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该文采用盆栽人为控制浇水量的方法,研究油松、沙棘、柠条、山杏、侧柏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含水率,随干旱胁迫天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控水天数增加,5个树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8 d达到最大值;丙二醛与脯氨酸变化相似,均逐渐升高;而叶片相对含水率则逐渐降低。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油松山杏沙棘柠条侧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4个造林树种耐旱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研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树种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抗旱性较强的为五角枫、暴马丁香、荆条、卫茅、花曲柳、黄栌;较差的为紫穗槐、皂角、柠条、火炬树。  相似文献   

3.
杨森 《防护林科技》2013,(5):12-14,19
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矸石废弃地以排矸年龄为界限,划分为4个类型,在不同类型上进行人工造林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筛选适生造林树种。结果表明:Ⅰ类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紫穗槐>锦鸡儿>白榆>沙棘>沙枣;在Ⅱ类矸石废弃地上适宜造林树种排序为紫穗槐>锦鸡儿>火炬树>臭椿>白榆>刺槐;Ⅲ类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火炬树>臭椿>刺槐>白榆>杨树>侧柏>樟子松;Ⅳ类地区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火炬树>臭椿>刺槐>杨树>旱柳>白榆>侧柏>樟子松。  相似文献   

4.
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划分标准及辽西半干旱地区主要特点1 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干旱是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面积约为565 86万 ,约占国土面积的58 6%,大致包括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内蒙、新疆干旱地区为320万 ,约占国土面积的33%;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为45 22万 ,约占国土面积的4 7%。我国干旱地区包括内蒙西部、甘肃河西走廊、青藏高原西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广大地区;半干旱地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东部,内蒙南部,陕西、晋南、陇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种造林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各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认定,火炬树、卫茅、荆条、紫穗槐光合作用较强、耐阴性好,是油松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旱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1~8.2℃,年降水量400~600mm,最大降水量可达700mm以上,最小降水量仅有200mm,年降水量集中;年蒸发量近1600mm,是降水量的3~4倍。该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雪干燥。由于植被稀少、土壤质地粘重、雨量集中,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的严重失调。因此,辽西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在这个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瘠薄的树种能维  相似文献   

7.
辽西基岩质海岸造林树种适宜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辽西地区基岩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进行调查,经比较分析,造林树种应选择侧柏、刺槐、日本黑松、油松、火炬树。侧柏、日本黑松适应性强,适于在基岩质海岸的各类立地条件下生长.是造林的先锋树种;而刺槐、油松则受立地因子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只适于在特定区域和特定立地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杨树、油松、樟子松蒸腾的日变化和生长季变化及影响因子和各树种的耗水量进行了探讨,认为3种树种的蒸腾强度日变化和生长季变化以单峰型为主,蒸腾强度最大的是杨树。影响蒸腾强度的因子主要有光照强度、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几种引进树种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美稠李、欧李、银水牛果、美国李、西部沙樱、毛核木、美洲朴、针叶樱桃进行物候期、生长节律观测,以及实验室抗逆性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等方法,对各个引进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辽西地区抗旱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辽西地区荒山的类型及特点,从树种选择、配置方式、造林技术、抗旱造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以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荒山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1.
应用PV技术对北方4种阔叶树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温室内用盆栽法研究茶条碱(Acer ginnala)。山荆子(Malus baccata),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山梨(Pyrus ussuriensis)的抗旱能力。设置4种土壤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75%,61%,46%,35%)。应用压力室和PV技术测定4个树种多项水分参数,并对4树种耐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梨吸收水分能力最强;4树种均有一定的渗透调节和保持膨压能力。茶条槭,山梨,山桃能通过增加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但其依靠改变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作用有限,山桃,茶条槭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61%时,山梨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46%时,由束缚水含量所引起的渗透调节作用消失;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桃,茶条槭通过改变细胞壁弹性来保持膨压,山梨,山荆孔子主要靠渗透调节来维持膨压,干旱胁迫能增强山桃,山荆子,茶条槭保持最大膨压的能力。而降低山梨维持最大膨压的能力;茶条槭能通过提高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来适应干旱,山荆子,山桃原生质耐脱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耐脱水能力减弱。通过对4树种渗透调节和维持膨压能力进行综合比较。4种种抗旱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山荆子,山梨,山桃和茶条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分因子是反映黄土高原不同造林立地类型宜林性,以及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这一观点,运用SPAC理论,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主要造林树种幼对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重量衣外观反应。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田间主要造林立地上,用2a的造林地土壤水分实测值,对侧柏,油松,刺槐,北京杨在3种造林立地上的适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刺槐在黄土阳坡适性,油松在黄土阴坡适生,北京杨在黄土塬面适生,这与造林地已栽植幼  相似文献   

13.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水分亏缺是一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的影响表现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阐明在这些表现背后的生理生化、遗传、耐旱机制无疑有助于耐旱性品种选育。本文从DNA转录及表达、光系统Ⅰ、Ⅱ(PSⅠ、PSⅡ)、气孔运动、树木生长适应与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耐旱性指标筛选及转基因耐旱植物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和探讨,并对耐旱性指标筛选、耐旱性工程植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干旱条件下灌水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干旱条件下对油松,侧柏,刺槐人工林进行不同水平灌水试验,结果表明:1.0倍降水量的补充灌水对三种树木的生长最有利,直径和高生长量快。油松和侧柏的年材积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的2.9倍和1.6倍,每年每公顷可分别盈利575元和2566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植物,地理,生态、土壤、气候及森林经理等学科为理论,依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滑动平均数原理,利用微机将我省划分为四个水平适宜区域,综合分析各区域毛竹经营特点,划分出五个不同生产力等级区,并将区划界线落实到乡一级。运用数学模型将我省南北代表山体分划出四个适宜带。同时对各适宜区域(带)进行分区论述,提出了毛竹生产发展方向、目标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抗旱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无性系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抗旱性筛选的指标体系 ,对无性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并对代表干旱适应能力指标及抗旱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筛选出了叶片失水率、渗透调节能力、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苗高和单叶面积 6项指标 ,用于无性系对干旱适应性和抗旱生产力的综合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三种林业害螨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三种林业害螨,即棒毛小爪螨,柏小爪螨,云杉小爪螨的生物学特性。上述三种害螨均属蜱螨目叶螨科,是为害针叶树人工林的主要害螨之一。近年来在辽宁很多地区的油松、赤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林中大量发生,城市绿化的柏树也受到为害,造成针叶枯黄脱落,影响林木生长。三种害螨每年发生7 ̄9代不等,均以卵在树皮缝,芽鳞,果鳞等处越冬,适时采用40%氧化乐果,50%二溴磷乳剂或80%敌敌畏喷洒,均可收到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直接碳复型和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我国与种(隶28属、15科)阔叶树材的纹孔超微构造。其中有10种(隶8属、4科)木材维管间具缘纹孔膜具纹孔塞,其余不具纹孔塞。纹孔膜上微纤丝排列有3种类型:随机排列、辐射状排列、平行排列。维管间具缘纹孔室内有5种具附物,19种具瘤状物。以上特征有木材识别价值。在新鲜材和部分脱木素的试样中17种木材的管间具缘纹孔膜和半具缘纹孔膜有明显开孔,直径0.04—0.19μm。新鲜村单纹孔的纹孔膜有胞间连丝存在,膜上有微孔。还讨论了阔叶树材具缘纹孔在系统发育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人工针叶林中鸟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塞罕坝的鸟类资源状况,1992-1995年在塞罕坝人工针叶林中用条带统计法,对各季节鸟类密度进行估计,共记录鸟类8目20科73种,其中留鸟17种,占总数的23.29%,各季节平均密度13.11只/10hm^2;夏候鸟40种,占54.79%,平均密度为21.50只/10hm^2;冬候鸟6种,占8.22%,平均密度2.29只/10hm^2,旅鸟10种,占13.70%,平均密谋2.68只/10hm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变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管宁 《林业科学》1994,30(5):451-457
根据11种针叶树材和15种阔叶树材切削阻力的研究结果,推出不同树种木材主切削力变动模型,描述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在不同切削条件下变动的规律,并可对此种变动进行估计。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不同条件下切削阻力的平均水平;不同树种中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切削阻力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