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2018年5—7月以及2019年5月和8月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凤鲚(Coilia mystus) 样本,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凤鲚的肥满度(K)均值为0.32%,雄性为0.37%;雌性凤鲚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均值为18.58%,雄性为7.47%。2018和2019年长江口凤鲚的卵径分别为0.68和0.70mm,与以往研究相比凤鲚的卵径有变小的趋势。2018和2019年的个体绝对繁殖力分别为11621粒和6131粒,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组成是繁殖力年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凤鲚的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性腺质量呈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呈显著相关。经逐步回归,绝对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为F=5059.5W1+1009(R2=0.73);体长相对繁殖力为FL=27.71+22.77W1 (R2=0.76);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FW=412.41-40.67W1+2614.35IGSI(R2=0.60),个体繁殖力与性腺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用核移位法得到长江口凤鲚2018和2019年的产卵分数分别为0.26和0.24,采样时间不同可能导致了产卵分数的年间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的繁殖力和产卵分数,可为采用日产卵量方法估算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生物量提供关键参数,以期为长江口凤鲚资源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4-5月在太湖三山岛水域采集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未抱卵虾、抱卵虾和已出苗虾样本,对肌肉中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旨在研究繁殖期秀丽白虾肌肉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的变动。结果表明:秀丽白虾繁殖期干物质含量为20.28%-20.82%,粗脂肪含量为1.42%-1.62%,能量密度为4.510-4.774 kJ/g,均显示未抱卵虾>抱卵虾>出苗虾;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变幅较小,分别为16.57%-17.12%和1.31%-1.40%。秀丽白虾对蛋白质的利用主要在繁殖前期,抱卵后氨基酸总量下降6.96%,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8.89%,赖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的降幅最为明显。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1.76∶1-1.90∶1。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消耗于抱卵后至出苗期间,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13.43%,其中C16∶1下降42.38%;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消耗以必需脂肪酸C18∶2为主,降幅为33.05%。秀丽白虾繁殖期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相对稳定,脂肪是其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出苗后肌肉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的降幅均低于一般鱼类。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附近水域凤鲚摄食习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 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其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每尾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为0.10~3.31个,长江口九段沙南槽水域每尾为0.06~0.23个,因此可以认为产卵场凤鲚的摄食强度大于洄游中凤鲚的摄食强度。同时发现,每尾体长为100~150 mm的凤鲚摄食糠虾类数量在0.4个左右,而150~190mm体长组糠虾类的数量在0.1个以下。研究表明,个体较大的凤鲚并未对较大个体的糠虾类有更强的摄食趋势。同样,食物中桡足类数量分布与体长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杭州湾,凤鲚的胃含物和栖息水域中都有大量糠虾出现,而在长江口,凤鲚胃含物有零星糠虾出现,其栖息水域的采样中则没有糠虾记录。这说明栖息水域环境中饵料生物组成的差异是凤鲚饵料种类数量不同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发现,凤鲚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I=0.89)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I=0.86)选择性较强。而凤鲚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I=-0.39,Y=0.30)等这些栖息水域环境中的优势种类属被动摄食,不具选择性。研究亮点:目前对凤鲚食性的研究只在凤鲚生物学的叙述中提到,没有食性数量的进一步分析。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水域凤鲚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进行分析,并将凤鲚的食物组成与栖息水域中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组成进行比较分析。为凤鲚食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凤鲚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凤鲚资源变动及最大持续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7-2003年凤鲚生物学、资源量及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研究。汛期风鲚平均全长151mm,平均体重14.2g;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W=0.036×L2.1874,丰满度系数为0.421。绝对怀卵量变幅为4677~24159粒,相对怀卵量变幅为859~1072粒/g体重,成熟卵卵径平均为0.67mm。同期凤鲚年均捕捞量为952.46t,年均汛末瞬时资源量41.57t。应用schaefer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为1417.4t。与历史资料比较,在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的影响下,凤鲚资源量急剧下降,此不利情况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凤鲚资源变动及最大持续产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997-2003年凤鲚生物学、资源量及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研究。汛期风鲚平均全长151mm,平均体重14.2g;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W=0.036×L2.1874,丰满度系数为0.421。绝对怀卵量变幅为4677~24159粒,相对怀卵量变幅为859~1072粒/g体重,成熟卵卵径平均为0.67mm。同期凤鲚年均捕捞量为952.46t,年均汛末瞬时资源量41.57t。应用schaefer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为1417.4t。与历史资料比较,在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的影响下,凤鲚资源量急剧下降,此不利情况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郑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40-17143
对1998~2006年长江口凤鲚生物学、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以及最大持续产量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产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结果表明,凤鲚平均全长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130 mm,降低到2006年的50mm,凤鲚种群全长明显小型化;平均全长为(150±21.1)mm,平均体重为(13.6±5.16)g,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W=0.017 8×L2.422 7。同期凤鲚年均捕捞量为728 t,应用Fox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0 t,相应捕捞努力量(fMSY)为625.0艘。与历史资料相比,凤鲚资源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鱼体的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鱼体所含的能量值,它是衡量鱼类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宁夏沙湖的鳙鱼(大花鲢)的生化组成及比能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测量鳙鱼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水分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的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和实测比能值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干物质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与鱼体的鲜重和全长都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因此,水分含量可以用来间接估算鳙鱼鱼体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而用于野外鱼类能量学和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野生三角鲂(Magalohrama tarminalis)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的变化规律,在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采集三角鲂39尾,按体长分为6个组,分别测定鱼体化学组成,推算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野生三角鲂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分别占鲜重的72.94 %~ 76.70 %,13.28%~17.66%、2.42%~7.53%和4.10%~5.69%,能量密度为4.13~7.14 kJ/g;三角鲂鱼体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呈极显著(P<0.01)正线性关系,而与灰分含量(P<0.05)、含水量(P<0.01)分别呈正、负线性相关关系;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呈极显著(P<0.01)负线性关系,而与灰分含量呈显著(P<0.05)负线性相关关系.表明,野生三角鲂的含水量和体长均可用来预测其鱼体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9.
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的范围分别为71.74%~76.33%,13.90%~14.69%,7.11%~10.96%,2.39%~2.43%和6.09~7.80 kJ/g.随体长增加,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增加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其灰分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分别为:PRO=24.34-0.14 WAT(r=-0.53,p〈0.05),FAT=70.00-0.83 WAT(r=-0.95,p〈0.05)和E=33.42-0.36 WAT(r=-0.97,p〈0.05);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分别为:PRO=12.52+0.03 L(r=0.49,p〈0.05),FAT=-0.61+0.16 L(r=0.78,p〈0.05)和E=2.71+0.07 L(r=0.80,p〈0.05).圆口铜鱼幼鱼脂肪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讨论认为,该种鱼在生长中其鱼体较高的脂肪含量及其快速积累可为其长距离繁殖洄游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10.
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 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 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 估算了其能量密度. 结果表明: 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的范围分别为71.74%~76.33%,13.90%~14.69%,7.11%~10.96%,2.39%~2.43%和6.09~7.80 kJ/g. 随体长增加,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增加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其灰分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 统计分析表明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分别为: PRO=24.34-0.14 WAT (r=-0.53, p<0.05), FAT=70.00-0.83 WAT (r=-0.95, p<0.05)和 E=33.42-0.36 WAT (r=-0.97, p<0.05); 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 分别为: PRO=12.52+0.03 L (r=0.49, p<0.05), FAT=-0.61+0.16 L (r=0.78, p<0.05)和 E=2.71+0.07 L (r=0.80, p<0.05). 圆口铜鱼幼鱼脂肪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 讨论认为, 该种鱼在生长中其鱼体较高的脂肪含量及其快速积累可为其长距离繁殖洄游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鲚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 233~1 372 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 372 bp,短颌鲚为1 233 bp,刀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 271 bp和1 233 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 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q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AGACCACC,CSB-E:AGGGACAACT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 233~1 372 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 372 bp,短颌鲚为1 233 bp,刀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 271 bp和1 233 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 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q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AGACCACC,CSB-E:AGGGACAACT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PCR及ISSR-PC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出海口两年3个群体的52条刀鲚(Goiliaectenes)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在3个群体中,利用RAPD-PCR标记技术,15个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10条带,多态性为0.490~0.65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8.63~22.38,Nei平均遗传距离为0.1195~0.1454;而利用11个ISSR引物所获得的相应结果分别为67、0.576~0.682、11.56~13.66以及0.117~0.147。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两种技术所获得的上述数据呈正相关(r=0.95,P〈0.05)。AMOVA结果显示,3个群体按采集时间划分成的两年之间的遗传变异不超过总变异的1.1%,同一年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也分别只占总变异的6.99%(RAPD)和2.75%(ISSR-PCR),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6%(P〈0.0001),说明两年内所采集的3个群体之间基本上没有产生遗传分化。基于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所构建的Neighborjohing聚类图也清楚地显示出没有按采样的时间产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对各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及Neighbor-joining聚类图分别经Mantel检测及支序分析,发现ISSR-PCR技术所获得的结果与RAPD-PCR技术的结果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ISSR-PCR标记技术具有在待测样品中能检测到高多态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PCR及ISSR-PC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出海口两年3个群体的52条刀鲚(Goiliaectenes)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在3个群体中,利用RAPD-PCR标记技术,15个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10条带,多态性为0.490~0.65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8.63~22.38,Nei平均遗传距离为0.1195~0.1454;而利用11个ISSR引物所获得的相应结果分别为67、0.576~0.682、11.56~13.66以及0.117~0.147。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两种技术所获得的上述数据呈正相关(r=0.95,P〈0.05)。AMOVA结果显示,3个群体按采集时间划分成的两年之间的遗传变异不超过总变异的1.1%,同一年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也分别只占总变异的6.99%(RAPD)和2.75%(ISSR-PCR),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6%(P〈0.0001),说明两年内所采集的3个群体之间基本上没有产生遗传分化。基于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所构建的Neighborjohing聚类图也清楚地显示出没有按采样的时间产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对各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及Neighbor-joining聚类图分别经Mantel检测及支序分析,发现ISSR-PCR技术所获得的结果与RAPD-PCR技术的结果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ISSR-PCR标记技术具有在待测样品中能检测到高多态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南通如皋江段和安徽安庆江段分两个时期野外采集刀鲚样本,通过对其性腺发育的观察发现:长江刀鲚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越靠近上游的个体越小。刀鲚性腺成熟程度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长江江段关系不大,而与洄游时间及水温度密切相关,4月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程度分别为Ⅱ、Ⅲ期,6月上旬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程度为Ⅳ、Ⅴ期。越晚洄游进入长江的刀鲚,其产卵场可能越处于下游,越接近长江口。  相似文献   

16.
刀鲚是我国长江重要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介绍了刀鲚生物学、繁养殖、应激、洄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该物种的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长江南通如皋江段和安徽安庆江段分两个时期野外采集刀鲚样本,通过对其性腺发育的观察发现:长江刀鲚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越靠近上游的个体越小。刀鲚性腺成熟程度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长江江段关系不大,而与洄游时间及水温度密切相关,4月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程度分别为Ⅱ、Ⅲ期,6月上旬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程度为Ⅳ、Ⅴ期。越晚洄游进入长江的刀鲚,其产卵场可能越处于下游,越接近长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