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目前已形成20多万hm2滨海盐碱地,如何快速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区通过以暗管改碱技术为核心的滨海盐碱地强化脱盐、土壤改良技术,快速提高滨海盐碱地耕地质量和滨海湿地生态恢复,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备耕地资源滨海盐碱区设施种植面积的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盐碱地改良已迫在眉睫。该文在调查福建省滨海盐碱地设施蔬菜种植盐渍化的基础上,从水肥综合调控、种植结构优化和生态种养循环等方面提出了滨海盐碱地设施种植经济可行的农作改良方案,以期提高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盐碱土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其生产投入低,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适宜在北方滨海和内陆滩涂等 区域大规模种植,发挥利用和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向日葵在北方盐碱地的利用现状及其生物改良模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向日葵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优势和意义:(1)向日葵的植物特点及分布;(2)向日葵的经济 价值,包括其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肥料制造、工业原料、生物医药原料、环保吸附剂方面的应用,以及其本身的观赏价值;(3)向日葵耐盐碱性研究及配套技术,包括耐盐碱向日葵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等;(4)耐盐碱机制等.向日葵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经济作物,相比于粮食等大宗作物及观赏性花卉,在生物改良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盐碱地推广向日葵种植的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目前有盐碱地9 913万hm2,其中江苏省居多(滨海盐碱土)。在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日趋紧张的今天,加强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研究和开发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江苏省五图河农场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治理技术的总结,提出了具操作性的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对农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概况,对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在滨海开发区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利用"灌水洗盐"方式在改良盐碱土壤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以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概况,对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在滨海开发区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利用"灌水洗盐"方式在改良盐碱土壤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以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与景观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盐碱度高,很难为植物提供所需土壤养分,使得植物种类单一,造成滨海盐碱地景观缺失。本文主要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滨海盐碱地成因,分析景观缺失现象,借助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网络共享对近代科研人员在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探讨景观植物的引种筛选,实现在营造滨海景观的同时改良盐碱地,旨在为今后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新疆引进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进行人工种植,研究其适应性和在滨海盐碱地上的耐盐能力及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上的耐盐能力为1.5%,对滨海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盐碱地植棉对于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制定滨海盐碱地植棉关键技术的同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技术,包括盐碱地棉田改良与培肥、棉花适当晚播、适增播量、加强苗期管理、雨季及时排涝等。本文对这些配套技术作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玲  魏文杰 《农学学报》2017,7(11):23-26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水分、pH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秸秆覆盖试验(FG),并以不覆盖秸秆作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FG在0~20cm,20~40cm土层土壤盐度分别下降了16.09%和7.26%,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69.21%和59.08%。由此可得,秸秆覆盖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表聚作用,从而达到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在近几年的发展步伐很大,当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的绿化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所以笔者在本文从滨海地区盐碱土壤对植物的危害;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的配置和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的应用管理3个方面来浅谈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的配置与应用。在滨海盐碱地区种植耐盐碱的植物,要改良盐碱化的土壤,在改良时一定要采取综合措施,和水利工程、农业发展、物理措施、化学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经过不断改良,就能把重盐碱地改造成轻盐碱地,达到生态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唐山滨海盐碱地区常见盐生野菜的种类、特性及经济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合理利用这些野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菊芋应用价值及其在河北滨海盐碱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菊芋的生物学特征特性,阐述了其在营养、药用、饲料及能源等方面的价值,并展望了菊芋在河北滨海盐碱滩涂的应用前景,可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并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的施工技术作了阐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上,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通过提高各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总产量,是我国在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滨海盐碱地是我省丰富的土地资源,仅辽河下游的营口地区就有300~400万亩。解放以来,党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在勘察设计开发同时,进行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营口地区种稻面积已达160万亩,单位面积产量已达850斤,有近百万亩稻田,水稻单产稳定在900斤以上。多年实践表明,综合改良措施在改造和利用滨海盐碱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综合改良措施我省辽河下游的滨海盐碱地,成土母质为海滨沉积物。属于以氯化物为主的浅色草甸盐土。五十年代初,本地区处于综合改良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可资源化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意义 由于燃煤废气的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近年来热煤利用方面引入了烟气脱硫技术以减少SO2排放,但同时又生成了一种脱硫副产物,主要是CaSO4和CaSO2的混合物,性质与天然石膏相似,并含有丰富的S、Ca、Si等植物必需或有益的矿质营养,在土壤改良上有广泛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大面积盐碱土地,据农业部统计,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地区共有3460万hm^2的盐碱土地,严重时寸草不生、长年荒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石膏是改良盐碱地的适宜改良剂,但天然石膏价格高,改良盐碱地的成本大,影响了推广应用。而上述脱硫副产物成本低,利用其富含CaSO4的特点改良盐碱地,不仅避免了副产物贮存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而且开辟了盐碱地改良技术的新途径。可以说,利用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盐碱土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现状与治理成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省11个地级市40个县的盐碱地分布面积以及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盐碱地广泛分布,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总面积为5 926.73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和德州市。其中轻度盐碱地2 655.07 km~2,占44.80%,中度盐碱地1 718.13 km~2,占28.99%,而重度盐碱地面积达1 553.53 km~2,占26.21%。全省盐碱耕地3 863.80 km~2,盐碱荒地2 062.93 km~2,盐碱地利用率高达65.19%。除东营市河口区外,山东省各县市盐碱地改良利用率普遍较高,2000—2010年间山东省累计投入31.80亿元,治理改良盐碱地2 532.67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2.39×10~4t。本研究还对山东省较成熟的盐碱改良模式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为今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在我国有较大的面积,研究、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盐碱地的危害,并从水利、物理、化学、生物四个方面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措施,然后对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做出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园林绿化对于改善滨海盐碱地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滨海盐碱地的特殊条件,给该地区园林植物配置造成一定的难度。文章主要针对滨海盐碱地的园林植物配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