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阐述了世界安哥拉山羊与马海毛生产概况,及1985年以来中国利用安哥拉山羊杂交改良不同地方山羊品种的效果和研究进展,表明:安X中F2代已达到其它组合F3所具备的品质特征,中卫山羊是培育中国马海毛山羊品种的优良种。  相似文献   

2.
前文研究了安哥拉山羊,中卫山羊及基杂种羊皮肤毛囊结构的特点,本文着重从年龄,性别,季节和部位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部位和季节的安哥拉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均较好,中卫山羊的差异性较大,杂一代明显倾向于父系,杂二代毛囊密度和次初级毛囊比显著提高,各方面的特点接近安哥拉山羊。  相似文献   

3.
<正> 安哥拉山羊是世界著名的毛用山羊,因羊毛品质极为优美,故在国际市场上特称“马海毛”。我省于198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哥拉山羊24只,其中成年公羊6只,试图通过杂交,引入安哥拉山羊的优良基基,来改造我省粗毛山羊。为使这一优良品种在我省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将安哥拉山羊品种特性及国内外杂交效果,做一简单介绍。一、原产地及分布安哥拉山羊是人类最早培育的农畜品种之一,原先集中饲养在土耳其安哥拉省,由此得名。目前世界上有安哥拉山羊约 1110余万只,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美国、南非、澳  相似文献   

4.
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群育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1~1994年用安哥拉山羊与中卫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在获得含安哥拉山羊不同血缘的杂种3万余只及完成9项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甘肃省拟发展马海毛山羊地区中近期的生态经济及生产技术条件,提出从含有安哥拉山羊血缘5/8到7/8的杂种中,选择理想型公、母羊进行横交繁育,并采取8项主要措施,到2000年培育出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群;同时,生产出含安哥拉山羊不同血缘的杂种羊10万只,年产马海型羊毛50000kg,建立马海毛生产基地,为在下世纪初培育出甘肃马海毛山羊新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安哥拉山羊改良陕北黑山羊后代皮肤毛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1994年4月份,采集安哥拉山羊,陕北黑山及其级进杂交后供的皮样,制作皮肤发片,进行皮肤及毛囊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级地代数的增加,杂交后代的毛囊密度,形态及结构与安哥拉山羊逐渐接近,到F3与安哥山羊基本一致,且具有较强的生长马海毛纤维的机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安哥拉山羊与陕北土种山羊杂交一代(F  相似文献   

7.
安中改良一、二代初生母羔羊皮肤毛囊群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哥拉山羊与中卫山羊杂交改良一代和二代(后简称F1、F2)初生母羊皮肤毛囊群分布和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F1、F2初生母羊毛囊群结构均以三毛群为主,其三毛群分别占毛囊总群总数的819%和8073%,与中卫山羊初生母羔相近(797%),毛囊密度比中卫山羊分别提高1574和1773个/mm2,S/P值比中卫山羊分别提高280和051。同时,通过观察和测定也表明:中卫山羊、F1、F2初生母羔皮肤毛囊均由直径和壁厚明显不同的中心部初级毛囊,外围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3种毛囊组成,并且这3种毛囊的直径大小随着改良进程的增加一致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陕北马海毛山羊选育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陕北发展马海毛山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选育陕北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的选育指标、杂交方案。计划从1988年开始,用安哥拉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取级进杂交方式,开展大规模改良工作,要求在15~20年内选育出陕北马海毛山羊新品种,并提出相应的选种、饲养、管理、繁殖等一系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境内5个山羊品种遗传背景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个具有多型性片段的引物 ,分析了陕西省境内 5个山羊品种 (陕南白山羊、莎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 )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 ,共产生 1 6个稳定的 RAPD标记。结果表明 ,陕南白山羊、关中奶山羊、波尔山羊的遗传变异较高 ,遗传纯度低 ,而莎能奶山羊与安哥拉山羊遗传纯度更高 ;同时也表明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品种之间 ,品种内所占比例很少。 2种遗传距离计算法 (Nei氏遗传距离指数 ,“clust”软件包 )所得结果均表明 ,莎能羊品种较远 ;根据这 2种遗传距离所作的 3种聚类图 (NJ、UPGMA聚类图及“clust”聚类图 )均揭示了陕南白山羊、关中奶山羊、莎能奶山羊的亲缘关系更近 ,聚为一支 ,波尔山羊与安哥拉山羊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0.
美姑县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工作已初见成效,生产的马海毛价格高于绵毛3倍,是制作彝族服装擦尔瓦最好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可观。如进一步推广人工种草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养羊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安哥拉山羊纯种繁殖场,扩大人工授精配种规模,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集安哥拉山羊、陕北本地山羊及各代级进杂交后代 (F1 ~ F4 )周岁母羊的皮样、毛样或绒毛混合样 ,进行了毛囊密度、毛长、纤维分类、纤维直径、纤维强伸度、净毛率及毛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安哥拉山羊与陕北本地山羊级进杂交 ,级进后代被毛特性及产量到 F3与安哥拉山羊已基本相似。到 F4 有髓毛和死毛数量百分含量分别为 0 .3 8%和 1 .5 4% ,有髓毛和死毛重量百分含量总和为 4.0 8% ,与安哥拉山羊有髓毛、死毛含量 (0 .93 %、1 .3 2 % )及有髓毛和死毛重量百分含量总和 3 .83 %相比已非常接近 (P>0 .0 1 )。F4 的周岁产毛量为 1 .42 kg,与安哥拉山羊 (1 .64kg)接近 (P>0 .0 1 )。根据陕北自然条件状况 ,研究认为 ,育种工作级进到F3为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分析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用25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罕山白绒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这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共祖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是一致的,如内蒙的罕山白绒山羊和乌珠穆沁绒山羊聚到一起.利用线粒体DNA分析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鲁北白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揭示这5个山羊品种分成A和C2个支系,并进行了群体结构和群体扩张分析.通过比较2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微卫星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线粒体在研究群体系统进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分析品种间关系方面可能不是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3.
安哥拉山羊与陕北本地山羊级进杂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哥拉山羊为父本,陕北本地山羊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测定亲本与各代杂种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被毛纤维的主要物理性状。结果: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无髓毛在被毛中的比例逐代提高,长度增加,直径变粗,产量提高;有髓毛则相反,比例下降,长度变短,直径变细,产量下降。F_3周岁母羊无髓毛比例达96.96%±1.14%,有髓毛为3.04%±1.23%。有髓毛中的死毛比例为2.34%±0.82%,显著高于安哥拉山羊;毛丛长度21.63±3.35cm,单纤维伸直长度为26.40±3.28cm,直径22.64μm,产毛量1520±350g,净毛率80.46%±8.21%,均与安哥拉山羊差异不显著。但单纤维强度仅14.49±2.36g,显著低于安哥拉山羊所产马海毛的强度。认为F_3的主要性状达到马海毛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FecGE是巴西Santa Ines绵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编码区1 034位发生的G→T突变(G1034T),能引起排卵数和产羔数的增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FecGE突变在26个山羊品种(文登奶山羊、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贵州白山羊、板角山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古蔺马羊、大足黑山羊、南江黄羊、马头山羊、川东白山羊、关中奶山羊、内蒙古绒山羊、陕南白山羊、太行山羊、雅安奶山羊、圭山山羊、天府肉羊、云岭黑山羊、安徽白山羊、河南奶山羊、波尔山羊、安哥拉山羊、萨能奶山羊、努比山羊)和6个绵羊品种(湖羊、小尾寒羊、洼地绵羊、杜泊绵羊、黑萨福克、白萨福克)中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6个山羊品种和6个绵羊品种中均未检测到FecGE突变。  相似文献   

15.
于1994年4月份,采集安哥拉山羊、陕北黑山羊及其级进杂交后代的皮样,制作皮肤切片,进行皮肤及毛囊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杂交后代的毛囊密度、形态及结构与安哥拉山羊逐渐接近,到F3与安哥拉山羊基本一致,且具有较强的生长马海毛纤维的机能。培育新品种可以从F3开始横交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山羊品种Hoxc9基因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差异性,为探索Hoxc9基因在山羊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绒山羊绒毛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Hoxc9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安哥拉山羊、萨能奶山羊、藏山羊、波尔山羊4个山羊品种的Hoxc9基因序列,然后与前期研究获得的绒山羊Hoxc9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用设计的3对引物均能克隆获得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萨能山羊和藏山羊的Hoxc9基因,与绒山羊Hoxc9基因比较,其5'UTR序列同源性为99.2%~100.0%,3'UTR序列同源性为99.0%~100.0%,cDNA序列同源性为99.5%~100.0%,内含子序列同源性为99.2%~99.7%,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8%~100.0%.Hoxc9蛋白质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氨基酸的变异未造成Hoxc9蛋白质功能位点改变,但其二级结构有4处不同.[结论]不同山羊品种Hoxc9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高,但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引进陕北的辽宁绒山羊是否含有安哥拉山羊血液,对随机选择的30只绒山羊血样的线粒体DNA(mtDNA)基因中的D-loop区进行测序并与安哥拉山羊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品种与安哥拉山羊的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1 212~1 213 bp,变异碱基位点共63个,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5.20%。辽宁绒山羊品种内核苷酸差异变异范围较大,为1.0~3.5,而安哥拉山羊品种内核苷酸变异范围为0.9~1.2。辽宁绒山羊与安哥拉山羊品种间的核苷酸变异范围为0.8~4.4。辽宁绒山羊品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63~0.02616,差异较大;而安哥拉山羊品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80~0.00287,且差异较小。辽宁绒山羊与安哥拉山羊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81~0.02165,其中14号羊与所有安哥拉山羊的遗传距离都较近,最小的距离为0.00081,甚至小于安哥拉山羊品种内个体差异。由此可见,引进陕北的辽宁绒山羊中某些个体可能含有安哥拉山羊血液。  相似文献   

18.
<正> 1992年9月于山西省召开的“全国安哥拉山羊杂交改良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10省(区)的与会代表提议成立“全国安哥拉山羊专业组”。1993年4月在兰州召开的养羊学分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经讨论一致同意。“全国安哥拉山羊专业组”旨在及时交流全国各地安哥拉山羊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工作的经验,研究、协调和解决在安哥拉山羊杂交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用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可明显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和出肉率,是提高养羊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就波尔山羊细管冷冻精液改良使用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安哥拉山羊及其级进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抗病性、采食习性等进行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场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各代杂种羊生长发育正常,但繁殖力、抗病性、采食能力随级进杂交代数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据此,笔者认为,在陕北特定的生态经济条件下,培育毛用山羊新品种,级进杂交代数不宜太高,到F3代应停止级进,进行横交固定,而且在整个育种中,应始终注意饲养问题,以保证新品种培育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