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墨天牛属。松墨天牛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等国家;国内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贵州、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市、区(柴希民等,2003)。该天牛也是松材线虫(Bru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日本和我国广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当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沿海一带仍呈扩大蔓延趋势,对我国重要针叶造林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赤松(P.de…  相似文献   

2.
在不育剂室内外筛选试验均获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解其广泛应用于桑园的安全性,对筛选出的CSⅡ不育剂(可湿性粉剂)进行了家蚕急性毒性及不育性测定。前者采用饲喂浸过不育剂饱和溶液桑叶的办法进行测定;后者采用新月、新松两品种进行正交、反交测试。正杂交方式为♀(新松)×♂(新月);反交方式为♀(新月)×♂(新松)。结果表明,CSⅡ对家蚕无急性毒性;对其化蛹影响很大,但对其化蛹后发育到蛾期影响不大,也无不育性。不论是添食还是喷体,在不育剂溶液浓度为1.0%时,其上簇吐丝结茧率均达84%以上,因而对大量养蚕不制蚕种的桑园来说,可以使用该不育剂1.0%以下浓度的溶液在桑园喷雾防治山楂叶螨。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辐射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成虫出现盛期6月下旬7月初,雌雄比为1∶1.3,多次交尾。交尾前期为4~6d,孵化率在64%以上。60Coγ辐照对雄虫寿命及交尾的影响没有对可育率的影响显著;经4.902c/kg(准)处理的饲养雄虫,寿命及交尾变化不大,可育率却明显降低,仅为9%,且无活幼虫。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 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 ,秋季 10月份棕背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 70 %以上 ,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 ;使林木被害率降至 1%以下 (对照地 6 %~ 10 5 %) ,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对棕背有较好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本文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分子机理、几种主要DNA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并对不同DNA标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利用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2种技术防治焉耆盆地光肩星天牛,并筛选出最适辐射剂量以及最适不育药剂,进行了焉耆盆地光肩星天牛不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80、120与160 Gy等3个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照对光肩星天牛的生育力有一定影响,其中以160 Gy辐照剂量影响最为显著;2种不育药剂(灭幼脲悬浮剂、CSⅡ可湿性粉剂)中以CSⅡ25倍液对光肩星天牛雄虫进行处理,与其配对的雌虫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显示出了较好的不育效应。  相似文献   

7.
贝奥不育剂林间防治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奥不育灭鼠剂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源灭鼠剂,来源于天然植物雷公藤。2007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分别采取6 m×6 m,7 m×7 m,8 m×8 m和10 m×10 m的不同投药方式,对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Sundevall和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Schrenck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莫氏田鼠的适口性较好,盗食率达到75%以上,而棕背最高盗食率仅为10.1%。对莫氏田鼠采取10 m×10 m的投药方式(3 450 g/hm2)可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与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之间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松墨天牛雌、雄虫,其生育力下降显著,在和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雌、雄虫的生殖竞争中,能降低未经辐照处理松墨天牛生育卵的孵化率。该剂量为松墨天牛辐照处理的全不育剂量和内交不育剂量。该剂量的辐照处理对松墨天牛雄虫寿命的影响较雌虫显著;而对配对雌、雄虫的寿命无显著影响。从而证明释放辐照松墨天牛不育虫来降低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达到防止松材线虫病扩散和蔓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28无性系嫁接树,自7a生时雌性孢子叶球就能正常生长、膨大和开裂,经不同杂交组合制种,至15a生时仍不能生产正常的种子。据对大、小孢子叶球发育的观察,胚珠中途停止发育,球果成熟时,胚珠直径仅3mm,内部空瘪。本文首次报道油松雌配子体不育。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植物雌性不育的各类实验中,为了确定雌性不育的发生时期,一般要借助石蜡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虽然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制片技术,但具体到植物雌性不育的相关研究中,尚有改进的必要,以便在确保制片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材料以及时间。  相似文献   

11.
7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2%烟碱·苦参碱100倍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72.7%和29.6%。处理后48h,森得保10倍滑石粉粉剂、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5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500倍溶液、白僵菌500倍溶液、3%苯氧威4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1.2%烟碱·苦参碱100倍水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水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2%和85.0%。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我国农、林业共同的检疫对象,其食性杂,繁殖量大,是一种危险性虫害。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确认美国白蛾在淮北地区1年3代。选取了苦参碱、灭幼脲、杀铃脲、氯氰菊酯和甲维盐等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类农药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并有持效期长等优点,推荐在淮北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松阿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生活史、主要习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7种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5种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和最佳使用浓度: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出蛰成虫,防效达93.58%;用40%氧化乐果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分别达91.35%和95.34%;利用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为96.62%;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22.5kg/hm^2林丹烟剂防治树上幼虫,防效达97.96%。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长治地区槐尺蛾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查悉槐尺蛾在长治地区1年发生4~5代,并了解到其的生活习性。选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乐果、灭扫利、溴氰菊酯、灭幼脲、辛硫磷、来福灵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药剂对槐尺蛾2、3龄幼虫进行了室内防治实验,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常规浓度的化学农药来福灵、溴氰菊酯及生物药剂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槐尺蛾幼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泡沙滩黄芩种子,观察比较其发芽率,从而确定出对种子萌发影响效果最佳的赤霉素浓度;同时研究了提前用蒸馏水浸泡与否及赤霉素不同浸泡时间对沙滩黄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浓度在100~600mg/kg对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500mg/kg赤霉素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最高,达到75%;在最佳浓度500mg/kg下,以处理72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84.7%。试验还表明,直接用赤霉素而不用蒸馏水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南平地区引种的17种Ci竹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坭Ci竹的生物量最大,生长良好.2.根、叶的生物量比例均较小,在不同竹种中,秆或枝占最大的构成比例。3.多数竹种的根枝比小于0.10。4.其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5.大部分竹种的含水率为40%左右,各构件的含水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凤凰木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凤凰木是世界热带地区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用常规方法育苗,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为了提高凤凰木种子发芽率,采用沸水浸泡、浓硫酸处理以及砂擦种皮等措施,对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催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显著改善凤凰木种子的发芽状况,但以浓硫酸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比对照高4.9倍和11.7倍,且发芽速度最快,平均发芽速度比对照快3 d;其次是砂擦处理,其发芽率比对照高3.4倍;100℃热水处理的效果较差,其发芽率仅比对照高 1.3倍。  相似文献   

18.
节水栽培地幼龄枣树生长与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幼龄枣树的生长发育情况与以往鱼鳞坑和水平池方式有着明显不同。首先,在枣树根蘖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方面,前者极显著地高于后两者,成活率高达96.7%;其次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方面,前者的干径、枝展、枣头枝数、二次枝节数、根系总长、根系总重等方面均极显著高于后两者,这就决定了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枣树丰产性能要远远高于鱼鳞坑和水平池,结果株率提高27.7%,结果吊率提高31.7%,坐果率提高3.36倍。另外、,沟间距以5m~6m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压聚合方法,利用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杨木进行强化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聚合时间和引发剂、促聚剂的添加数量等因素是次要影响因素;聚合温度x与单体转化率y高度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107x-0.036 7;最优制备工艺为: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6h,环烷酸钴、氯化锌以及引发剂AIBN所占混合树脂掖比分别为2%、6%、3%;最大转化率为64.5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杨木单板中含有大量的苯环聚合物,羰基官能团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杜仲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及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解读杜仲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在基因组测序(数据未公布)的基础上,通过MISA软件搜索杜仲基因组(26 947/854 758 160 bp)中的完整型(1~7核苷酸重复)及复合型SSR序列,共查找出25 694个Scaffolds含有488592个SSR位点,占总Scaffolds的95.3%.从SSR位点分布密度上讲,平均每1 749 bp出现1个微卫星,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含量最多,约占总数的54.34%,其次为二核苷酸(20.47%),而复合模式、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和七核苷酸重复分别占20.29%、23.89%、0.77%、0.13%、0.10%和0.01%,并发现SSR中均以含A、T的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根据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290对,162对SSR引物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其中16对引物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在8份杜仲资源中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到5.25个等位基因.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杜仲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杜仲雌雄株早期鉴定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