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松茸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获得利于半人工或人工栽培优良松茸菌株为目的,利用松茸与香菇分离纯化的再生原生质体[1]对潮霉素自然抗药性的差异,结合原生质体灭活为融合子筛选的依据,在PEG、Ca^2 系统中以30%PEG4000、30℃处理25分钟,诱导松茸与香菇两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获融合子5株(F1-5)[2],对融合子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双孢蘑菇和姬松茸为亲本菌株,通过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经过初筛和复筛,1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和姬松茸杂交高产菌株被选育出来。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被热灭活(65%,30rain),姬松茸原生质体被紫外线灭活(30w,30cm,10min),双亲存活率为3.1×10^-7~3.3×10^-8。在聚乙二醇诱导下融合继续生存,亲本原生质体融合被实现,重组频率为4.8×10^-5。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雷法  潘慧娟 《中国食用菌》2005,24(5):21-22,27
本实验首先确定潮霉素浓度对香菇和平菇菌丝和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其次进行了温度和时间对平菇原生质体灭活效果的研究:然后利用香菇和平菇再生原生质体对潮霉素抗潮霉素的差异,结合平菇原生质体灭活为融合子筛选依据,在融合荆诱导下获得4株融合子。  相似文献   

4.
平菇与香菇融合子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属于细胞工程重大理论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都想利用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来探讨原生质体融合后基因重组遗传规律,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上也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众所周知,平菇具有生长周期短,易栽培,产量高等特点,但其品质较差,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香菇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抗逆性差,北方很少栽培。长期以来人们就设想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因亲缘关系较远,靠常规杂交不可能实现。 本项研究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进行两者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规律研究。首先分离并纯化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单孢克隆成一个无性系),测定单孢系基因型,以锁状联合作为筛选融合子的细胞标记。用溶壁酶将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制备出原生质体,而后以PEG作为融合剂使两者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利用基因互补原理和细胞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将融合于材料培养出子实体。现将融合子综合分析和鉴定如下: 1.观察统计融合子形成的子实体,其菌伞的形态、颜色、生长习性具有双亲性状。 2.对融合子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其氨基酸含量有  相似文献   

5.
细胞工程株“平香一号”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应用细胞工程理论和技术获得细胞工程株.自1990年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子实体后.经过4年10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细胞工程株、命名为“平香一号”。经过3次产量中试.证明其菌丝洁白、粗壮,菌柄中生.无抱子,生育期比香菇短.生物转化率为154.6%,产量超过双亲、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外源抗药性基因导入香菇体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G转化法将携有潮霉素抗药性基因的质粒载体导入香菇原生质体内,获得了抗性转化子,但转化率较低,每微克DNA仅有0.5个转化子。点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香菇染色体;不同转化子在抗笥平板上生长速率不同,且转化子有丝分裂是稳定的。香菇转基因技术的成功,为利用该技术克隆香菇内源基因及启动子,将外源有益目的基因导入香菇体内,为培育香菇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侧耳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侧耳、香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异核双核菌丝体均具“锁状联合”形态标记。本研究以PEG-Ca~(++)为诱导剂,以紫孢侧耳和香菇Cr-20的原生质体再生单核体为亲株,进行侧耳与香菇的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022个融合再生体中镜检出16个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的融合株。对1~4号融合株与亲株进行的拮抗反应、双单交配、过氧化物同功酶谱分析及菇形特征对比皆证明融合株确具双亲杂合体特征。出菇验证表明,融合株菌丝体长速均快于亲株,出菇期早,菇产量近于或高于亲株侧耳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100多个香菇双核单细胞(原生质休克隆)的菌丝生长与产生的子实休的产量,这些原生质体克隆是从香菇菌丝原生质体双核细胞分离的,它们表现出了各种营养菌丝的生长速度,与一般的双核细胞比较它们没有明显差异,培养在营养段木上的134个原生质体克隆在产量上范围很广,其中4个比原双核细胞的子实体干重增加了30%~40%,而且这种高产可持续几年,这一结果表明香菇原生质体克隆可增加其菌种的子实体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幼苗子叶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不同酶浓度、渗透剂浓度、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对原生质体纯化和不同PEG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子叶在含1.0%纤维素酶、0.8%果胶酶和0.3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酶解3h,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最高,为7.2×106个/g,原生质体活力为83.72%.蔗糖浓度为20%时纯化效果最好,得到有活力原生质体7.1×106个/g; PEG浓度为40%时融合率最高,融合率为32%.  相似文献   

10.
细胞工程株平香1号培育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细胞工程新技术,它为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人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 香菇味美,营养丰富,但生育期长,抗性差,产量低,在北方很少栽培。平菇生育期短,抗杂菌力强,易栽培,产量高,但品质较差。平菇和香菇是不同属间的食用菌,为了将它们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人工创造新品种,我们于1985年立题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经几年的研究,得到香菇、平菇融合子,并对融合子综合鉴定,获得充分证据,于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而后对融合子多代选育,获得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新菌株,命名平香1号。经3次产量中试,已大面积推广。现将菌株培育及产量中试简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姬松茸JS01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对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首次通过在再生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壁前体物质及营养因子,进一步提高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再生率。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菌龄7d,以0.6mol·L~(-1)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0h,pH 6.0,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1.97×10~7个·mL~(-1);菌龄6d,以0.6mol·L~(-1) MgSO_4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浓度2.0%,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0h,pH 6.5,再生培养基为GM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为1.12%。再生培养基中添加纤维二糖和维生素B_1后,再生率为1.17%,较优化结果提高了4.46%。该研究为姬松茸在菌种提纯复壮、原生质体诱变、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原生质体基因组重排等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灵芝与糙皮侧耳原生质体融合子基因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以获得弱木栓质化灵芝菌株为目的 ,利用液体培养 4d的灵芝菌丝体和培养 3d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为材料 ,在PEG Ca2 +系统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获融合子 19株 ,融合率为 1.9×10 -5。根据其生物学特性 ,选取F3、F8两融合子及两亲本菌株的基因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两亲本的核物质在融合子中发生了重组 ,并影响了酶蛋白的表达 ,而融合子在DNA水平上更接近灵芝  相似文献   

13.
富硒香菇菌种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伟  乐超银  李玲  熊泽  刘世玲 《食用菌》2004,26(2):12-13
以香菇SD03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香菇菌株SD73,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38.64μg/g。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已成为高档商品上市。姬松茸化验分析与临床试验,其蛋白质和糖质的含量为香菇的二倍以上,提取物中所含的甘露聚糖对肿瘤,特别是腹水瘤、痔,增加精力等方面都有神奇的功效。至今已有这种菇治疗癌症、糖尿病、痔疮、神经病、香港脚、肝病及增强体质等,引起美食、保健、医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姬松茸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菌丝生长阶段,适宜温度范围10~34℃,湿度70%左右,光照暗或弱光,通气良好,培养料含水量60%~65%,PH6.4-7,覆土厚度2~3cm。子实体发育阶段,适宜温…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研究对象,酯酶同工酶作为遗传标记,应用正交试验对酶解反应的温度、时间、pH以及酶浓度进行筛选。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法与拮抗实验,确立新香菇菌株4株,结合小兴安岭地区气候条件,L1、L5为适宜小兴安岭新菌株。  相似文献   

16.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香菇爪哇香菇属间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Lentius edodes腺嘌呤缺陷型单核菌株L52^-ade和爪哇香菇Lentinus jauanicus单核菌株L.j〈10〉为亲本,酶解制备原生质体,以MC裂解液和细菌滤波器为基础,实验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原生质体过滤法:将L52^-ade纯化的原生质体与L.j〈10〉原生质体裂解液混合,至两融合株,其生长特性明显不同于两单核亲本,但进一步的鉴定分析尚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8.
芹菜与CMS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性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芳  沈火林  王帅  周晶  郭爽 《园艺学报》2009,36(8):1169-1176
 以芹菜和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为试材, 研究了碘乙酰胺( IOA) 和紫外线对两种原生质体的钝化作用, 以及融合温度、聚乙二醇6000 ( PEG6000) 和Ca2 +浓度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并对融合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6 mmol·L - 1 IOA处理7 min以上可钝化芹菜原生质体细胞质, 强度约为20 μmol·m- 2 ·s- 1的紫外线持续辐射9 min可使胡萝卜原生质体活力趋于0; 适当低温(5 ℃) 可提高聚合率约20%; PEG6000浓度为40% , 高pH液中Ca2 +浓度为0.1 mmol·L - 1时最适宜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产物液体浅层培养40 d后产生的可见细胞团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0培养基上再生出了完整植株。用AFLP分子标记对12株再生株总DNA的鉴定结果表明, 再生株多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芹菜和胡萝卜基因的非对称性融合。用STS分子标记鉴定再生株的细胞质基因, 瓣化型雄性不育特异引物STS4的扩增结果显示, 除1号单株外其余11株均成功转入了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9.
引言改良食用菌种性的传统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是从子实体群体中自然选育优种,或进行人工杂交育种。但由于不亲和因子的存在,给常规杂交育种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香菇有A与B两个不亲和因子(Raper,1978),因此要随机交配是困难的。由于上述原因,使以往的菌种改良工作存在许多障碍。近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真菌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试验上,并把原生质体的融  相似文献   

20.
以获得弱木栓质化灵芝菌株为目的,利用液体培养4d的灵芝菌丝体和液体培养3d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为材料,在PEG-Ca^2 系统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初筛融合子19株(F1~F19)。其中,融合子F8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均接近糙皮侧耳,显微镜下,其菌丝体与灵芝和糙皮侧耳的均不相同,木栓质化程度大于糙皮侧耳,小于灵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