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于联合收获机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到不确定性信息,提出了一种证据推理与模糊隶属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联合收获机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模型,克服了以往评价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和不完整信息方面的不足,效用函数的引人简化了方案优劣排序,便于决策.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其结果表示更符合人们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习惯.  相似文献   

2.
拖拉机驾驶员田间作业操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集的拖拉机驾驶员田间作业操纵动作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犁地和旋耕作业中驾驶员的操纵动作进行综合化评价分析。全面科学地分析拖拉机田间作业中驾驶员对各操纵元器件的操纵情况,发现了对特定作业类型有重要影响的操纵动作,为拖拉机驾驶室的人机界面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鉴于联合收获机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到不确定性信息,提出了一种证据推理与模糊隶属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联合收获机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模型,克服了以往评价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和不完整信息方面的不足,效用函数的引入简化了方案优劣排序,便于决策。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其结果表示更符合人们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习惯。  相似文献   

4.
针对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操作难度大、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导致的行走系统性能较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整机操作性能,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基于维修方便、管路少等设计原则,对液压系统各缸所需提供压力进行详细测算,得到液压系统工作所需最大压力为4.6MPa。针对计算结果对液压元件进行选型布置,并设计多工况下试验对各点压力进行测定,得到各测点压力最大为4.4MPa。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元件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使行走子系统具有更好的无级变速和转向助力性能,使作业子系统操作性更强,反馈更好。  相似文献   

5.
<正>顿河—1500型、叶尼塞—1200型、JO—1075型和KCKy—6A型等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行走系统为静液压驱动.该系统由双向变量轴向柱塞式油泵和双向定量轴向柱塞式油马达及其它阀类元件组成的恒扭矩容积调速回路.可实现收获机的前进、后退无级变速和停车的动作要求.这完全依靠驾驶员在驾驶室操纵变速杆来控制液压伺服阀的前否移动,使补充油泵供给的控制油进入相应的伺服油缸来推动变量油泵的变量斜盘而改变其倾斜角度(改变行驶速度)和倾斜方向(改变行驶方向)的.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仅仅是通过杆件来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虚拟环境下实现车辆驾驶室人机界面的设计与优化,提出了一种车辆人机界面布局推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人机界面知识表示、布局推理架构等研究,并以装甲车辆驾驶室人机界面布局为例进行了评价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虚拟环境中车辆驾驶室人机界面布局的设计与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大部分联合收获机的噪声值高于国家标准限值的现状,运用声强法和分别运行法对江苏锐龙4 LZ-5.0 E型履带式联合收获机进行噪声源识别,测试不同工况下驾驶员的耳旁噪声。通过声强云图的分析,识别出该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噪声源;通过对各部件噪声能量的比较,确定各主要工作部件对驾驶员耳旁噪声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发动机的贡献量为30.2%,输送槽的贡献量为26.9%,割台的贡献量为10.1%,可为联合收获机的噪声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Ramsis的拖拉机驾驶室脚操纵元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市场调查,拖拉机驾驶员反映某拖拉机驾驶室内脚操纵元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舒适性。利用Ramsis人机工程软件,对该拖拉机驾驶室脚操纵元件进行了位置和力的分析,通过对油门踏板位置、离合器踏板位置和离合器操纵力的分析,对该拖拉机驾驶室内脚操纵元件不舒适性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对改进设计、提升该拖拉机品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骑马式地板驾驶室的基础操纵元件布置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拖拉机常用的骑马式地板驾驶室布置形式,通过CAD软件创建简化的虚拟样机模型,借助人机工程分析软件RAMSIS,根据经验与调研情况对其基础操纵元件的布置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为使研制的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气力清仓系统机构更加合理、优化,主要针对联合收获机气力清仓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清仓系统压力损失的研究.建立了联合收获机气力清仓系统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并在联合收获机气力输送系统作业的实验台上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机工程的驾驶室舒适性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驾驶室舒适性及安全性,以国产某种收获机械驾驶室为研究载体,对人机工程学理论进行研究,结合中国人体尺寸数据,对驾驶室进行舒适性分析,改进其驾驶舒适跨点、驾驶座椅及驾驶操纵装置,优化各器件间布局配置关系。基于CATIA软件人机工程设计模块,对驾驶员驾驶姿态、操作可达性和视野范围进行模拟仿真,检验驾驶室设计合理性。对改进前后驾驶室舒适性进行主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驾驶时间增加,驾驶员对两种驾驶室主观舒适性皆呈下降趋势;在0~20min驾驶时间内,对于两种驾驶室平均舒适性评价一致,在2 0~6 0 min驾驶时间内,改进前驾驶室驾驶员疲劳累积趋势加快;改进后的驾驶室总体布局合理,可满足对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需求。该研究证明了人机仿真系统分析驾驶室舒适程度的可行性,为驾驶室的人机设计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由于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配置、作业参数调整不当等,导致谷粒机械化收获破损率、损失率和含杂率偏高.为此,综述了国内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原理、结构以及关键部件等方面论述了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优势与不足.为解决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推动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脱粒分离系统的结构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相关系统的特点,分析阐述国外著名生产厂家的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匹配各有特色的脱粒分离结构,并以系列化、大型化发展方向为主,为实现低损失、高效率的脱粒分离工作,广泛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脱粒装置是联合收获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其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性能。脱粒滚筒是脱粒装置核心部件,钉齿式脱粒滚筒主要包括滚筒轴、辐盘、齿杆和钉齿等部件。幅盘是钉齿式脱离滚筒的主要支撑件,其结构、强度、加工工艺性以及选材直接影响着脱离滚筒的使用可靠性。为此,通过对此盘类件的结构、性能及加工工艺分析,合理地设计幅盘拉伸模具,有效地利用激光切割机板材孔类切割的高效性和单点压力机气顶的双重作用,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模具投入和加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广联珠江4LZ-2.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该机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清选脱粒机构采用双筛加风扇及二次清选机构,并设置复脱机构.同时,从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方面介绍了该收割机关键部件设计制造.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破碎率和总损失率低,清洁度高,接地压力小,满足南方下水田收割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花生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花生脱出物组成成分的比例、组成成分尺寸和外形差异、悬浮速度,以及摘果辊下方分布等清选特性试验和检测。优化设计后的清选装置安装在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上,进行了田间正交试验,得到了影响清选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振动筛频率、风机转速、振动筛倾角、风机出风口角度;最优参数组合为振动筛频率7Hz,风机转速900r/min,振动筛倾角8°,风机出风口角度17°。优化设计后的清选装置能应用到国产某型号花生联合收获机上,经田间收获试验验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联合收获机视觉导航系统中的视觉测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彩色图像分割测障与立体视觉特征匹配测障相结合的测障方法:利用H、S颜色分量对单目图像实施固定阈值分割并二值化,获得潜在障碍物的位置及区域;采用尺度空间不变(SIFT)算法获取潜在障碍物区域特征;采用近似最近邻分类算法(ANN)进行快速特征匹配,获得潜在障碍物的世界坐标,由此进一步确认障碍物以及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提出了提高算法效率的措施,分析了图像压缩比与运行时间、SIFT特征数以及匹配数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检测时间不超过200ms.  相似文献   

18.
机身倾斜导致谷物流量传感器零点漂移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联合收获机倾斜时谷物流量传感器因发生严重的零点漂移而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通过对单板冲击式谷物流量传感器的倾斜试验发现,传感器的零点电压与联合收获机的倾斜角度成线性关系,当联合收获机左右倾斜15°时,零点漂移电压达25.4mV,可能导致-8.3%~28%的测量误差.为了消除倾斜导致的零点漂移,在单板冲击式流量传感器后面增加一个与冲击板结构相同的参考检测板,构成双板差分冲击式谷物流量传感器.倾斜试验发现,在联合收获机左右倾斜15°范围内,冲击板和参考板的零点电压的变化一致,使用差分算法补偿后的零点漂移从25.4mV降低到1mV.  相似文献   

19.
孙桂芹 《农业工程》2014,4(5):17-19
介绍了凯斯国产4077/4088系列单轴流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件的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以及使用保养方法,为国内企业研制联合收割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履带式大豆联合收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整机振动特性,以久保田4LZ-2. 5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收获机在发动机怠速空转、整机空转及田间收获作业等5种工作状态,利用DH5902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切割器、发动机及脱粒滚筒等6个振动较强的位置进行测试,获取其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器左右运动、脱粒滚筒的旋转和振动筛的前后运动是引起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因素;发动机和风机的运转是联合收获机振动的次要因素。联合收获机空载时,振动最强的位置是切割器,振幅有效值达到了31. 84m/s^2;田间收获时切割器附近振幅比空载时降低,其他测点振幅都不同程度增加,脱粒滚筒处振幅有效值最大,达到43. 74 m/s^2。发动机的运转对驾驶座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影响最强,需进一步优化驾驶座的减振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收获机减振设计、结构优化及各部件的模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