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全国草原牧草返青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今年入春后草原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大部分牧草进入返青时间较常年偏早,但受后期低温影响,牧区草原返青进程偏慢、返青期拉长,部分牧区草原返青期有所推迟;截至5月20日,全国85%的草原已经返青,返青速度较常年大体相当,青藏高原和新疆高海拔区域草原返青晚于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全国草原牧草返青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今年入春后草原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大部分牧草进入返青时间较常年偏早,但受后期低温影响,牧区草原返青进程偏慢、返青期拉长,部分牧区草原返青期有所推迟;截至5月20日,全国85%的草原已经返青,返青速度较常年大体相当,青藏高原和新疆高海拔区域草原返青晚于常年。一、气象状况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全国草原牧草返青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常年相比,3~5月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水热条件总体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截至5月20日,全国92%的草原已经返青,与常年相比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提前返青。一、气象状况入春以来,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高1~2℃,良好的热量条件有利于积雪融化、土壤解冻和牧草萌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全国草原牧草返青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常年相比,3~5月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水热条件总体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截至5月20日,全国93%的草原已经返青,与常年相比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提前返青。一、气象状况入春以来,除新疆北部3月上中旬和西南部分地区5月上旬气温略低外,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  相似文献   

5.
郑信 《草业科学》2007,24(6):13-13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对2007年春季全国草原气象条件和牧草长势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入春以来,我国草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也多于去年同期,且降水时段分配比较均匀,3月以来气温呈前春偏低、仲春以来偏高的态势,总体热量条件优于常年,由于水热匹配,水分条件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牧草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气象条件评价:1)水分条件。自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多雨(雪)过程,降水量明显多于常年同期,部分地区比常年偏多5成以上,为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墒情,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6.
定期调查观测地面草原返青状况,掌握返青动态规律,是开展返青期监测预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草原的自然特点、经济特征等对草原返青状况进行地面调查或观测度量,为全国草原返青期牧草生长状况的监测评价、草畜平衡估测、自然灾害预警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返青期地面观测的范围包括天然割草场、放牧场和人工草场。牧草返青地面观测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年草原返青期前15d至完全返青结束这段时间内,通过固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中旬,内蒙古赤峰市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降水分布不均匀,该气候条件对牧区正常的牧业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与前期气候条件综合分析后,对该地区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进行了预测,即2015年赤峰市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上旬,总体较常年偏早3~6 d。  相似文献   

8.
为草原牧区开展畜牧气象服务,国家气象局于1981年在哲盟北部纯牧区的巴雅尔图胡硕气象站。增设了畜牧气象观测点,着重研究本牧区牧草、家畜生育状况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根据几年的观测记载和调查情况。浅析本牧区气候的草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运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监测信息,对今年7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水热匹配较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2℃,内蒙古东部等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高2℃以上,呼伦贝尔等局部地区由于遭遇40℃以上的高温,牧草生长受到影响。进入7月,除内蒙古东部、新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今年6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显示:6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但同比略差,内蒙古东部等地草原旱情严重。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正常偏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大部分草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以上;在降水方面,全国草原地区入春以来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根据冬春季节气象条件和当前草原牧草物候状况,对我国草原地区牧草返青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今春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牧草萌发返青,预计今春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将提前返青。  相似文献   

12.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原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建国初期,我省牧区草原状况相对良好。20世纪60年代末,牧区开始发生草原退化现象,随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内蒙古草地牧草返青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兴华  陈素华  韩芳 《草业科学》2013,30(3):452-456
利用4月份降水量与牧草返青期的关系分析干旱对牧草返青期的影响。研究表明,内蒙古草地牧草返青期与4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在荒漠草原,当4月份降水量减少30%~50%时,牧草返青期将推迟5~15 d;在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当4月份降水量减少50%以上时,牧草返青期才受降水偏少的影响,推迟10 d左右。建立了干旱等级与补饲、人畜饮水成本损失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干旱对草地返青期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估,评估模型符合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和畜牧业生产特征,实例评估符合畜牧业实际损失程度,因此,能够在干旱对草地畜牧业影响评估服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5.
典型草原牧草返青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文义 《草业科学》1995,12(6):47-49
利用典型草原牧草返青和气象要素平行观测资料分析认为,牧草返青的主要际制因子是热量条件,只有当0~30cm土壤水分总贮存量低于20mm时,水分才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监测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今年7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同期,但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等地由于降水偏少、植被生长状况较差。一、气象状况温度方面: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与常年持平或略高,有利于植被生长;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内蒙古草原牧草生物量损失的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草原干旱对牧草生物量造成损失的评估方法,以内蒙古扎鲁持旗北部的巴雅尔图草原为例,利用水分亏缺量作为内蒙古草原干旱评估指标,建立不同生长阶段牧草生物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牧草生物损失量与牧草返青期、旺盛生长期的水分亏缺量有着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依此确定了不同干旱等级相对应的牧草生物损失量,以满足草原干旱监测与灾损评估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牧业通讯》2007,(11):36-36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对今年春季全国草原气象条件和牧草长势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草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也多于去年同期,且降水时段分配比较均匀,3月以来气温呈前春偏低、仲春以来偏高的态,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部采取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牧草枯黄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受气温和降水影响,今秋我国北方草原枯黄时间有所推迟,部分草原牧草生长期延长。9月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高,其中西藏中部、新疆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4℃。从降水情况来看,青藏高原、新疆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降水较多,其中内蒙古东部和东北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湖流域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统计资料,分析青海湖流域同德高原牧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天然牧草生物量、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每10年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23 ℃、0.50~0.88℃、0.11~0.35℃和0.10~0.33℃;年降水量每10年以10.5 mm的趋势减小,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偏暖.温度变化的倾向率均为正;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气象因子对草地生物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温度大于降水;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年内各季节分布的差异上.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