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侵染西瓜的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生物学、血清学及电镜技术鉴定了西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XZ -1)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分离物可侵染 6科 17种植物。其中 ,在葫芦科、茄科、菊科、苋科几种植物上表现为花叶 ;在苋色藜、蚕豆上表现为枯斑。桃蚜 (MyzusPersicae)可传毒 ,病毒汁液极易摩擦接种。该分离物汁液的致死温度为 5 5~ 60℃ ,稀释限点为 10 - 3~ 10 - 4,体外存活期约为 2~ 3d。分离物形态为典型球状 ,其提纯物紫外光吸收的最高峰在 2 60nm ,最低峰在 2 40nm。A2 80 /A2 6 0 =0 .69。该病毒核酸含量约为 11.3 %。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学反应为阳性 ,初步鉴定该分离物隶属于黄瓜花叶病毒 (CMV)  相似文献   

2.
从珊瑚豆(Solanum pseudocapsicum L.var diflorum(Vell)Bitter)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SPV—I),汁液摩擦接种和桃蚜(Myzus persicea)、棉蚜(Aphis gossypii)均能传毒。两次试验证明该病毒不经种传,人工摩擦接种可侵染7科中的21种植物。在黄瓜、心叶烟等植物上能引起系统花叶,能引起苋色藜、昆诺阿藜接种叶片局部枯斑。该病毒钝化温度为65~70℃10分钟;稀释限点为10~(13)~10~(-4);体外存活期为1~2天(22℃)。琼脂免疫双扩散表明,此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有明显的血清学关系。浸蘸法制备样品,2%醋酸铀负梁,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其直径为28~30nm。根据此病毒的生物学、血清学特性和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初步认为该分离物是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3.
侵染大丽花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初步鉴定在厦门地区种植的大丽花上表现花叶症状的病株上分离的1个病毒分离物属于黄瓜花叶病毒。在供试的11科39种(或品种)植物中,该分离物通过摩擦接种能侵染其中的9科35种(或品种);失活温度为50-55℃,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24-28h;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8-30nm。经间接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烟草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番茄不孕病毒、西番莲木质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与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鉴定该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4.
茄子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茄子花叶病是近年来山东分布较广的一种病害。发病植株表现斑驳、花叶、严重株叶片卷曲、矮化和畸形。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到一病毒分离物(Smv—1)。可以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传播和由蚜虫非持久性传播。人工摩擦接种可侵染8科中的21种植物。系统侵染普通烟、心叶烟、黄瓜和番茄。局部侵染苋色藜、昆诺阿藜。此病毒的钝化温度为55~60℃10分钟,稀释限点为10~(-(?)~10~(-4)。体外存活期为5天(22C)。用差速离心法可以提纯该病毒,部分提纯的病毒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59nm,最小吸收峰为239nm,表现为典型的核蛋白吸收。A260/A280=1.68。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解离病毒得到外壳蛋白亚基为一条多肽链,分子量约为25000道尔顿。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Smv—1与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有阳性反应。用1.5%醋酸双氧铀负染。电镜观察部分提纯病毒粒子为球形(正二十面体)、直径为28~30nm。根据上述特征,Smv—1是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厦门地区蝴蝶兰(Phalaennopsis sp.)褪绿斑驳的病原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asaic virus,Cy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5科12种(或品种)植物中的3科3种;失毒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为1×10-3~1×10-4,室温下,体外存活期超过10d.提纯病毒粒体线状,长约470~490 nm,宽为13 nm.ELISA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建兰花叶病毒抗血清有密切血清学关系,而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抗血清无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6.
1985年在河北省红小豆主产区红小豆罹病植株上采集了38份标样,从中分离出8502分离物。二年重复鉴定表明,该分离物可以侵染茄科、豆科、藜科等7科31种植物。体外稳定性測定:钝化温度60°—65℃,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期(室温)1—2天。病毒可通过摩擦接种传毒。并由桃蚜做非持久性传播。该分离物和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电镜下病毒形态为球状粒体,大小30nm。根据上述性状判断,8502分离物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用琼脂双扩散法检测该病毒在田间自然感染率约为12.7%—36%。可以认为黄瓜花叶病毒是红小豆病毒病的主要病毒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仙潜隐病毒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水仙主产区水仙病毒病的系统调查中,从无症和褪绿斑驳的病叶中分离到3个分离物NC、Ⅱ-3和Ⅹ-3.经人工根接和汁液摩擦接种在昆诺藜和千日红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在番杏和苋色藜上,表现为局部褪绿或局部褪绿白斑;在克利夫兰烟和菜豆上产生系统褪绿;而对曼陀罗、豇豆和裂叶牵牛则不侵染。电镜观察病原病毒为635~660nm×13nm的线状粒体。体外抗性测定表明:TIP为65~70℃、DEP为10-2~10-3,而LIV为3天。ELISA测定结果与来自荷兰水仙上的NLV标准抗血清起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为同一病原,均属水仙潜隐病毒(NLV)。  相似文献   

8.
广西西瓜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各西瓜主产区采集到表现花叶症状的样品124份,经ELISA测定,所采样品均与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呈阴性反应.取典型样本摩擦接种西瓜、西葫芦、南瓜、黄瓜、毛节瓜、瓠瓜、罗汉果等葫芦科植物表现花叶症状;接种苋色藜产生局部坏死斑;接种番木瓜、普通烟、心叶烟、番茄、辣椒、豇豆等无任何症状反应.该病毒还可通过棉蚜和嫁接传染.病毒初提纯液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许多大小为12nm×(600~800)nm的线状病毒.ELISA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与莴苣花叶病毒(LMV)、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据此,广西西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应为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  相似文献   

9.
侵染西瓜的西瓜花叶病毒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学、血清学及电镜等技术鉴定了侵染西瓜花叶病毒宿州分离物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证明 ,该分离物侵染西瓜、南瓜等葫芦科植物并表现花叶 ;在苋色藜、千日红表现局部褪绿斑 ;桃蚜可传毒 ,该分离物汁液的致死温度为 5 5~ 5 8℃ ,稀释限点为10 - 3~ 10 - 4,体外保毒期为 6~ 10d。病毒粒体为线状 ( 73 0nm× 16nm)。该分离物的提纯物紫外光最高吸收峰在 2 60nm处 ,最小在2 40nm处。A2 6 0 /A2 80 =1.3 2。其病毒的RNA含量约为 8%。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西瓜花叶病毒 2号 (WMV -2 )的抗血清学反应为阳性。初步确定该分离物隶属WMV -2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0.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通过寄主范围测定,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0~60 ℃,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 d。病毒是长度为700~750 nm的线状粒子,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相似文献   

11.
昆明香石竹斑驳病毒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为叶斑驳、花碎色症状的香石竹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经电镜负染观察,该病毒为直径是28~33 nm的球状粒子,病毒提取液经紫外光测定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80=1.70;血清学反应与Car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由此,可基本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 CarMV)。  相似文献   

12.
从邯郸市甜椒田间采集呈环斑花叶或黄斑花叶症状材料编号为82—6—35(2).经生物学、血清、电镜下的形态观察证实82—6—35(2)为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evirus)的一个分离物,称之为TRV—PRSM.该病毒以汁液接种传染,感染5科22种植物,引起局部坏死斑、褪绿斑、花叶、系统坏死、黄脉、黄化等。病毒粒体呈直杆状,有2种粒体,长粒体190~210nm×25um.短粒体40~80nm×20~25nm.长短粒体比1:2、TRV-PRSM分离物同TRV标准抗血清形成特异的沉淀线。  相似文献   

13.
A mosaic disease caused by a virus with isometric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28–30 nm has been revealed on a wild vetch species Vicia unijuga in the Amur oblast. The thermal inactivation point (TIP) of the pathogen is 73°C, longevity in vitro (LIV) is up to 3 days, and dilution endpoint (DEP) is 10?5. Virions contain one capsid protein with molecular mass 19 kD. The antige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solate and brome mosaic virus and earlier identified V. unijuga mosaic viru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us Bromovirus, is determined. The pathoge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ew strain of this bromovirus. The virus is easily transmitted to cultivated legumes, 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唐菖蒲花叶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的唐菖蒲花叶病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负染观察、免疫双扩散实验证实此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15.
田间采集的菊花病毒病标样13~(?),能侵染菊花,病株表现出轻度花叶、斑驳;侵染烟草和心叶烟表现出花叶、畸形,叶背形成耳突症状;侵染番茄表现出花叶与畸形;还能使苋色藜、昆藜表现局部斑。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菊科、茄科、藜科等多种植物,并能通过汁液、蚜虫传毒。电镜负染或超薄切片可观察到球状病毒粒子,直径为28~30nm。紫外吸收光谱表现为典型核蛋白吸收峰。A260/280=1.7974.与番茄不孕病毒(TAV)有血清反应,而与CMV无血清反应。因此认为13~(?)分离物是番茄不孕病毒。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 ℃,适温范围是15~30 ℃,最适温度范围是23~28 ℃,最适温度25 ℃。当温度20~28 ℃时,14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查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 ℃15 d平均产孢量范围是1.3×109~4.9×109孢子/皿,16 h分生孢子萌发率93.67%~100%。25 ℃最适于产孢。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在福建漳州的水仙田中查到一种褪绿斑病株,经研究证实,其传播途径、鉴别寄主、体外抗性和病原形态等,均与国外有关水仙花叶病毒的报道基本一致。病毒以机械和鳞茎种球的方式传播。病毒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8~10周,稀释限点10~(-7)以上。病原病毒为线状质粒,大小为470~550×12~13nm,分散在细胞质内。  相似文献   

18.
侵染西瓜的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物学种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杰  张大伟  范卫红  雷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72-974,982
从西瓜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XC -3 ,此分离物经人工接种可侵染茄科、葫芦科、苋科、藜科的 16种植物。钝化温度为 96℃ ,稀释限点 10 - 6 ~ 10 - 7,病毒汁液在室温下保存 5 5d以上仍有侵染活性 ,分离物粒体杆状 ,长 3 0 0nm ,宽 18nm ,提纯病毒的紫外线最高吸收峰在 2 60nm ,最小吸收峰在 2 5 0nm ,A2 80 /A2 6 0 =0 .86。经琼脂扩散反应、ELISA检测 ,分离物与TMV的抗血清均呈阳性反应 ,分离物XC -3可能为TMV的一个株系。经过ELISA检测该分离物在安徽省西瓜病样分离物中占 8.6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