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蛹期灌水防治棉铃虫薛元海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223001棉铃虫蛹在土中受土壤湿度影响很大,室内用四代棉铃虫蛹试验的结果为,土壤含水量为18.7%时蛹死亡率达57.1%,当含水量达23.8%时,死亡率升至100%。因此蛹期进行灌水,使土壤水分饱和,...  相似文献   

2.
王玉堂 《江西棉花》2004,26(5):39-39
冬季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根据研究,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冬耕对棉铃虫具有多种杀灭作用:①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态,降低翌春羽化率;②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③将部分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死,从而减少越冬虫源。其技术要求是:  相似文献   

3.
旱涝对棉铃虫发生影响极大,新疆棉区在高温干旱年份棉铃虫发生较重(如1997年),在低温多雨年份发生较轻(如1996年)。绿洲农业区,降水稀少,棉田主要靠灌溉即通过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法来调控棉铃虫的发生及减轻对棉花的为害。1 灌溉对棉铃虫的影响1.1 灌溉对棉铃虫蛹存活率及成虫羽化率的影响。蛹期是棉铃虫一个世代中的薄弱环节,是消灭的有利时机,把蛹直接浸水表明,浸水3小时以下,蛹还能复苏,浸水6小时以上,死亡率急剧上升,浸水24小时以上则全部死亡。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蛹的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土壤湿度过高…  相似文献   

4.
成安县1994年棉铃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王书魁河北成安县植保站0560071994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偏早,蛾卵量一代比一代多,虫情分布不均,发育不整齐、历期长,五代幼虫能入土化蛹。1各代棉铃虫发生概况1.1第一代棉铃虫为轻发生。其越冬代蛾、卵...  相似文献   

5.
1995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中期预测根据我所1994/1995年度棉铃虫越冬滞育蛹观测试验,1995年20瓦黑光灯诱蛾记载,麦田5月26日扫网和随机取样方观测结果:越冬代棉铃虫530头,应用越冬箱控制试验观察结果,冬前羽化87头,羽化16.4%,春...  相似文献   

6.
新疆八十三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宗清 《中国棉花》2000,27(1):35-36
棉铃虫近几年成为八十三团棉花主要害虫 ,为害较重的棉田产量损失在 3%~ 5%以上。为此 ,本团病虫测报站开展了棉铃虫预测预报工作。1 预测方法1 .1 越冬调查。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 (未耕翻 )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 3~ 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 ,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30 m2 ,深度 1 0 cm左右 ,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当年秋季1 0月 2 5日前后 ,对蛹进行滞育率分析和发生量的预报。1 .2 滞育蛹的鉴别和滞育率的计算。 ( 1 )滞育棉铃虫蛹的鉴别。把所有挖到的棉铃虫蛹放在 2 5~ 2 6℃的温度条件下 1~ 2天 ,棉铃虫蛹复…  相似文献   

7.
南疆四十五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中 《中国棉花》2001,28(4):37-38
1越冬代蛹的预测预报1 .1 越冬调查。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 (未耕翻 )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 3~ 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 ,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3 0 m2 ,深度 1 0 cm左右 ,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当年秋季1 1月 5日左右 ,对蛹进行滞育率分析和发生量预报。1 .2 滞育蛹的鉴别和滞育率的计算。 ( 1 )滞育棉铃虫蛹的鉴别。把所有挖到的棉铃虫蛹放在 2 5~ 2 6℃的温度条件下 1~ 2天 ,如果 2天后棉铃虫蛹的复眼眼点逐渐消失就是非滞育蛹。在新疆滞育是棉铃虫越冬的唯一特性 ,滞育蛹能正常越冬 ,非滞育蛹不能正常越冬。( 2…  相似文献   

8.
二代棉铃虫发生量的预测桑俊民,王赐芳,赵爱民河北永年县农业局057150棉铃虫二代发生量直接影响着三四代的发生程度,因此,对其进行早期预测,可为各项防治工作的准备和安排提供指导。本文选用1980~1991年的调查资料,对冬后棉铃虫活蛹数、麦田一代幼虫...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饲养棉铃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自生小麦苗,玉米雌穗,小麦粒,蕃茄果实和棉花叶(CK)饲养棉铃虫幼虫。从1龄到化蛹,死亡率以棉叶最低,小麦粒最高,分别为16.7%和70.4%。羽化率以玉米雌穗和棉叶最高,分别为90.9%和90.0%。后代产卵也以上述两种寄主饲养的棉铃虫为最多,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28.8和507.6粒。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发生动态分析与治理对策赵保祥,孙广勤山东省聊城市植保站252000近两年,我区棉田棉铃虫连续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根据目前农田生态,棉铃虫抗药性水平及天气条件分析,以期对症下药,找出较佳的治理对策。1发生变动原因分析1.1种植...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在本省常年发生四代 ,近年发生了不完整的第五代。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数量以及在年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阶段 ,结合农事操作 ,消灭大量越冬蛹 ,减少发生基数 ,降低发生程度上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为此 ,从 1 994年开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表明春季耕翻可显著减少棉铃虫越冬蛹的数量。1 越冬蛹在棉田内外寄主作物上的分布数量1 994~ 1 998年调查结果表明 ,年度之间棉铃虫越冬蛹在棉田与其它作物田数量差异较大 ,棉田越冬蛹量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田的蛹量 ,棉田平均每公顷越冬蛹量为 1 443.4~ 3378头 ,其它作物田为40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荷泽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看出,第5代棉铃虫幼虫能完成发育,并有部分个体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3.
网室栽培棉花防治棉铃虫试验辛俊芬河北省蠡县植保站0714001994~1995年,采用6个筛目的尼龙网,构成40m×38m、中高2m和边高1.6m的拱形网室,栽培棉花,观察其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1 棉铃虫虫情及防治效果在棉铃虫持续大发生的1995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早熟玉米诱杀棉铃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早熟玉米诱杀棉铃虫任雨霖南京农业专科学校210038沈抱生江苏大丰县农科所224100利用诱集作物把:二代棉铃虫消灭于诱集作物上,压低虫口基数是防治棉铃虫极为有效的措施。1早熟玉米诱集二代锦铃虫的作用效果1.1抓住了棉铃虫发生的薄弱环节,攻其弱点...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在本省常年发生四代,近年发生了不完整的第五代.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数量以及在年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除阶段,结合农事操作,消灭大量越冬蛹,减少发生基数,降低发生程度上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为此,从1994年开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表明春季耕翻可显著减少棉铃虫越冬蛹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今年调查,棉铃虫越冬蛹的基数较大,去冬今春温度又较高,参考1960年气象展望,棉田小气候对棉铃虫发生较为有利的分析,估计1960年棉铃虫还会在—些地区严重发生。为此,必须引起重视,及早防御。在总结和提高已有的大面积综合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发动群众,继续贯彻洋土并举,采取棉田内外防治相结合,防治蛹、成虫、卵和防治幼虫相结合,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贯彻全年,争取主动,把棉铃虫消灭在棉田以外和为害之前。一、消灭越冬蛹消灭越冬蛹是将棉铃虫消灭在棉田以外的第一步重要措施。棉铃虫越冬蛹在土中约潜伏7个月之久,若能抓住这一环节进行歼灭,可大大减少虫源。根据棉铃虫越冬蛹的基数大,春季成活率高,早春第一代发生数量就多的发生规律,第二代在温湿度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iibner)]是棉花重要害虫之一。据报导,目前此虫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江西省植保植检站安排下,1996年7—9日,我们对防治棉铃虫的氯氰菊酯抗性进行了监测,对硫丹、功夫、敌杀死不同浓度下防治棉铃虫的致死力进行了试验分析,现整理初报。1.材料与方法1.1测定材料。第3代棉铃虫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本县不同棉田采集高龄幼虫约200条置于室内自然条件下,以原虫害铃为饲料,饲养至化蛹,然后让其羽化、产卵、卵孵幼虫后以棉铃虫人工饲料饲喂,幼虫至二龄(体重1.61土0.43…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施作家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2230011耕作制度1.1调整作物布局。棉铃虫对玉米的嗜好强于棉花,在棉田种玉米诱集带或在棉区插种玉米,可诱棉铃虫产卵于玉米上,便于集中防治,减少了棉田的卵量。另外,夏熟作物是一代棉铃虫的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19.
抗性赤眼蜂诱导及防治棉铃虫试验赵玉芝,刘金华河北省南皮县棉办0615001993~1995年我们与吉林农大联合,选用抗药、抗热和耐旱性螟黄赤眼蜂种群,进行防治棉铃虫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二代棉铃虫的防治1.1放蜂区。第二代放蜂从6月12日开始到...  相似文献   

20.
1 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冬后基数逐年增大。近年冬季气候变暖 ,连续1 0年的暖冬 ,棉铃虫冬后基数逐年增大 ,1 990年667平方米平均有活蛹 6头 ,1 997年上升到 2 0头 ,2 0 0 0年达到 1 2 5头。 1 0年内 ,冬后活涌数增加了1 9.8倍 ,导致今年二代卵量超过历年 ,形成了累计效应。1 .2 内禀增长力强。经过本站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 ,二代棉铃虫田间繁殖系数 (下代棉铃虫的卵与上代残留虫量的比值 )为 1 8.6倍 ,三代为 46.9倍 ,四代为 42 .4倍。棉铃虫的繁殖系数年际间略有差异 ,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2 0 0 0年棉花生育期早 ,则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