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福奋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61-162,165
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应着眼于改善生态状况,结合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充分考虑石山地区自然条件、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好工程技术标准各项环节,恢复和改善山区生态状况,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百色市石山比较集中的县(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思路,对石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山区退耕还林三大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区位于"两山一湖"旅游热线的中心,实施退耕还林,对保持水土、美化景观、改善和优化生态、实现山川秀美、促进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乌兰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乌兰浩特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其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002年国家开始全面展开规模宏大的退耕还工程,黄陂区自2002~2011年连续10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38万hm2,其中坡耕地还林0.49万hm2,现已进入成果巩固和效益发挥阶段,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的后期效益情况,通过实地踏堪、抽样调查和查阅相关部门资料、走访农户等方法,围绕林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为加强和改进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山区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没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12.17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6.67万亩,荒山造林3.4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2.1万亩.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大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是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1999年起四川省德阳市六县(市、区)相继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截止2005年底,我市西部山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000hm2(其中:退耕还林6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00hm2)。反思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几年来,虽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经济效益不甚明显,农民增收不大,严重挫伤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积极性,致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困难,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现象。如何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调整农林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退耕还林地区一直在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区域几种林下经济开发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区域林下经济开发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州从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试点到2003年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实施4年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郾09万公顷,国家投入资金2909万元,补助退耕户粮食3040万公斤,21479户群众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巴州的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刚刚启动,就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呈现出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使其真正成为巴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富民工程”和“精品工程”,最终达到生态增绿、社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9.
6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办法。随着工程的实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随着2000年、2001年、2002年已实施工程中经济林补助的相继到期,粮食和现金补助停止,随之而来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问题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10.
黄团姣 《中国林业》2011,(15):45-45
随着经济的发展,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退耕还林的目的认识不足;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从1999年试点,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到2004年,我州128个乡镇、679个村、84949户农户、39.8万人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2.2万亩。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实现以退耕还林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性发展,是我们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五年历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以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导目标的生态建设工程,它的实施对象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生态重要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如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危害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以及其他一些生态重要地区,涉及我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的前因后果(一)生态需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源于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沙化土地面积1…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化隆县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如何引导农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妥善解决农民生存发展大计,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状况、农民脱贫致富有重要的意义。以广西天等县为例,结合退耕还林作业设计、验收工作中的总结,分析了退耕还林在乡村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加快农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木里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生态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多年来各级单位积极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虽然获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介绍了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当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试论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两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握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为确保生态目标的实现 ,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重视林草植被保护的关系。具体措施 :科学选择树草种 ,确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模式 ;加强川地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单产 ;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 ,改善人民生活 ;积极实施封山禁牧 ,解决林木矛盾 ,促进植被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时讯     
国家退耕还林调研组说明今后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国务院部署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退耕还林调研组日前对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由国务院西部办农林生态组组长秦玉才带队,国务院西部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有关同志参加,重点是调研湖北省退耕还林实施情况、成果巩固及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情况,目的是为“十一五”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下一步政策措施建议。调研组认为,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卓有成效:一是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态得到了改善;二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玉溪市自2014年至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计划重点优先安排给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对"十三五"脱贫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玉溪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玉溪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粮换林"、"以粮换生态",农民得实惠,地方得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天水市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把生态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教兴农、旅游开发等结合起来,根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效益、尊重科学的原则,制定出了天水市2000~2009年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实施规划.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市五县二区完成退田还林(草)30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310万亩,使天水市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7.1%到2010年达到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1001元提高到2400元,实现稳定脱贫并向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20.
以淅川县为例,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淅川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生态方面,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41.32平方公里;在经济方面,全县每年将增加生态效益价值55722.23万元,林产品经济效益达11360万元,发展林下经济收入6555.7万元等;在社会效益方面,增强了社会的生态意识,保障了粮食生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