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地膜覆盖是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保温保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应用的范围较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地理面积广阔,且气候和降水充足,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云南地区存在温度和降水不均匀的现象,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如,在云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地膜覆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促进玉米的种植,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云南地区玉米种植的现状,探讨地膜覆盖技术的相关要点,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在云南地区的有效应用,实现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增产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积温不足的高寒山区和干旱少雨地区,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比较显著。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让农业快速发展的内容就是各种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而在马铃薯种植领域,较为重要的就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这种技术能够让马铃薯抗拒的高寒地区也成为马铃薯的种植地,从而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保证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人民对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都不够合理,从而导致高寒地区的马铃薯产量依旧较低,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此类情况,本文做出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高产作物的种植,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增加种植户收入的目的.而在我国的高寒山区,因为其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在水利条件上缺少丰富的水资源,导致高寒山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高寒地区内,玉米种植行业一直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高寒山区属于海拔高的地区,因此对于农业的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基于此,主要针对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旱地玉米土壤温度,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分别比常规种植(CK)高出5.4%、13.07%。其中,普通地膜的增温幅度最大,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在10 cm和20 cm土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覆盖方式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常规种植增产219.19 kg/667m2,增产幅度达32.66%。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方式是辽西地区提高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最佳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7.
云南滇西北地区是中国种植高寒水稻最多的区域,为了了解影响滇西北高寒稻作区水稻产量的主要原因,从生态因素、品种与栽培技术两个方面,对影响滇西北高寒稻区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滇西北高寒粳稻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裸地五种种植方式探讨了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渗水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育进程合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1.19%-98.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37%-38.31%,其中全模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8.31%,适宜在积石山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地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有利于玉米生长,随着国内早熟玉米育种的发展和国外早熟品种的引进,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土地生产的效益,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玉米大垄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本文对高寒地区玉米大垄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对高寒地区玉米生产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栽培方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因此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方面,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关乎到我国粮食整体产量。因此如何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得到有效提高,将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下面是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一、玉米的栽培技术(一)玉米种植区域的整地与施肥玉米这种粮食作物,相比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有着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玉米种植时,对种植地区的土壤质量和温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我镇的种植量及为辽阔,其栽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地膜覆盖技术对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膜覆盖技术应结合杂交技术、分带轮作、合理密植、水肥结合,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的新的栽培技术,才能整体提升玉米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部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出发,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内蒙古西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纬寒地晚熟玉米杂交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高寒地区晚熟玉米杂交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施肥、播种、揭膜、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寿区八颗街道属于浅丘平坝,深丘丰山区,海拔330~800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玉米栽培技术决定水稻产量的多少和品质的好坏,八颗街道玉米的主要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种植,玉米作为八颗地区除水稻外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已成为家家户户种植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6.
阐述杂交玉米曲辰3号在高寒山区引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早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底肥与合理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寒山区小麦产量较低,加之生育期较长而影响玉米等大季作物的播种和生长,严重制约着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地膜小麦(全称为“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国家科委早已下达的一项突破性高新技术。但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尚未在六盘水市推广。为了探讨地膜小麦在高寒山区  相似文献   

18.
大同盆地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大同盆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与普通地膜覆盖效果对比试验、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效果对比试验、耐盐碱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分析了各项技术对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陆苏打盐化土上,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并延长玉米生育期;膜下滴灌技术使玉米产量和土壤脱盐率均明显提高;大丰26和并单5号较耐盐碱,冀玉9号和郑单958施改良剂后,增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饲用甜菜高产、优质,营养丰富,是适口性极好的饲料作物.高寒阴湿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牧草生长期短,尤其在冬春季节家畜饲料严重不足.因此,利用地膜覆盖措施在高寒地区种植饲用甜菜,是弥补当地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2000年我们在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试种饲用甜菜获得了成功.现将天祝高寒阴湿地区饲用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陕北地区玉米种植由于其土壤含水量比较低,玉米种植的效益一直不是好。但是随着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了玉米的单产和总产量。在提高玉米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陕北片区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就玉米覆膜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