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低山(海拔500米以下)魔芋-小麦-玉米三熟窄带间套模式一般133.3厘米1带,魔芋冬播,按40厘米行距播3行魔芋,留一大空行(53.3厘米),魔芋播后在3行魔芋间条播小麦;第2年春于大空行中移栽单行玉米,株距16.7厘米,行距133.3厘米,保证玉米密度达到3000株/亩。此模式一般每亩产粮720公斤,魔芋2600公斤。  相似文献   

2.
在魔芋种植上,魔芋软腐病已成为制约魔芋产量的"瓶颈"。在魔芋产区对魔芋软腐病进行3年定期定点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清明后播种发病率明显降低,轮作倒茬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间套、堆垄作为魔芋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重施农家肥,增施钾肥可有效增加产量,地面覆盖也可增加产量,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3.
一、间套时间安排菠菜(或油菜)于"寒露"前播种,3月上旬收完越冬菜后,整地起垄种马铃薯,4月下旬每隔3行马铃薯套种1行玉米,5月下旬收了马铃薯套种生姜.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区魔芋立体种植软腐病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魔芋适宜种植区域在海拔700m以上。同一海拔间套立体种植的魔芋软腐病病株率明显低于纯种。海拔700m以上区域采用魔芋间作玉米,适宜荫蔽度为55%~60%。间作玉米的鲜芋产量和球茎膨大系数均高于纯种。魔芋与玉米双间单和双间双的鲜芋产量和球茎膨大系数较高,适宜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开展以魔芋种芋包衣为重点的综合防病技术应用与示范试验表明:魔芋种芋包衣播种,可有效防治魔芋病害,实现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并总结出一整套适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种芋自繁、适时播种、分级播种、种芋包衣、土壤消毒、垄厢种植、合理间套、谨慎田间操作等措施,以期为促进魔芋产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三杰 《河南农业》2011,(15):33+27
玉米并垄双行覆膜技术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技术。其中"并"是把原来的3条宽70cm的垄合成2条105cm的大垄,"双"是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小行间距为25~30cm。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大垄的垄距因其大小不等,所以规格也不一样,一般都在90~110厘米左右。文章针对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的增产原因及具体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旨在能对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发挥一些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双覆",其中"大"字是指大垄,即把原来的3条垄合成2条大垄;"双"字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为35~40cm;"覆"字指用厚度0.006~0.008m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双覆"栽培玉米是平原旱作区域克服春旱、蓄水保墒、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镇巴县是陕西省农业厅确定的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县之一,属陕南浅山丘陵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植区。农业科技人员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强化技术研究,巩固集成推广"脱毒种薯、起垄覆膜、规范间套、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高效技术模式,实践证明了马铃薯玉米间作技术的增产效应,基本形成了适宜陕南浅山丘陵区域推广的旱作农业高产高效粮食增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炜  李政 《北京农业》2011,(3):74-75
生物多样性间种防控魔芋软腐病害试验在云南省富源县老厂镇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开展,试验探索不同行数的玉米间种不同行数的魔芋与魔芋软腐病害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海拔的2个地点试验得出,在富源县老厂镇海拔2020m以上的地区,采用2~4行玉米间种1~5行50~100g的魔芋,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与净种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交高,生长繁茂,发病轻,叶绿素和葡苷聚糖含量套作都较净作高.综合考虑,魔芋与玉米间作,以玉米∶魔芋=2∶4的间作模式、种植密度为15.36万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大小垄栽培技术优点玉米大小垄栽培技术根据土壤肥水调控和光能转化原理,建立两个大垄间隔一个小垄的"大小垄"的垄体结构。玉米横向加宽,纵向加密,在保苗株数不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通风透光。通过边行效应,达到提高光能生产力。该项技术设计合理,把现有的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重组,做到了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结合,用地养地结合。二、农机具需配套六行、四行或两行大小垄播种机,同时需  相似文献   

13.
高寒冷凉山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最佳行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兰坪县开展间套作试验,对马铃薯套种玉米的三种行比进行比较,得出以2:2行比的间套作方式较为有利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湖北江汉平原魔芋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燚  李晓蕾  王刚  鲁红学  龚天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83-15784
[目的]探索在江汉平原规模化种植魔芋的耕作模式。[方法]从种芋消毒、选地整地、播种期选择、施肥与除草、出苗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种植魔芋的操作要点。[结果]用甲醛+高锰酸钾、石硫合剂、农用硫酸链霉素处理的魔芋球茎和对照的合菌量分别为17、16、168和242u/g,其种植后的发病率分别为8.3%、6,2%和34.1%,未处理的对照的发病率为45.6%。意杨林和柑橘林的林间空地适宜种植魔芋,在意杨林中垄宽1.5m,每垄种2行;在柑橘林中垄宽80—100cm,每垄种1行。最佳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魔芋种(10~50g)株距为50cm;中号魔芋种(50—100g)株距为60cm;大魔芋种(100~250g)株距为80cm。出苗期使用“软腐茵克”进行病害的田间防治,齐苗后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增加产量。在后熟阶段挖收魔芋。[结论]该研究为魔芋在平原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够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它是通过对耕作制度与方式的改革,使玉米植株能够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与边际效应,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保肥、保湿的作用从而达到显著增产、增收的目的。1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概述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就是把原来2条65cm宽的小垄合并成130cm宽的大垄,即把原来65cm均匀行距变成窄行行距  相似文献   

16.
立体栽培简单地说就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作。玉米、大豆(马铃薯)立体栽培就是在垄台上种大豆.在垄沟里种玉米。具体间作比例是2:1(两垄大豆或马铃薯.一垄玉米)。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玉米增产18%以上。大豆或马铃薯偏得。立体栽培能充分体现边行增产优势。大片玉米地头、地边均是大穗,而隔沟套种玉米,垄垄是边行.株株是大穗,最大程度地发挥边行优势,达到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7.
正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有两种模式:一是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二是玉米大垄双行裸地栽培技术。1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1地膜规格的选择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应选用超薄地膜,幅宽90~100厘米、厚度0.007~0.008毫米,每亩4~5公斤。1.2选地整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选择地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人多地少、粮菜争地矛盾,近几年我们在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春玉米间套越冬、早春和早秋蔬菜,收到了稳粮扩菜、增效益的效果。一、间套方法及效益 1.间套马铃薯、茼蒿 2月下旬先在玉米大行套播一幅2行马铃薯,同时在播玉米的空幅上散播茼蒿。4月上中旬收获茼蒿,4月上旬直播或3月底育苗,4月中旬移栽玉米。一般亩产茼蒿500~750公斤,马铃薯1000~1250公斤,玉米450公斤左右,和纯作玉米比较,亩净增收450~500元。 2.间套洋葱、菠菜 11月中下旬先在玉米预留空幅的大行内移栽一幅4行洋葱,同时满幅撤上菠菜。次年3月底前收获菠菜,4月上旬在洋葱内套播玉米。  相似文献   

19.
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子长县的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的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良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垅双行栽培就是在大垄上种2行玉米。大垄的垄距大小不一,多数在90~110厘米。也可以采用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这是一项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增产效果稳定、实用性强的栽培技术。这项技术的内含和突破点:一是做大垄。将习惯栽培的65厘米或70厘米的小垄,在整地时变为95.5厘米或105厘米的大垄;二是种双行。在打好的大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