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0月,新季玉米上市,玉米价格普遍下行。随着11月中旬东北新玉米第一轮上市高峰来临,现货市场供需矛盾激化,玉米价格难以继续反弹,或在季节性上量供应压力之下出现震荡趋弱走势。10月,临储玉米逐渐淡出供应,市场已由新玉米接棒,新玉米开始集中上量,价格普遍下行。行情方面,玉米主产区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在卖跌心理作用下种植户出售积极高,新粮上市量显著增加。而由于临储政策取消,市场观望  相似文献   

2.
<正>10月玉米市场供应宽松,现货价格回落,但是回落幅度有所缓冲,价格整体偏弱震荡。未来,由于优质玉米供应紧张性偏高,价格下行空间有限。10月,玉米市场进入新陈对接期,新粮供应压力及临储陈粮投放量增加,贸易热情逐步上升。行情方面,10月国内玉米市场处于新陈粮源共同供应市场,临储拍卖数量不断在增加,新玉米上量节奏逐步加快、临储陈粮周投放量增加,市场供应将呈现宽松格局,现货价格顺势回落,但是降温降水天气影响粮源的上量进度,潮湿天气给玉米  相似文献   

3.
正8月,新季玉米逐渐上市、小麦替代增多对玉米价格形成利空,月内市场行情阶段性震荡。后市由于新季玉米供应压力将逐渐加大,且前期传闻国储玉米轮储政策仍有风险,预计新季玉米看跌大趋势不变,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滑。8月,市场余粮逐步消耗,新麦替代和新季玉米上市共振,企业整体采购环境宽松,但区域性供应紧张局面依然存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上半年玉米市场仍是政策主导。在政策调控的引导下,整体价格先升后降的态势。因临储收购导致流动性粮源下降,上半年饲料养殖需求清淡,深加工效益不佳以及新麦上市等因素,玉米现货市场陷入持续调整阶段。在供应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极度有限。纵观上半年,国家针对玉米继续实施一系列政策,临储收购、临储拍卖等,但因终端需求下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更趋理性。预计,下半年玉米市场供应充足,在需求未出现大幅提升的刺激下,下行压力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近期玉米市场利空及利好因素较多,现货价格整体趋稳,局部市场小幅波动调整,那么,当下玉米市场供需情况如何,后期价格又将如何演绎? 供应方面,当下国内玉米市场供应整体宽松,但是受新粮收割上市推迟和偏慢影响,潮粮上市节奏不及预期.一方面新粮逐渐上市,另外部分市场贸易环节仍有陈粮库存,新陈粮一起供应市场,现货市场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但月初国内北方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降水天气,影响了部分产区新季玉米成长和收割节奏,新粮上市对于市场供应的冲击不及预期.但是中旬以后天气好转,各地收割进度较快,国内新季玉米整体丰产,10月下旬潮粮上市量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秋季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发生重要逆转。需求疲软,加上供给增加,导致玉米市场由供需偏紧转向阶段性供大于求。近来,虽然新季玉米上市,但市场价格仍旧反弹乏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目前畜禽存栏量高企仍将维持饲料需求,但新季玉米产量大增,将对市场价格继续构成打压;另外,虽然近期国家又进一步明确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但目前临储政策尚未全面启动,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呈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市场各环节主体玉米库存普遍偏低、刚性备库需求面临释放,短期内玉米现货价格下方仍有支撑。由于2015年玉米供应压力极为庞大,整体市场预期较为悲观,政策支撑的削弱也令市场失去最后的支撑,预计后期玉米价格重心将明显下移。12月,东北玉米临储收购保持偏快进度,下游企业对玉米消费仍不乐观。行情方面,随着天气转好,产区新玉米脱粒进度加快,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市场传闻陈临储玉米将  相似文献   

8.
《河北畜牧兽医》2004,20(11):14
目前,新玉米陆续上市,国内玉米市场压力明显增强,部分地区市场价格出现跌落,东北新季玉米也将收割上市,市场供应数量将进一步加大,节后国内玉米市场是否会继续下跌,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何在,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临储玉米拍卖预期近期落地,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或将被打破,加之6月份新季小麦上市以及南方销区进口谷物将陆续到货,玉米市场强势状态或难维系,价格必将迎来真正的拐点。从目前所获悉的消息看,临储玉米拍卖底价保持去年水平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以二等粮为例,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底价分别为1640元/吨、1690元/吨、1740元/吨,算上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3年开始,国内玉米市场逐渐步入漫漫熊途,今年以来价格跌幅更是持续加深,至今仍然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而导致玉米市场持续疲软、价格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宽松及需求低迷;最近,备受业界关注的玉米临储价格调整政策公布,挂牌收购价最终敲定为1元/斤,相比去年平均降幅高达12%,这更是雪上加霜,令各方明显看空市场;加之,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将对市场继  相似文献   

11.
<正>在玉米产量有望继续创新高的背景下,国储收储玉米量大才能使得玉米价格坚挺,预计在收储政策的托底之下,下月玉米现货价格有望逐步止跌企稳后小幅上涨,但新季玉米价格的天花板或在收储价2000元/t左右。2015年10月,新季玉米集中收获,市场供应压力有增无减,利润微薄贸易商收购谨慎,企业收购也相对观望。国储陈粮库存充足,产区新陈玉米无缝衔接,短期内供应压力面临持续释放,而受临储收购价同比偏低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偏弱等利空因素拖累,市场成交清淡,玉米价格呈现持续下滑走势,全国现货均价月环比下跌239.67元/t,跌幅为11.24%。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米大库存时代到来 后市价格承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阳 《饲料广角》2014,(5):15-15
<正>政策主导无疑是2013/14年度的中国玉米市场最大关键词,临储收购政策对市场的作用空前放大,不止表现在对价格走势的影响,更使国内全年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悄然生变。目前东北临储收购时间已经过半,临储库存不断攀升;玉米仅余两月,华北余粮供应压力仍旧明显;生猪养殖亏损加剧、H7N9流感疫情仍在持续,深加工产品行情走弱、行业开工率长期不足……诸多利空因素影响持续释放,后市玉米价格承压明显。1临储东北大力度"抢粮",高库存施压市场价格2013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提高2013年玉米临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玉米市场(一)主产区玉米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裕8月底,华北黄淮地区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偏紧状况明显缓解。9月底,东北地区新季玉米开始上市,至10月中旬,各地新季玉米大量上市,玉米市场供应宽松。目前,东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水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11月6日,黑龙江农户销售进度为16%,高于上年同期  相似文献   

14.
<正>今春以来,由于国内市场优质玉米紧俏,临储玉米开拍后较长时间呈现高成交量、高溢价、高成交率的"三高"特征,支撑了玉米价格的不断上行。但7月下旬以来,随着过去几个月临储的玉米持续拍卖和华北等地区余粮的出库,国内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目前拍卖溢价与成交量双双降低,从而遏制了玉米行情的进一步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已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今年价格下跌拐点比上年提前两个月到来;且随着新季玉米的陆续上市,后市  相似文献   

15.
1总体情况
  2014年,受东北和华北干旱、国家临储拍卖政策带来有利支撑、进口玉米受限、下游消费需求增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涨幅大、增速快。2013/14年度的临储收购量达6914万t,国储库存突破1亿大关,直接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东北、华北优质玉米价格处于高位,销区刚性需求不减,我国“政策化”的玉米市场再次显现。三季度国家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加大,东北地区国储玉米拍卖成交价、量不断创下新高。7月上旬突如其来的旱灾被市场所炒作,个别地区产量小幅下滑,全国秋粮总产量略降。随着关内新季玉米上市,国内玉米市场需求格局有所改善,玉米市场在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四季度价格呈现稳中缓降的态势。从2014年新季玉米质量来看,未来优质玉米仍会出现供不应求格局。但2015年玉米价格震荡空间较小,麦麸、高粱等作物替代或将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6.
受产情、疫情、天气、临储等诸多因素影响,2020年国内玉米市场走出了超级大牛市,尤其新粮上市后各方势力积极入市抢粮、囤粮,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春节前后到达顶点.今年3月份受东北地趴粮上市冲击,价格开始回调,4月份受全球粮食紧缺舆情影响,进口粮食成本抬升,玉米价格止跌反弹,5月份发改委大宗商品调控点名玉米,在宏观调控政策和"保供稳价"措施下,玉米期货率先下跌,随后带动玉米现货价格回落,6月份南方小麦大量上市,同时进口玉米集中到港,进一步补充南方市场供应,玉米价格弱势回调.总的来看,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自春节创了新高之后便开启了震荡下跌行情,不过当前价格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10):68-69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正值新陈交替、青黄不接时期,虽然东北地区玉米出库速度加快,且陈粮拍卖在即,但玉米价格仍稳定坚挺,而关内夏玉米由于部分地区供应存在缺口,价格强势已引起关注。笔者认为,虽然目前供需基本面已经发生悄然变化,但市场整体稳定的基础仍较牢固,且伴随双节的来临,在新粮批量上市前,玉米价格稳步趋强仍是主流。1新季玉米尚未上市供应存在一定缺口目前我国部分产区玉米青黄不接,加上东北产区车皮发运仍较为困难,导致关内及南方销区大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玉米供应缺口,特别是关内地区农民手中几乎无粮,而粮库粮源也相对有限,导致…  相似文献   

18.
8月,国内受临储玉米以及中储粮拍卖规则变动的影响,贸易商惜售心态减弱,市场供给预期增加,但优质玉米供应仍呈偏紧状态,饲料养殖企业库存低,采购需求支撑玉米现货价格延续震荡中上行走势,全国现货均价月环比上涨5.58%。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全球主要饲料原料供应充裕,价格低位徘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价在330~420美分/蒲式耳区间运行,年底价格与年初变化不大;大豆期价在910~1080美分/蒲式耳运行,全年下跌4.3%。我国蛋白消费需求强劲,推动大豆进口达到创纪录的9554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163万吨。玉米连年调控减产,在需求持续扩大后,7年来首次出现供需缺口,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给低迷的玉米替代品进口市场带来新的机会。2018年国内玉米市场将依靠临储拍卖来满足需求,拍卖价格也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大豆市场在全球供应充足,期末库存连创新高的背景下预计继续震荡寻底,豆粕采购需把握好节奏,切莫贪大求全,且行且珍惜。以下将分别对玉米和豆粕两大饲料粮的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禽》2001,23(21)
首先是玉米主产省的粮食销售政策。由于入世在即,北方主产省普遍希望在入世前降低玉米库存水平,因此销售积极性较高,特别是7 月份以来,玉米市场价格的不断下跌更增加了北方粮食部门的销售压力和出库积极性,这显然增加了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压力。此外,我国近期出台适度恢复陈化粮销售政策也将对市场价格构成一定压力。其次是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米的供应量和集中供应时间。今年该地区玉米产量预计为4400 万吨,接近上年。由于该地区今年取消了玉米保护收购价格政策,因此市场商品化程度和外运数量均将高于上年水平,这对玉米市场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