视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