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正>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的风险化解工具仅限于传统的以"保产量"为主的能繁母猪保险和行政调控托市收储政策,虽然对稳定生猪价格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仍不能达到充分管理生猪市场价格风险,稳定生猪产量的目的。通过借鉴美国生猪毛利润保险政策来开展我国生猪毛利润保险试点,完善生猪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规避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促进生猪产业链整合,进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1生猪产业开展毛利润保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1生猪产业是什么?生猪产业是利用猪群的健康和高效生产的一项产业,这也是养猪届同仁必须关注的事。2养猪的作用是什么?养猪的作用就是赚钱,是否能赚到钱,这事还是很有说法的。3赚钱的途径有哪些?赚钱的基本的原则就是:产出-投入=利润,其中产  相似文献   

3.
《北方牧业》2013,(8):10
<正>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势,3月13日发布了预警信息,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政府启动预案,开展冻猪肉收储,目的在于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充分发挥收储对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这次冻猪肉收储将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确定收储底价。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的风险化解工具仅限于传统的以“保产量”为主的能繁母猪保险和行政调控托市收储政策,虽然对稳定生猪价格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仍不能达到充分管理生猪市场价格风险,稳定生猪产量的目的。通过借鉴美国生猪毛利润保险政策来开展我国生猪毛利润保险试点,完善生猪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规避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促进生猪产业链整合,进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生猪市场行情和导致猪价回暖的原因,指出生猪产能的收缩、冻猪肉收储托市、进口量减少等因素是生猪行情回暖、猪价回升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在当前生猪产业仍面临养殖成本明显上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发展基础较弱、调控扶持有待加强和疫情冲击等问题。提出统筹“大食物观”理念,保障饲料原料供给;加大生猪产能调控力度,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出台跨省补偿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注重监测预警,探索养殖资产确权等做好生猪生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全面亏损,其中4、5、6月的猪粮比价低于5.0︰1,生猪价格连续三个月处于重度下跌的"红色预警区域"。同时,国家自4月起,先后五次启动冻肉收储稳定生猪价格。7月21日,生猪饲养重回盈亏平衡点之上,截止8月份第二周生猪平均价格12.17元/kg,较四月份上涨了27.7%,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养殖效益好转,养殖户市场预期向好。肉价似乎不由自主地又走上了"过山车"的老路,"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的恶性循环似乎又要上演。我们不禁要问,下一步生猪价格将何去何从?此次价格上涨能持续到什么时候?生猪养殖户上半年亏损程度如何,下半年是否能真正赚钱?国家的调控措施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问题?《中国猪业》编辑部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访谈,并结合数据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据商务部2010年4月26日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国家先后两次公开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后,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呈恢复性上涨趋势。国家启动国产冻猪肉收储工作旨在短期内使猪价止跌回升、稳定生猪生产,并对行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盛逖 《中国猪业》2012,7(12):17-20
本文首先从生猪市场产业规模化水平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生猪养殖综合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生猪产业链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强度有待提高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生猪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从生猪供给继续大幅增加、生猪需求稳中有降、生猪饲料成本将高位回落三方面分析预测2013年生猪价格将继续下行;最后从完善生猪市场景气指数预警系统、避免在过高价位上过早实施大规模收储措施、成立国有控股企业拓展高端有机猪肉市场、审慎推出生猪期货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及生猪养殖成本收益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养殖成本上升、动物疫情散发和中央冻肉收储政策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对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方牧业》2021,(17):10-11
在生猪供应充足的背景下,猪价延续颓势,主力合约LH2109跟随现货跌势加剧,基差持续收敛.伴随"牛猪"出清,生猪出栏均重逐步下降,加之中秋、国庆节即将来临,生猪价格有望振荡回升. 收储政策托底 6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的通知,明确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的区间时,发布二级预警,视情况启动猪肉收储;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发布一级预警,启动临时收储.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生猪依旧呈现继续下降的形势。从1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连续14周下跌,随着稳定生猪生产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和国家冻猪肉收储政策的启动,生猪价格从4月份第2周开始,连续3周回升了2.7%,但亏损面依旧较大。5月份前3周生猪价格又出现低位振荡  相似文献   

12.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6):38-38
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国家发改委表示,有关部门目前正严格按照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维护养殖户利益。分析人士指出,冻猪肉收储将提振生猪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第一大国,生猪年出栏量约7亿头,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8%,2017年猪肉消费占总肉类消费的62%。可以说,生猪生产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近期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引起社会关注。生猪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着老百姓的餐桌,也关系着我国生  相似文献   

14.
<正>生猪价格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下跌,4月中旬国家启动第一批猪肉储备后,生猪价格出现了小幅反弹,维持两周后又继续下跌。随着冻猪肉收储力度加大,6月份第2周开始生猪价格止跌回升。虽然生猪价格有所回升,却仍比价格下跌前的12.26元/公斤低了15.5%。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而饲料玉米价格连续16个月呈涨势,上半年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14,(5):6-9
正编者按:2013年年末至2014年年初,生猪行市遭到了"滑铁卢"。专家预计,未来生猪价格还将继续下跌,今年的养猪业可能成为近3年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我国有可能像2010年那样进行多次收储调控。猪市何时转暖?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又给种猪及仔猪市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春天来了,养殖户在这个时节是否适合补栏?本期专题将为您揭开这些谜底……  相似文献   

16.
<正>生猪价格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下跌,4月中旬国家启动第一批猪肉储备后,生猪价格出现了小幅反弹,维持两周后又继续下跌。随着冻猪肉收储力度加大,6月份第2周开始生猪价格止跌回升。虽然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但仍比价格下跌前的12.26元/千克降低了15.5%。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而饲料玉米价格连续16个月呈涨势,上半年全国生猪养殖出现严重亏损。  相似文献   

17.
生猪产业运行模式将经历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农户的损失是否得到合理补偿?分散的农户饲养模式如何应对不断出现的自然病害?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猪肉的供给和价格波动危机仍然会频繁出现,中国目前的生猪产业运行模式将经历更多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生猪产业链纵向整合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波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价格波动既是生猪养殖业自身的特点之一,又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政府调控方式有重要关联,养殖模式和政府调控职能联系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规模化养殖已占据了生猪产业模式的半壁江山,但规模化之后的生猪产业链面临着市场波动、疫病防控、环境污染、质量监督等重大问题。在此情况下,政府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管理不同的产业链整合模式?这些都成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生猪产业链整合的各种模式,并提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畜牧兽医》2009,(6):41-41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2009年4月的猪肉零售价比3月跌了将近一成。2009年5月13日,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四川省商务厅已正式启动生猪收储计划,内包括成都、绵阳、南充等16个市都列在首批生猪收储计划之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牧业通讯》2010,(9):28-28
2010年,生猪价格连续下跌,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分析人士指出,二次收储开启,主要是为了继续稳定国内生猪市场价格,2010年5月份后生猪出栏量减少,价格也有望出现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