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利用matlab强大的计算与绘图功能,编程绘制了天然河道模型水流平面图,弥补了先前测量流向方法的缺陷。在先前图解法绘制水流平面图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大大简化了计算绘图过程,提高了精度和准确性,并结合嫩江江桥河道模型,绘制出水流平面图,提出了河道整治方案。本程序最大优点在于可重复利用,对以后水工模型试验及水利工程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柳州市柳江河道上拟建景观对河道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柳州市柳江河道大范围河段和拟建景观工程局部范围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水流教学模型,并采用纯隐格式的混合有限分析法用来离散和求解该数学模型.建立的大范围的柳州市柳江河道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一方面用来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为景观工程局部水流数学模型提供初始和边界条件.结果分析表明,与工程前相比,景观工程局部河道地形有挖有填,对局部水位和流态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对工程区堤防外的房屋进行了拆迁,一定程度改善了所处位置河道左岸的过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领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清楚,只能借助于计算机编程,用图像来表达,matlab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鉴于在工程控制中二阶控制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绘图和计算能力,对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进行分析,方便、直观,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杨伟东  余学军 《湖南农机》2011,38(7):58-59,69
利用MATLAB语言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绘图功能,提出了多角度水泵综合特性曲线的拟合绘制方法.并对某一角度可转的斜流泵模型机的综合特性曲线进行绘制.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快捷精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AutoCAD软件是绘制各种工程图的高手,其优秀的绘图能力使其在设计部门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可以绘制二维的平面图,还可以绘制有品位、有格调的三维效果图,为设计人员创造了一个界面友好的设计环境。本文简单介绍几种使用CAD的技巧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道水流传播时间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水流传播时间的因素.研究区间是长江干流宜昌站至九江站:宜昌站作为上游研究站,三峡水库的出流控制站;九江站作为下游研究站,鄱阳湖区长江干流来水的控制站.应用相应水位法计算宜昌站-九江站水流传播时间,根据天然河道水流波的传播原理,结合三峡水库调度对水流传播时间的调控,用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分析水流传播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上、下游站的洪峰水位建立相应关系,并用水力学方法计算了水流传播时间,为长江水库防汛抗旱调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道桥梁阻水问题,运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建立了河道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经对3座已建桥梁阻水的计算表明,模型计算精度经验证能满足应用要求。最后,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某拟建桥梁工程对河道的壅水、流场变化模拟计算,为桥梁阻水影响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河道桥梁阻水问题,本文运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建立了河道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经对3座已建桥梁阻水的计算表明,模型计算精度经验证能满足应用要求。最后,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某拟建桥梁工程对河道的壅水、流场变化模拟计算,为桥梁阻水影响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是天然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的修复管理、河流湖泊的整治、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柔性淹没植被水流流速分布特性、水流阻力特性及水流内部紊动结构的研究与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对植被水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河道水流生态功能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被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修复、河道形态演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水生植被的存在也会改变河道水流的运动形态,降低水流流速。柔性植被在水流的作用下会产生形态变化,使水流运动更加复杂。将柔性植被的形变因素加入到经典达西-魏斯巴赫阻力方程,利用最大差异性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筛选分类,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出淹没柔性植被阻力系数的表达式,基于达西-魏斯巴赫阻力系数与曼宁系数的转换关系得出曼宁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提出的达西-魏斯巴赫阻力系数公式和曼宁系数公式具有相对简明的表达形式,能应用于不同水深、不同植被密度、不同植被高度等条件下的淹没柔性植被河道阻力系数计算,研究成果可为植被化生态河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采用黎曼近似解通量差分裂(FDS)格式计算通过各单元边的水流法向数值通量,并应用相关的悬移质、推移质河床变形计算公式计算冲淤变化。模型应用于浙江省49省道温溪至鹤城段改建工程河道水流状况的模拟,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工程段的中间部位以上以及外侧附近水位略有壅高,最大壅高值0.03m;工程区附近流速减缓、靠近河道中央流速略微增大,最大增幅约0.12m/s,河道冲淤幅度在0.3m以内。  相似文献   

12.
大泵出水流道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出水流道一维流动的设计思路,对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虹吸式出水流道,除将规范上人工设计过程程序化外,还提出先设计流道内流速下降梯度模型,再反算各过水断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直管式出水流道,因为它近似于“反肘形”进水流道,提出按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软件AutoCAD接口,使其设计与绘图成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大泵出水流道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出水流道一维流动的设计思路,对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虹吸式出水流道,除将规范上人工设计过程程序化外,还提出先设计流道内流速下降梯度模型,再反算各过水断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直管式出水流道。因为它近似于“反肘形”进水流道,提出按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软件Auto CAD接口,使其设计与绘图成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非正交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丁坝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河道水流数学模型应用于丁坝绕流计算,克服了正交网格在对不规则边界进行局部模拟时存在的一些缺陷。几种丁坝布置方案下计算所得流速分布、局部流场、水面线变化结果与水槽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精度,能应用于丁坝绕流计算。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大量实测水下地形及岸线利用资料,对福山倒套成因,演变及发展趋势做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福山倒套上段和倒套中下段均处于淤积阶段。其中倒套下段河床近徐六泾节点主槽,河道较深且具有使河床处冲淤平衡状态的水流条件;倒套中上段河道较浅,水流滞缓,淤涨较快。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倒套落潮水动力场受其上部串沟支配,上部串沟的淤涨,使倒套上段流速进一步减小,淤积加快。此外,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保证福山倒套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过江通道"五桥一隧"规划,建设中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需在六合境内的主要防洪通道--滁河建设滁河特大桥,为此首先对滁河流域和滁河特大桥处的水文地理与地质特性进行了介绍,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地方水利规划结合流域防洪、水文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等,对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大桥建设前后桥身的雍水和河道水流场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了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滁河河道防洪能力影响较小的结论,与此同时阐述了滁河特大桥工程设计建设的的合理性,并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相应防护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MIKE21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桥墩布置形式斜交桥对河道局部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单线斜交桥对水流有明显阻水影响,双线斜交桥对水流的阻水影响,并不是简单叠加;下游桥桥墩与上游桥桥墩对孔布置且桥墩相距较近,下游桥桥墩受上游桥桥墩的遮蔽作用,其阻水影响被削弱,对水流的消能和流速再分配有一定作用;下游桥桥墩与水流方向夹角的改变,除使桥墩附近局部区域水流流态变化明显,并随着角度增加影响增大、其他区域变化值相差不大,不存在单调关系;圆端形桥墩应尽量采用顺水流布置,非顺水流布置时,如果对桥墩附近局部区域水流流态的影响较大,可通过开挖拓宽桥址处河道,降低河道单宽流量,增加河道过流面积的方法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地面灌溉模型能够精确模拟灌溉水流运动过程,有助于评价农田灌溉性能。现有地面灌溉模型主要包括外耦合模型、迭代耦合模型和完全耦合模型。现有地面灌溉数值模型运用较多的是外耦合模式和迭代耦合模式,基于完全耦合模式的地面灌溉数值模型研究鲜见。地表水流模型与土壤水流模型耦合过程将引起耦合误差,这是由于地表水流模型和土壤水流模型计算时会产生误差,并且基于耦合模式的地表水流计算与土壤水流计算转换也易引起部分误差。  相似文献   

19.
另仂水库利用现有的导水洞布置输水隧洞,设计采用孔板消能形式降低输水隧洞内水流平均流速,避免高速水流对下游隧洞出口处河道的冲刷。孔板消能形式主要是利用水流流经突缩的孔板后又突然扩散,加强水流的紊动性,在孔板下游处产生强烈的湍流区域,消除水流大量动能。由此在洞内形成的二次流态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采用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隧洞内强湍流流态,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探讨孔板消能设计的合理性和不同工况下隧洞内流态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成轴流泵站进水流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研制,将轴流泵站进水流道原人工设计过程进行数解,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用“控制断面”设计进水流道内流速沿程变化曲线(V~L曲线)的方法,并利用AutoCAD作为图形支撑软件,使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