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1产量性状1.1区域试验2013年泉花806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荚果产量3 930.0 kg/hm~2,比高产对照泉花7号增产10.3 6%,增产达极显著,籽仁产量2 778.0kg/hm~2,比对照增产14.25%,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荚果产量3 816.0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55%,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2 734.5kg/hm~2,比对照增产10.22%,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泉花806荚果产量3 873.0 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  相似文献   

2.
豫花14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5年以抗青10号为母本。鲁花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抗早熟花生新品种,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优质白沙型花生区试,两年15点平均荚果产量2960.5kg/hm2,子仁产量2241.7kg/hm2,分别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8.19%和13.62%,均居试验第一位。1996~199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试验,两年15点平均荚果产量3322.5kg/hm2,子仁产量2423.8kg/hm2,分别比对照白沙……  相似文献   

3.
丰产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秋季以泉花327为母本,国际半干旱研究所的ICGV94449A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耐旱、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系200131-6-1-2。该品系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单产4215.3kg/hm2,比对照增产12.33%;子仁单产2844.8kg/hm2,比对照增产12.65%。粗脂肪含量51.56%,蛋白质含量29.08%。生育期120~123d左右。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青枯病鉴定结果为感病(S)类型。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福花4号。  相似文献   

4.
浙春5号 (原代号6895 )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衢州市农科所合作,以灰33作母本、78C35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浙春5号1999~2000年两年参加衢州市春大豆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1731kg hm2 和2100kg hm2,比对照品种浙春3号增产5.58%和6.48%。2000年参加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4.5kg 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8.83%。该品种1997年衢县云溪乡锦桥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5.
福建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7个花生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泉花551’平均荚果产量4873.5 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5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品种还有‘莆花4号’、‘福花8号’、‘泉花8号’和‘闽花8号’。对各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仁重、百果重、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公斤果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公斤果数、百仁重、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6.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以创制抗旱、耐瘠、绿色、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为核心。自主创制并选育出玉米优良自交系G11-1-1和P209,并用两亲本测配出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22号。红单22号参加2020—2021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为10 155 kg/hm2,比对照增产8.5%;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产量为11 085 kg/hm2,比对照增产7.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20 kg/hm2,比对照增产8.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235 kg/hm2,比对照增产5.9%。红单22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20438。  相似文献   

7.
甘薯新品种龙薯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薯1号原系号C3-2,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1992年以岩粉1号为母本,龙岩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01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龙薯1号丰产性好,增产显著。199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平均鲜薯42814.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9.5%,平均薯干达11302.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7.43%,均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年又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续试,平均鲜薯40962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20.7%……  相似文献   

8.
蒋华 《中国种业》2016,(11):49-51
2015年承担了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以泉花7号为对照,从产量、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花250小区荚果与子仁产量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综合表现较优,建议2016年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正>1品种来源仲恺花1号是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华侨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湛油41为母本,粤油1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08年5月经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适合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江西南部、河南南部的花生主产区推广种植。2产量表现仲恺花1号2014年春季引入福建省安溪县种植,经过春、秋两季的试验示范,表现结荚集中、荚果大、产量高,试验区产量4 583kg/hm2,比对照汕油71增产10.5%,达极显著水平,示范片平均产量4 401kg/hm2,比当家品种汕油71增产8.6%,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吉花4号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0年以鲁花12号为母本,唐油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在吉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吉花4号平均荚果产量3217.4kg/hm2,比对照品种白沙1016增产16.4%。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吉登花生2012003。  相似文献   

11.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生 《作物杂志》2011,27(1):121-122
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为母本,高蛋白品种早熟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889kg/hm2,比对照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46.5kg/hm2,比对照增产6.5%;2002年在陕西省引育中心区试点,最高单产4707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41.95%,脂肪含量最高23.62%,属蛋白质脂肪兼用型品种。该品种抗SMVⅠ、SMVⅢ和大豆灰斑病,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夏播。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12.
苏玉 (糯 )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早熟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者江苏省特用玉米区试,鲜果穗平均单产分别为12756.0kg hm2 和11875.5kg hm2,比对照种增产4.5%和11.2%。2001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玉米生产试验,鲜果穗平均单产14199.0kg hm2,比对照增产12.08%。鲜子粒平均单产9180.45kg hm2,比对照增产27.46%,……  相似文献   

13.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任丽 《中国种业》2016,(4):59-59
开农176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和开选01-6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其油酸含量76.8%,亚油酸含量6.9%,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1.13。全国北方区大花生中间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4807.35 kg/hm2,比对照花育19号增产7.28%;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6044.25 kg/hm2,比对照豫花15增产9.71%。三年48点次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5019.00 kg/hm2,44点次增产,增产点率91.67%。高产示范结果,开农176荚果产量8164.95 kg/hm2。开农176于2013年分别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智广俊 《作物杂志》2001,17(2):41-42
内蒙古卓资县哈达图乡智广俊个人自费选育的蒙麦35 (原代号8952 )旱地小麦新品种,于2000年10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蒙麦35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1 增产显著参加自治区级1996~1998年旱坡地区试,平均单产2251.5kg/hm2,比对照蒙选1号和蒙麦34品种增产18.5%以上。参加自治区级2年生产示范试验,比对照内麦21平均增产72.6%。创全自治区历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增产幅度之最。乌盟化德县推广站1998年试验单产2581.5kg/hm2,比内麦21品种增产11……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籼8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水稻新品种。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生产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全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7.93t/hm2,比对照扬稻4号增产7.86%,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省区试平均8.0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平均7.77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9%,居各参试品种 (组合 )之首。1998年在阜南示范种植近30hm2,一……  相似文献   

18.
于文东 《作物杂志》2004,20(6):20-21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12℃, 无霜期200 天, 日照时数2800h, 年降雨量在600mm 左右, 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但由于本市春季十年九旱, 对花生的播种、出苗、生长十分不利, 严重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烟台市科技工作者在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将花生带壳播种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 组装配套成功花生果播覆膜栽培技术,使全市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据1996 ~2001 年6年在烟台市46 处小区试验, 果播覆膜平均荚果产量6204.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米播露地分别增产799.5kg/hm2 和2005kg/ hm2, 增幅达14.8% 和47.8%。另据1650 处大田考察,64066hm2 果播覆膜花生平均荚果产量4852.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露地米播分别增产595.5kg/hm2 和1713kg/hm2, 增幅达14.1%和54.6%。  相似文献   

19.
甜脆80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南方(西南)组甜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5706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8.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10138),适宜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和四川海拔800m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云南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