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输电线路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准确记录故障发生的位置比较困难。为此,根据电力线路巡检的业务特点,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互联通信技术GSM,开发出了电力线路巡检手持仪,并给出了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法。该手持仪实现了GPS对电力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精确定位,可通过GSM的短信息把现场设备的情况发送给电力管理中心,为供用电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
系统采用温度、振动及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利用云台摄像机和高清照相机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现场环境,并通过现场嵌入式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将分析结果利用3G通信模块回传远程集控中心。系统能实时监测输电线路上线缆接头温度、线路风舞,杆塔振动及异物侵入等信息,能及时给出线路故障、外物侵入等信息,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疫情管控期间给电力供应和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线路跨越不同省市区域时,对于所属运行维护单位更是难以开展输电线路现场运维工作,在"不聚集、少出门"的疫情管控要求下,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线路运行状况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隐患进行处置,提高线路设备的健康水平,是特殊形势下实施线路运行维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与北海道电力公司合作 ,经过三年的研究 ,开发出高精度输电线路故障点检测装置 ,并于 2 0 0 3年 5月投入了使用。该检测装置由检测、传输和解析三部分组成。检测部分设在输电线路的两端 ,如变电所和铁塔等 ,并靠下列设备收集故障信息 :①电磁场传感器 ,主要捕捉电压、电流的变化 ,其精度平均在 0 4km ;②GPS接收器 ,用于正确记录故障时间 ;③数据记录设备 ,主要记录上述设备收集到的信息。传输部分是通过手机和PHS线路将收录在数据记录设备的信息发送到解析部分设备中。解析部分设置在检修厂内 ,通过获得的数据 ,自动判…  相似文献   

5.
220kV线路高频保护故障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高频保护是当被保护线路区内发生故障时,使线路两侧断路器同时陕速跳闸的一种全线速断保护,一般用作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实现全线速断的方法是利用输电线路本身作为传送高频信号的通道,将线路两侧的保护动作信息进行交换和比较,以判断是区内还是区外故障。高频通道是利用输电线路作为传递信息的通道,设备较多,并且线路两侧各一套,发生通道故障的几率较高。作为传统的全线快速保护,高频保护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还是大量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线路避雷器在易击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日益增多,提出了为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伤害,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有效降低雷击跳闸事故。  相似文献   

7.
输电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性能的有效措施,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但实际上,在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经常受一些复杂条件及各种环境和气候等问题,影响线路的运行维护效率,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输电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将给电网带来重大的风险损失,因此有必要对输电线路的风险概率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了输电线路风险概率的计算,将输电线路分为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分别进行计算,自然因素的风险概率以台风为例进行测算,非自然因素介绍了历史数据统计法、专家判断法和蒙特卡洛法。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输电线路的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不同线路的风险概率制定差异化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网事故主要来自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别是高压输电线路,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承受各种雷害、冰害等恶劣的自然气候侵蚀,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对于贵州地区,因其特有的地质地貌和气象原因,线路故障多数是由雷击跳闸引起的,特别是高压输电线路,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绕击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所以降低雷电对线路的损害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找出故障位置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行波定位法利用输电线路故障时会产生向两端运动的暂态行波实现故障定位,能够很好地解决故障类型和过渡阻抗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但是暂态行波持续时间短、衰减严重,使其难以检测。小波分析方法能准确提取故障行波波头,但小波分析需要根据线路的参数选取最适合的小波基,否则会影响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准确测定~[1-2]。Hilbert—Huang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S和GSM短消息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庞树杰  杨青  李莉 《农机化研究》2004,(1):230-231,233
分析了通过GSM SMS传递信息的优点,研究了如何应用Siemens M20 GSM模块和Rockwell的Jupiter GPS OEM板进行移动模块单元的软件和硬件设计。针对当前农田信息(土壤水分等)采集、记录、处理等技术比较落后以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设计了农田信息采集系统。本系统利用当前技术比较成熟的GSM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农田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的柔性化农机机群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分布范围广、作业环境恶劣且数量繁多,采用人工监测机具运行状态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自动化水平低;而传统的在线监测方式对于大范围测量存在费用高、采集精度差及能耗大等问题,建立了农业机械机群远程监测系统。其硬件设备由集成GSM和GPS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器及工程信号接收器组成,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状态、收获面积及地理信息等的自动监测及数据的主动上传;基于LabWindows/CVI的柔性化远程数据监测中心,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方法,可针对机群中不同类型农业机械、不同测控任务高效地开发专用测控软件,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保存、地理信息的准确定位及行驶轨迹的动态跟随;通过调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监测中心将单机使用状况及时汇报给系统管理员,为农业机械机群的分配、组合和集中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现场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都达到了联合收获机机群远程监测的要求;采用软件复用的设计思想,大大提高了面向对象的专用测控软件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范围分散的农田信息采集中采集系统通讯成本已大大高于测控部分的成本和通讯已成为制约农田数据采集发展和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用TC35I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远程土壤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土壤信息数据采集及传输的通信原理和嵌入式系统Web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及时接受远程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和显示,通过网络实现了对远程采集终端的控制,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GPS/GIS的农田地块监测更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田地块信息实时监测更新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库更新一体化。为此,以农田地块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测更新为目标,介绍了一种集成GPS,GSM和GIS技术的农田地块实时监测更新系统,对其更新模型、工作原理、系统体系结构、软硬件构成及系统开发设计与实现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田地块信息实时监测更新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库更新一体化。为此,以农田地块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测更新为目标,介绍了一种集成GPS,GSM和GIS技术的农田地块实时监测更新系统,对其更新模型、工作原理、系统体系结构、软硬件构成及系统开发设计与实现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高,因此有必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提高粮食产量。为此,开发了一套基于STM32及物联网的农业机器人定位及路径导航行走系统,跟踪端GSM芯片在STM32的控制下通过GPRS网络发送GPS定位数据信息,农业机器人视觉系统根据所在环境拍摄图像分析获得行走路径,完成导航任务。以农田垄沟环境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仿真,将机器人视觉系统采集的图像进行优化,通过MatLab仿真处理,将机器人导航行走路线通过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提取出来,满足其定位导航的精度。该系统能够大量应用在农业生产技术中,包括种植管理、喷洒农药及果实采摘等,极大地减轻了我国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飞  宗序平 《农机化研究》2022,44(3):171-175
以作物生长施肥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壤条件中的作物生长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一种智能化变量施肥决策控制系统.以作物叶绿素和作物生长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对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相关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农田试验数据,形成基于土壤肥力和作物叶绿素的两种施肥模型.使用系统开发工具,建立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变量施肥决策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ADAM5510和GSM实现水渠水位远程自动测报的系统.具体给出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着重论述了利用GSM实现远程通信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实际应用,成功地实现了水位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远程通信及实时查询,并能根据水位实现闸门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MSP430的温室大棚温度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温室大棚的温度远程监控系统,系统以MSP430F149为控制终端的核心控制器,采用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利用GSM通信网络传输温度、故障等信息至农户手机或监控中心上位机。同时,详细阐述了系统温度采集、控制终端系统、GSM短信息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系统等硬件设计思想。试验样机在某农户的蔬菜大棚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很好地完成温度控制、故障报警、GSM短信息传输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智能化和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在农业领域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