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在纬度水平上引种差异及其生理响应,以纬度依次相差3°的扬州(原产地)、聊城(引种地)、北京(引种地)3处金镶玉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经Logistic 方程拟合获得3个纬度梯度下金镶玉竹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生理指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金镶玉竹叶片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2)金镶玉竹LT5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MDA含量变化与之相反;3)不同栽植地金镶玉竹的抗寒性综合排名为北京>聊城>扬州。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北京、聊城栽植的金镶玉竹抗寒性已显著高于扬州,高纬度地区引种栽植对金镶玉竹驯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日照地区部分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低温是竹类植物在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中得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究其抗寒性机理,扩大引种范围,本文以6个竹种(品种)为试材,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所有抗寒性指标分析得出,6个竹种(品种)抗寒性顺序为: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相似文献   

4.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11种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引种的11种竹子为对象,测定了自然低温状态下各竹种的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抗寒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淡竹、桂竹、金明竹,黄纹竹、金镶玉竹这5个竹种的综合评价值介于0.5~0.7之间,抗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余6个竹种的综合评价值均小于0.5,抗寒能力较弱。11个竹种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淡竹桂竹金明竹黄纹竹金镶玉竹黄槽石绿竹短箬竹毛毛竹金明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金竹。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引进的‘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等5个杏品种1年生休眠枝为试材,经低温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越冬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高,同一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间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不同,表明各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抗寒力排序为:‘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  相似文献   

8.
宋丽华  高玲 《林业科技》2010,35(6):52-55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的方法,通过对红瑞木、北海道黄杨、紫叶矮樱、金银木、金叶莸、小叶黄杨1年生休眠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比较它们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6种灌木绿化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呈“S”形变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平稳后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6种灌木绿化树种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叶莸、红瑞木、金银木、紫叶矮樱、北海道黄杨、小叶黄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园林中的竹石景观为研究对象,对竹石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各种竹石景观的配置手法和应用地点;总结了北京园林竹石景观的特点:竹与"秀"石的配置较少,而与"拙"石配置较多;竹石景观配置中的竹种以箬竹属(Indocalamus sp.)、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黄槽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主。  相似文献   

12.
竹子是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植物。文章调查了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城区竹子在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东营市中心城区绿化用竹种有3属6种,分别是淡竹、早园竹、桂竹、金镶玉竹、鹅毛竹和阔叶箬竹。其中,淡竹频度值均最高,其应用较为广泛。淡竹株高和茎粗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附属绿地(AG)类型中生长量最大,分别达(4.4±0.7) m、(18.1±0.8) cm。比较综合公园(G11)中的6个竹种的生物量发现,桂竹生长量最大,高度(7.5±0.5) m,茎粗(3.5±0.45) cm。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市下一步竹子的推广应用和养护管理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竹子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和灰金竹(Ph.nigra var.henonis)是重要的观赏竹种,为丰富西藏的城市绿化树种种类,在拉萨市开展了紫竹和灰金竹引种栽培试验。试验采用3因素(基质、复合肥和生根粉)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因素和水平对引种竹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自云南昆明的紫竹和灰金竹在西藏拉萨栽植2年后,2个竹种的成活率分别达到68.0%和47.0%,发笋率分别为36.8%和35.8%,显示出紫竹在拉萨的适应性要强于灰金竹;在各因素中,复合肥对于紫竹成活率影响最大,而生根粉对灰金竹成活率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于2个竹种生长指标影响程度的排序是一致的,即基质>生根粉浓度>复合肥施肥量;3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均为:以牛粪为基质、复合肥施用量为10 g/丛、用0.02%的生根粉溶液浸泡竹篼。研究结果为紫竹和灰金竹在西藏拉萨市等高寒地区的引种及苗木繁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盆栽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镉处理在金镶玉竹不同器官中的吸收、累积和迁移分配规律,以及铅、镉对金镶玉竹细胞膜透性、脂过氧化与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镉胁迫下,根部是吸收积累重金属的最主要部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之间的迁移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初期抗氧化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4种耐寒观赏竹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北方种植主要受低温的制约。试验选取淡竹、青竹、箬竹和早园竹4种比较耐寒的观赏竹,在山西晋中地区冬季(11月份)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植株体内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结果显示,不同竹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淡竹的抗寒性更强,早园竹的抗寒性较弱。因此,建议在晋中地区可引种淡竹,同时在引种的前3年做好冬季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河南淅川竹博园从浙江安吉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栽培。结果显示,初步认定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高节竹、美竹等10个竹种能够适合在淅川发展。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适地适竹,分类经营,扩大试验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次对空中竹进行了定义,研究比较了自然状态下大肚竹空中竹与正常竹叶片的性状。结果表明:与正常竹叶片相比,空中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0.5%、35.3%和31.9%;而游离脯氨酸、SOD、POD和CAT则分别升高了19.3%、61.6%、138.1%和1.1%;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分别升高了12.4%和4.5%;叶片的RPMP降低了45.6%,RWC升高了7.2%,WSD则下降了30.4%。空中竹离体叶片保水力(失水率)低于正常竹,叶片失水率达100%时空中竹离体叶片需经24 h,而正常竹叶片只需14.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