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控失肥常量施用和控失肥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肥常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水稻增产11.11%(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纯收益增加13.27%,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控失肥减量处理产量较农民习惯处理增产1.45%、纯收益增加4.28%,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失肥料能够节本增效,以控失肥常量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控失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控失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实施小麦施用控失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控失肥处理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34.2万穗/hm2、0.32粒、3.77%0、.19 g和447.52 kg/hm2。[结论]控失肥能够增加小麦群体的有效穗数、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基肥减量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CF)、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LCF100%)、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15%(LCF85%)和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30%(LCF70%)。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较农民习惯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均能一定量增加分蘖数,以LCF85%增幅最高。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肥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7.27%~13.9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来提高水稻产量,且以控失复合肥减施15%增幅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15%侧深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促进安徽水稻绿色生产。研究了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控失肥料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T_2)相比,控失肥处理(T_3、T_4、T_5)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91%、9.31%和10.32%,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的增加,但一次性施用包膜控失肥(T_6)下,其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控失肥处理(T_4、T_5)的水稻经济效益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增幅为10.11%和10.97%。  相似文献   

6.
云天化控失肥处理(6月30日)的单株分蘖个数较常规施肥处理多0.82个,平方米茎数较常规施肥处理高70株,移栽期相同的情况下,返青期较常规施肥处理提早2d,分蘖期较常规施肥处理提早6d,平方米有效穗数较常规施肥处理多22个,穗粒数、结实率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高2.5粒、2.7个百分点,在实脱产量方面,施用控失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公顷增产637.5kg,增产率为7.7%。  相似文献   

7.
为修文县六广镇玉米种植施肥提供依据,设不施肥(CK)、习惯施肥、习惯施肥+有机肥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习惯施肥+有机肥处理玉米生长旺盛,穗长(23.7cm)、穗粗(5.6cm)、穗粒数(601粒)、千粒重最高(325g);产量为546.5kg/667m~2,比对照和习惯施肥分别提高33.9%和6.20%。习惯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有机肥处理分别比无肥处理增收115元/667m~2和83元/667m~2。  相似文献   

8.
今年在水稻上开展了“红四方控失肥+沼液”模式的试验,将控失肥作为基肥,后期配套沼液还田,不再另外施用化学肥料。试验地点设在18队和4队,跟踪处理条田与常规对照条田的苗情、调查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由18队的试验可以看出:在亩穗数方面,“控失肥+沼液”处理比常规对照高0.25万,每穗实粒数比常规对照高0.5粒,结实率、千粒重两者差异不明显。在实收产量方面,“控失肥+沼液”处理比常规对照高8kg/亩。处理条田的效益比常规对照高10.45元/亩。由4队的试验可以看出:“控失肥+沼液”处理亩穗数比常规对照低1.4万,每穗实粒数比常规对照高2粒。在实收产量方面,“控失肥+沼液”处理比常规对照低9.5kg/亩。处理条田的效益比常规对照低15.75元/亩。  相似文献   

9.
朱宏  赵丽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01-5902
[目的]研究氮素调控对寒地水稻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优化施肥(INM)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肿)处理株高高,分蘖多。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比FFP处理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3.1%和14.3%;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8%和3.3%。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空瘪率比肿低1.3%;有效穗多23.8穗/m^2、穗实粒数多2.3粒,产量达9.27t/hm^2,比FFP增产7.0%。[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宿松县单季水稻田进行了配方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分蘖多,成穗率高,有效穗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多;穗长适中,短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长于不施肥处理,每穗实粒数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多;千粒重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处理;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产值、纯收入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控失化肥(控失复合肥、控失尿素)和普通复合肥、尿素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平均每667m2产量为587.1kg,比习惯施肥524.7kg增产11.8%;控失尿素平均产量为572.2kg,比尿素516.8kg增产10.7%;控失化肥增产主要通过增加单穗重、穗长、行粒数、穗粒数等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施用控失尿素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施用常规复合肥(T1)、普通尿素配方肥(T2)、控失尿素配方肥(T3)3个处理并采用基追结合的施肥方式探讨施用控失尿素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控失尿素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T1、T2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分别达到15.26%、9.91%;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达到8.75%、9.92%。综上,控失尿素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氮肥偏生产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控失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控失复合肥,而控失尿素对水稻生产的研究还较少,为探究控失尿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特征、产量、干物质量和氮肥效率等影响。【方法】试验以籼稻杂交稻品种隆8优丝苗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处理、不施肥、常规尿素施肥处理和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调查参试水稻品种生育特征、实际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成熟期干物质量和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控失尿素施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影响较小,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较常规尿素施肥处理增产5.5%,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9.5%,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提升2.3%以上,增产效果主要来源于均衡的产量结构和良好的干物质积累。同时,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较常规尿素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7.9%,可以在相同氮肥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产量。【结论】控失尿素施肥可较常规尿素施肥产量结构均衡,干物质积累增加,增加实际产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控失尿素精确释放周期以及控失尿素最佳使用总量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优化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水稻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3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蘖数增加29%,比优化施肥处理增加23%;缓释肥1、缓释肥2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蘖数增加25%,比优化施肥处理增加18.7%。不同处理的产量顺序为:优化施肥>缓释肥3>缓释肥2>缓释肥1>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比缓释肥料1、缓释肥料2和缓释肥料3的产量增加了6.4%、6%和3.7%;缓释肥料1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8.7%,缓释肥料2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9.1%,缓释肥料3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11.3%。试验表明,优化施肥处理肥料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但施用缓释肥料的处理水稻群体质量较差。3种缓释肥料处理在施肥后的40~50 d释放量较高,这与水稻需肥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密度配置下夏玉米单产对一次性分层施肥的响应机制,明确增密与一次性分层施肥协同对集成模式的贡献力度,陕西省兴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陕单650为试验品种,开展了不同密度配置下缓释肥料一次性分层与不分层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相关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4 500株/亩不分层施肥相比,5 500株/亩+分层施肥对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但2个处理的行粒数、单穗粒重有显著差异,5 500株/亩+分层施肥较4 500株/亩+不分层施肥增产27.18 kg/亩,增产幅度为4.8%,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增产机理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钙镁磷型复混肥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工艺生产的钙镁磷型复混肥对早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钙镁磷型复混肥0号、1号和2号可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1.86%、20.25%和13.4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钙镁磷型复混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可以提高早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其中施用钙镁磷型复混肥1号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为最高,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了11.70%和19.63%;施用钙镁磷型复混肥可以促进水稻株高和分蘖数的增加,并能促进水稻旗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钙镁磷型复混肥的生产工艺及其在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中早39高产栽培施肥技术,提高早籼稻肥料施用效应及其节肥效果,减少化肥流失,开展了中早39施用控失配方肥不同用量及使用方法与常规肥料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早39施用控失配方肥(控失复合肥+控失尿素)对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效应,突出表现为控失N效应,中早39产量随控失配方肥施N量增加而呈线性提高趋势,其次控失P量与产量也存在正量线性关系,但控失K量与产量却存在负量线性关系。从整体效应得出的最佳施肥总量,控失N施用量应调高为12.3 kg/亩,控失P量调高为3.8~3.9 kg/亩;从肥效和利用来看,通过改进常规施肥,可提高节肥效果10%左右。从经济性状效应来看,由于早籼稻生育期相对较短,在调制控失复合肥时应适当提高营养释放速率,以利提高促早蘖,控穗期氮量需求,创多穗保大穗健穗,提高结实率,发挥增产潜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控氮减磷稳钾的处理在株高上与常规施肥相比较减少1.3cm,在基本苗数、平方米穴数、单株分蘖与常规施肥相同,平方米茎数比常规施肥高0.2株/穴;穗粒数方面比常规施肥高0.2粒;在结实率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低0.2个百分点;千粒重与常规施肥相同为25.9g;平方米穗数比常规施肥多1穗。控氮减磷稳钾施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975kg,与常规施肥十分接近,达到了减肥稳产的目的,实现公顷节本增效180元以上,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重复试验,研究了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水稻苗情、产量、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处理较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当地农户习惯施肥+清水处理,有效穗分别增加11万、3万穗/hm2;每穗粒数分别减少4.6、0.2粒;千粒重分别增加1.1、0.4 g;结实率分别增加2.5、1.4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550、400 kg/hm2,增幅分别为6.2%、4.4%;最终新增产值分别为270.0、1 454.4元/hm2,增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增值较大说明水稻增施叶面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低产田新型氮肥田间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99-1502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心连心新型肥料(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对春玉米生长性状、产量与构成因素和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低产田条件下,新型肥料可有效促进春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上,与常规处理相比,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聚能网尿素效果最佳,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效果次之;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可以看出,各处理可通过提高春玉米穗长、穗粒数和百粒质量来实现增产,增幅达12.38%~20.65%,其中,聚能网尿素处理增产效果显著,穗长减少11.32%,穗粒数增加35.58%,增产1 019 kg/hm~2;春玉米氮肥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高,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性施肥、控失尿素和含锌尿素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5.82,4.00,3.94,3.59,3.53 kg/kg,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3.01%,23.38%,20.55%,23.56%和27.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